护理干预对血液肿瘤患儿生存质量及行为问题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8
/ 2

护理干预对血液肿瘤患儿生存质量及行为问题的影响分析

宋梅清,魏华

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血液护理单元/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2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围绕护理干预对血液肿瘤患病儿童生存质量及行为问题的影响展开探究。方法:将本院在2021年5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96名血液肿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均有48名患儿。参照组患病儿童进行常规性护理,研究组患病儿童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对比其在生存质量与行为等方面的评分。结果:研究发现,研究组患病儿童在生存质量与行为表现等方面的评分均优于参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在血液肿瘤患儿的治疗中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血液肿瘤患儿;生存质量;行为问题

现阶段,在临床医学中,治疗血液肿瘤疾病的主要方法就是化疗,由于患儿年纪较小、免疫力低下,而且化疗需要进行穿刺,会使得患儿非常痛苦,再加上其治疗时间过长,会对患病儿童的身体与心理造成消极影响,为了缓解患病儿童身心方面的影响,就需要对其实施护理干预。本文将针对护理干预对血液肿瘤患病儿童生存质量及行为问题造成的影响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21年5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96名血液肿瘤患儿,采用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即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均有48名患儿。对比两组患病儿童的资料,其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即P值大于0.05。

1.2方法

   参照组的患病儿童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患儿首先需要采取常规性的护理措施,再对其实施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严格实施基础的护理;(2)开展心理护理;(3)给予饮食指导;(4)开展家庭教育。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病儿童的生活质量以及行为情况进行详细观察与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在此次研究中,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其数据进行分析,如P值小于0.05,则表示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研究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与行为表现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详情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与行为表现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生活质量评分

行为表现评分

研究组

48

79.36±5.78

2.12±0.89

参照组

48

72.62±9.35

5.87±4.29

3讨论

血液肿瘤是一类临床上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等。虽然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儿童血液肿瘤患者面临着诸多身体、心理和行为方面的挑战。护理干预在提升患儿生存质量、应对行为问题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将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肿瘤患儿生存质量及行为问题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1)生理症状的缓解

在血液肿瘤患儿护理中,生理症状的缓解是护理干预的关键方面。通过规范化药物管理和精细疼痛管理,可以有效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适当的药物管理不仅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还能促进患儿的食欲和睡眠,从而改善他们的基本生活功能。这些护理措施的实施不仅在生理层面带来舒缓,还在心理层面为患儿提供了积极的支持,增强了他们的抗病能力。

(2)情感支持

在面对血液肿瘤患儿的情感困扰时,情感支持是护理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通过耐心倾听、情感陪伴等方式,为患儿提供温暖和理解。这种积极地情感支持有助于减轻患儿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为他们营造积极的心理状态。通过与护理人员的互动,患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这种情感支持不仅在治疗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也有助于培养患儿积极应对困难的心态。

(3)社交互动

在医院环境中,血液肿瘤患儿常常因治疗和隔离而面临社交障碍。护理人员通过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创造社交机会,为患儿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这些互动活动不仅有助于患儿建立友谊,也能够缓解他们的孤独感,增强他们的生存质量感。通过与他人分享经历和情感,患儿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在这方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通过促进社交互动,帮助患儿度过艰难时刻。

护理干预对行为问题的影响:

(1)减轻应激

在血液肿瘤患儿的护理中,减轻治疗过程中的应激是护理干预的重要目标。护理人员通过心理干预等方法,帮助患儿理解和适应治疗,从而减少应激反应。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降低患儿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减少因应激而引发的行为问题。通过与护理人员的交流,患儿能够更好地掌握情绪调控技巧,提升心理韧性,从而更好地应对治疗挑战,减轻应对行为问题的发生。护理人员在这方面的支持可以为患儿创造更稳定地心理环境,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2)疼痛管理

在儿童血液肿瘤患者护理中,疼痛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方面。护理人员通过药物管理、非药物疼痛缓解等手段,有针对性地减轻患儿的疼痛感,从而降低其不适感,有效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适当的疼痛管理不仅能够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情绪状态和心理韧性,减少因疼痛而引发的不良情绪。通过合理的药物管理和有效的疼痛缓解方法,护理人员可以为患儿创造更为舒适的治疗环境,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治疗挑战,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3)行为干预

在儿童血液肿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行为干预起着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行为疗法等方法,引导患儿养成积极健康地行为习惯。这涵盖了鼓励患儿积极参与适当的活动,如游戏、娱乐和学习,以及规律的作息安排。这些行为干预不仅能够提升患儿的心理状态,还有助于维护他们的生存质量。通过参与积极地活动,患儿可以更好地分散注意力,增强体力,提升自信心,减少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发生。护理人员的引导和支持在帮助患儿建立积极行为习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患儿创造积极的治疗环境,促进全面康复。

4总结

护理干预对于血液肿瘤患儿生存质量和行为问题的影响是积极的。通过提供综合的生理、心理和行为支持,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儿更好地应对治疗挑战,提升其生活质量。护理干预是促进儿童血液肿瘤患者全面康复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性化医疗的体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护理理念的深入,护理干预的效果将持续得到加强和拓展。

参考文献:

[1]李会娜,高超,刘斋等.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肿瘤患儿生存质量及行为问题的影响[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0,27(S1):269+271.

[2]马淑芳,栗瑞.护理干预对32例血液肿瘤患儿生存质量及行为问题的影响分析[J].中国民间疗法,2017,25(01):88-89.

[3]胡碧珠,周丽华,颜木兰.护理干预对血液肿瘤患儿生存质量与行为问题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5):116-117.

[4]董丽梅.护理干预对32例血液肿瘤患儿生存质量及行为问题的影响分析[J].中医儿科杂志,2015,11(02):72-74.

宋梅清(1989.7-)汉族,四川成都,主管护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