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协调拉萨城市化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3

 如何协调拉萨城市化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杨尚宝

西藏大学 西藏 拉萨 850000

摘要:近年来,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而拉萨市自身的生态环境却十分脆弱,给拉萨的环境承受力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再过几年,川藏高速,川藏铁路,都会给拉萨市带来巨大的经济增长,让拉萨的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在当前形势下,拉萨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在此基础上,制订出一套符合拉萨市实际的城市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寻求一条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拉萨;城市化;环境承载力;经济可持续

  1. 前言

2020年8月,党中央召开了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了要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这既符合西藏自治区特殊区情的切实要求,也是西藏自治区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由此可见,西藏在中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西藏地处有“世界屋脊”、“亚洲水塔”之称的青藏高原,对中国的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西藏的土地资源丰富,人口稀少,地理位置特殊,许多地方都不适宜人类居住,因此,青藏高原的土地资源丰富,因其严酷的生态条件、寒冷的气候以及对资源的开采和管理的影响,使得该地区的社会和经济无法健康地发展。西藏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迅速发展,到2020年,其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8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5万元,同比增长52.6%,同比增长40%;2020年,我国城镇和农村的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40777元和14583元,较2015年增加1.6倍和1.8倍;2020年,西藏的总人口将突破360万,其中,拉萨市的常住人口将占据西藏的24%,西藏的人口将呈现出明显的集聚趋势,因此,笔者拟对拉萨市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在拉萨市的户籍居民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外来居民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受疫情影响2022年拉萨市累计接待游客也达2024.12万人次。在近10年内,随着川藏高速、川藏铁路的建设和运营,西藏的人口、物流、信息流、资本流将以更加迅猛的速度涌入,并在其首都拉萨市形成一个巨大的集聚效应。当前,拉萨面临着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与新一轮的人口快速增加,其城市化与生态系统的功能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制约,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能够支撑人们生活、生活和生活所需的最大限度。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桥梁与桥梁,也是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特定的情况下,一个地区的人口和经济规模超过了它的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那么就会造成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差,资源变得贫乏,甚至还会造成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稳定。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青藏高原的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对拉萨城市化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探讨还很缺乏,因此,本项目拟通过分析拉萨城市化所面对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在城市化过程中,拉萨城市化与环境承载能力的相互影响,进而为拉萨城市化与环境承载能力的相互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1. 拉萨城市化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拉萨城市化出现快速增长态势,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拉萨市的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城镇人口增加迅速;改革开放后,拉萨市人口增速较西藏自治区其它地区为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伴随着北京和江苏等省份与拉萨的对口支援加强,拉萨市的城市化速度加快,虹吸效应明显。拉萨市2010年有559,400名居民,到2020年,拉萨市有86.79万名居民,较上年同期增加了55.14%。拉萨市的城镇人口也在迅速增加,拉萨市城镇人口在2020年达到了605,511个,占到了整个拉萨的69.77%,增幅位居全国第三。另外,受疫情影响2022年拉萨市累计接待游客也达2024.12万人次,十年来,拉萨市的游客数量翻了五番,其游客数量已达到西藏全国总游客数量的58%,其旅游业的总收入已达到全省总游客总数的62%。

第二、拉萨城区建设用地不断扩大.拉萨市近几年来,由于其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数量的增长,城镇用地的可利用范围也在扩大。拉萨市2011年的城市化面积是295平方千米,2019年的城市化面积达到了505.42平方千米,8年的城市化面积增长了71.32%,达到了71.32%。拉萨市2011年市区建造物用地62.88平方公里,是1950年市区建造物用地19.89个百分点。拉萨市2019年城镇建设用地比2011年增加38.7%,达到87.27平方公里。按照《2007—2020年拉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预期与规定,到2020年,拉萨市区常住人口不得大于70万,市区居住人口不得大于450,000,市区建筑面积不得大于75.5平方公里,人均建筑面积不得大于167.8平方米,市区建筑面积不得小于75.5平方公里。然而,到了2020年,拉萨市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居住人数以及城市建设用地面积都超出了《城市建设总计划》的规定。

总之,随着拉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规模及建成区面积的扩大,拉萨市的生态环境容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拉萨市环境承载能力面临巨大压力

根据有关资料,西藏中等及以上(含中等)生态环境脆弱区的面积为1.03*106平方公里,约为105.7600平方公里,约为86.1%而西藏极端易受影响的极端易受影响的程度为65.4%。由于拉萨市多数区域的生态系统处于中等或更高的脆弱性,因此,拉萨市迅速发展的城市化也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带来很大的负荷。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拉萨市在过去十年中,其耕地面积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长,在2010年,该市有35.27万亩,2015年达到36.35万亩,2019年又达到38.52万亩,十年增长9.21%,新增的耕地总数达到3.25万亩。若只从统计资料上分析,拉萨的农用地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这表明随着拉萨城镇建设用地的迅速扩张,农用地的增加速度也随之加快。随着拉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郊区农田遭到了大规模的侵占,而新开发的农田大多位于偏远山地,尽管目前已完成了“占补平衡”,但其实际承载力已大幅降低。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拉萨市在用地开发中,城市化用地面积持续扩张,但用地供给容量呈递减趋势,用地供给容量严重不足,食物供给与需求差距较大,拉萨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拉萨是一座以土地和食物支撑为主的高原型城市,其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其承载力将会被进一步弱化,进而制约其正常发展。此外,拉萨主城位于拉萨河河谷地带,在城市化进程中,城镇建设用地持续外延,用地问题已成为制约城镇扩展的主要制约因子。通过对近几年拉萨城区用地变化的考察,发现拉萨城区建设用地持续扩大,对拉萨城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拉萨市目前的水资源总量大于需求,供求关系不明显,但是对水资源的管理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对城市生活用水的管理还比较落后,给城市的水生态管理造成了很大的负担。2011年,拉萨市城市的废水处理能力为6021万吨,之后每年都在增加,2015年,拉萨市城市的废水处理能力为10353万吨,5个月的时间里,这座城市的废水处理能力增加了4332万吨。拉萨市在2016年之后,生活废水的排放总量出现了减少,但是在2019年,其排放总量再次上升到了6192万吨。一方面,我国的工业、生活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大,而另一方面,我国的废水治理工作却相对落后。拉萨市在2012年建成了首个污水处理厂后,其年废水处理能力只有五万吨,只有总废水总量的0.007%。拉萨市的年废水处理能力在2013年达到2690万吨。到了2015年,拉萨市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增加到了2个,城市生活垃圾年处理能力大幅提升,但依然无法达到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的要求。虽然拉萨市在2019年度新增了四个城市的废水处理厂,但是废水的出水量和处理能力依然不足290万吨。随着拉萨河流域和地下水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大量的生活废水未经有效的治理而被排入大气中,势必会造成更多的水体和地下水资源的破坏。拉萨城区生活用水总量与废水处理总量之所以出现较大落差,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导致的用水总量急剧上升所致。二是由于拉萨地区长期以来对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关注不够,投资力度很大。虽然拉萨市拥有相对丰富的水资源,但是由于水资源的过度开发,给当地的水生态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在今后几年里,由于拉萨的运输方式发生了变化,拉萨的旅游业将迎来一个爆发式的增长,而这些增长的游客将会对当地的水生态造成很大的影响,拉萨的水生态系统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有被破坏的危险。

2018年度《西藏自治区水土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研究》指出:2008、2014年西藏地区城镇居民的平均土地利用变化幅度都在红色警戒范围内,并有逐渐增大的态势;在农业生产领域,农业生产领域的农地面积始终处在“黄色”的警戒范围内,并在逐步接近“红色”的范围内,而且整体有减少的趋势;城镇居民的人均用地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并在红色警戒范围内。因此,在城市化过程中,拉萨市的天然和生态环境的承载量不断降低,这就需要给予充分的关注。

  1. 协调拉萨城市化发展和环境承载力关系的建议

坚定地树立“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在今后10年内,在国家对西藏的大力扶持下,在川藏铁路,川藏高速公路,藏新铁路,中尼铁路等相继竣工后,拉萨的城市化进程将加快,城市的各项职能将得到加强,拉萨将以更加鲜明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展现出更加鲜明的“世界文化旅游名城,面向南亚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宏伟蓝图。可以说,拉萨目前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机。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拉萨近几年迅速的城市化进程给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压力。目前,拉萨地区正处在全球气候循环中的“暖湿季”,是该地区较为适宜的区域,若不加强对该地区的保护与开发,将会错失该地区的调整与开发的最好时机,从而增加该地区的保护与开发费用。此外,由于拉萨的居民数量越来越多,亟待解决的食物、卫生、教育、住房等民生问题日益突出,这势必加大了拉萨的政府及当地政府的资金支出,对其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拉萨市由于其极其匮乏的土地资源、简单的经济、工业结构、快速的人口集聚等因素,将导致其社会治理与生态维持费用的增加,从而导致其边际效益下降、边际费用上升,进而对其居住环境品质造成不利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第一,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对西藏的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对西藏境内及境外的居民进行了适当的调控,对拉萨周围地区进行了工业、就业等方面的转移,并以此为契机,对城市内部的居民进行了适当的聚集,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强化了对重要乡镇的开发;以促进区域、县域城镇的发展,促进区域城镇的发展,促进区域城镇的发展,提高区域城镇的承载能力。

第二,要进一步完善工业组织,提高经济发展的层次。一是加强文化旅游,走规范化、市场化、高质化的道路,提高文化旅游融合度,渗透率,吸引能力,巩固文化旅游的主干地位;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科技为支撑,提高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效率,打造绿色、生态、有机、健康的农业和畜牧业产业集群,同时加大对农业和畜牧业的宣传力度,提高农业和畜牧业的品牌价值,延伸农业和畜牧业的产业链。三是为配合我国能源转换的发展需求,发展特色旅游,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高原生物,绿色工业等,健全高原特色工业配套体系。大力推动房地产产品的开发和使用,对本地的资源性和加工性的商品出藏和运输费进行财政补助,提高维持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四是积极承接并融合东部及中部区域的工业及资金,尤其要以“智慧之城”为核心,以发展资讯及其他高科技行业为重点,加强对都市的经营与管理,提升都市的经营效率与实力。

第三,要大力发展拉萨地区的教育事业,特别是高职院校,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工业发展的需要,培育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素质的人才;二是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拉萨的城市生态管理制度与评估制度,提高其居住品质,把拉萨建成适宜人类居住的“绿洲”型“生态之都”。

  1. 结语

拉萨地理位置特殊,受自然地理环境制约,发展较为缓慢,但是在新时期,拉萨也将迎来快速发展契机,未来十年左右,川藏高速公路和川藏铁路相继建成通车,将会为西藏自治区的发展带来新动力,更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将井喷式流入西藏自治区,并向首府拉萨市集中。面对即将到来的经济发展新高潮和人口增长新态势,在这个端口,找到一条适合拉萨快速发展之路尤为重要,“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疑会对这个美丽的城市后患无穷,所以必须要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协调好拉萨城市化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促进拉萨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一民,郭明攀. 压力与挑战:拉萨城市化快速发展对综合承载力的影响[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5) .

[2] 黄海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边疆关切:定位、目标与举措[J]. 岭南学刊,2023,(01) .

[3] 骆诗霞,梁兵,吴启凡,冯艺. 拉萨市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预测[J]. 辽宁农业科学,2016,(04) .

[4] 王帅. 拉萨城市化发展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

[5] 裴聪. 拉萨市大力提升城市化水平[N]. 西藏日报,2008-01-18(004).

[6] 王天津. 《青藏高原人口与环境承载力》,中国藏学出版社1998年版.

[7]参见《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https://www.tibet3.com/news/zangqu/xz/2021-01-14/201108.html,2023年6月19日访问

[8]参见《习近平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http://news.cnr.cn/native/gd/20200829/t20200829_525232654.shtml,2023年6月19日访问

作者简介:杨尚宝(1996.09),男,山东省济宁人,拉萨市城关区西藏大学民族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