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作业银行”,尊重学生异步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开辟“作业银行”,尊重学生异步发展

宋文钦

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 

摘  要: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学科作业的设计、布置等提出更高、更实效的要求。如何让作业更适合学生的成长?本文拟从“存”作业,给自主;“取”作业,还自由;“贷”作业,予自控三方面,阐述巧设“作业银行”之做法,以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和谐发展、稳步发展、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作业银行;数学;异步;发展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学科作业的设计、布置等提出更高、更实效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既让学生从传统的、机械的、重复的“作业题海负重”走出来,又让教师对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说,积极采取措施、改变作业内容与形式、达成学习目标,成为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热点话题。笔者认为,开辟数学学科“作业银行”,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主动去探究数学,使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有后劲”,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做法。现结合教学实践,谈一孔之见。

一、作业,给自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效率要提升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驱动力,学生只有主动性得到提升,才能够在作业的作用下真正地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1]。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了鼓励学生创作作业、“存”作业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做法有二:

(一)优秀作业

优秀作业,言之便是让学生用数学日记、数学故事、数学小论文等不同形式,把平时发现的数学知识规律、对某个知识点产生的疑问等,及时进行记录分析,作为定期学习交流与评价活动的素材。一个学生在一次日记中写:“我找来一个自行车的废钢圈,在上面系了一根红线,从大门口开始,我用一根小木棍推着钢圈往奶奶家跑去,一边跑,一边数红线在我眼前出现的次数,一共是178次。我再找来一根线绕钢圈一周,用尺一量,钢圈的周长是226厘米,178×226=40228(厘米)≈0.4(千米),哈哈,到奶奶家大约是0.4千米。”在这篇日记中有了刚学的《圆的周长》知识,还有估算、单位换算等知识的融合运用。

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把作业中的“巧思妙想”等存入其“作业银行”,使之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宽、更远。

(二次品作业

事情的发展总是有两面性的,有优秀的作业,当然也难免有次品作业。为此,教师在引导“存”优秀作业的时候,更应该鼓励“存”次品作业,以期更好地“知错就改”。笔者的做法是让学生摘记《错题本》,将那些常见的错误以及不良的学习与作业行为,及时记录下来,存入其“作业银行”。如学了“乘法分配律”后学生出错较多,有个学生听完同桌分享的错误反思后,在自己《错题本》中写道:“我发现这些错误都是因为没把乘法分配律和之前的乘法结合律区分好造成的。我非常赞同我同桌的话,括号外面的数就像妈妈,它应该分别去抱两个孩子。看了上面的错题,我知道了乘法分配律就是要分配,要分别与括号里的数相乘。”

交流《错题本》,欣赏他人的错题反思,以自身的视角去解读、分析、复盘错误,及时修补自身思维缺陷,提高学习效率。

二、作业,还自由

一提起作业,很多学生便会想到“约束”和“不自由”,在潜意识中会去抵触作业,并企图以没有作业作为“自由”的评判标准。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作业形式,支配好时间,以感悟到自由。

(一)即时作业

即时作业,就是“日作业”。日作业要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巩固知识的乐趣,同时也不应该耽误学生的探索与休息的时间。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为了发现和培养在数学思维方面有潜力的学生,笔者一直坚持让学生“每日思”,即每天在黑板右上角的“数学专栏”里出一道趣味思考题,让一些学生“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而有些“该扶的扶一把”,只要在第二天讲解之前做出来,都能够“金榜题名”。如学了“负数”一课,可出这样一题:“在第十届世界田径竞标赛半决赛中,刘翔110米栏的成绩13.42秒,当时风速为-0.4米,你怎样理解‘风速为-0.4米/秒’的含义?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二)短期作业

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所以教师可以设置短期作业——单元作业、月作业等,围绕单元内容主题,运用“单元作业”来助力学生的持续性探究与学习。让学生在进行月作业计划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完成作业可以由自己自由支配时间,这样便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了作业是自己的事情。如,学习《圆》之后,笔者让学生“制作单元知识的思维导图”,有学生作图如图1所示:

图1 学生制作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

可以说,学生的这一“思维导图”,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其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全貌,这无疑对其后续学习、总结某些数学知识,起到的概括、总结、反思、引领的积极作用。

(三)长期作业

学习需要持之以恒。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成长期性作业,也就是“学期作业”、“学年作业”。如,教师可以布置以一年为期的四季天气统计图绘制,设置以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为期限“我的精彩回眸”的数学作文集编辑作业等,引导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去逐渐形成归纳、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自由的作业中逐渐实现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作业,予自控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充满个性的过程,每一位学生的表现不尽相同,比如,有些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强,但是有些学生则稍微迟缓一点。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运用“贷”作业的方式来给予学生自控,让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作业自由、并得到不同的发展[2]

(一)让学有余力学生适时作业

作业除了巩固知识和技能,还具有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生活中的问题的作用。对于那些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轻松有效地应对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度布置“超前的”学习作业,让这部分学生“先行学习”。例如在学完“百分数的认识”后,笔者设计这样一道题:把含糖10%的糖水40千克怎么想办法,制成含糖20%的糖水?这样一个的问题,激起了学生激烈的讨论与分析。最后发现提高糖水浓度的途径:让糖水中的糖变多,往里加糖,或者让糖水中的水变少蒸发掉水,由此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1)加糖,加多少糖?(2)蒸发,需要蒸发多少水?这样,解题思路明朗化。在这个问题上,学生作为问题的发现者、探索者,而教师创设的“探索”的意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到乐趣无穷。

(二)让学困生适当作业

我们发现,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学习方面出现了暂时性落后现象,就是常说的“学困生”。而唯有尊重学生个体的异步发展,才能使这部分人“迎头赶上”[3]。笔者的做法是:允许他们挑选作业、延迟完成。在这些作业的探究过程中尽可能地等着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学习的过程中,以便于满足不同的学生在成长中的不同需要。

如,在学习“圆面积”的内容时,教师便根据课堂学习情况进行了隐形分层,将作业设置为基础题、实践题与拓展题。

基础题:已知圆半径(或直径)4cm,求面积。

实践题:在一个长为8cm,宽为4cm的长方形纸片中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形面积是多少?

拓展题:一张长方形的纸长20cm,小王正好在这张纸上画了一个半圆,问:长方形纸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应的调整与选做以上三题,从而达到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数学作业中领域中收获学习成就感与自信。

总之,作业是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我们只有在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异步发展的前提下,因人、因时、因地巧设“作业银行”,才能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和谐发展、稳步发展、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琼. 以“支点作业”促提质强校的实践探索[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2022, (09): 23-26.

[2]张静. 作业改革:让“育人”真实发生[J]. 小学数学教育, 2022, (Z4): 41-42.

[3]李优治. 将育人方式改革与作业改革深度融合[J]. 人民教育, 2022, (17): 61-63.

本文系福州高新区教育科学研究2021年度立项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编号:GXQ2021GH09)研究成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