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关于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分析

汝健

平阴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山东济南 250400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需求不断增长。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等客观因素,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以期对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发展;

1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的意义

从总体上来讲,对农村公路实施修建、养护是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实际需求,也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重要的途径。一方面来看,新农村建设目标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管理民主,村容整洁”,尤其对于农村的发展而言,公路是一个重要的载体,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平台。因此,对农村公路进行建设与养护是改善当地生活条件的有效措施,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保障。另一方面看,农村居民消费能力薄弱,消费观念相对落后,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农村的消费途径不畅,据此做好农村公路的建设,是改善农村生活的现状,促进农村地区物资,人口流动的重要的途径;另外,交通条件的改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民众对交通工具,农用工具的相关需求,从而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更好发展。中央一号文件曾经指出,缩小城乡的差别,解决城乡结构的难题是关键,为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应加大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力度,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农村公路的建设发展、养护是现阶段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很多农村地区也对此引起了重视并着手开展公路的建设,但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农村公路的建设受到阻碍,因此当地政府需对公路建设现状加以关注,对传统管理模式有效创新,对公路养护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确保各项目的开展有据可循。

2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愈来愈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公路项目不断呈现并日渐增加,然而农村对公路的养护管理缺乏正确的认知,致使交通困难现状无法得到解决,从实际反馈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农村公路项目尽管已完成建设,但因养护管理不到位,导致许多路面受到了严重的破损,致使公路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数据表示我国60%的农村公路出现了问题,对人们的出行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以上研究均表明农村公路在养护管理当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也是引发各种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当地政府以及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增加更多资金投入,为农村公路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全面提升。目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现状不太乐观,受农村条件的限制,养护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同时缺乏有效的养护方法,导致养护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基于此农村在公路建设后应引入高素质的养护人才,构建一支养护队伍,定期维护和管理公路可以有效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并提高公路养护管理的质量水平。目前,尽管各乡镇建立了农村公路养护站,但大多数人都是兼职人员,导致养护管理工作缺乏专业性。因此,建立一支专业的养护管理团队,负责对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进行组织、监督和指导,对于保证公路安全和可靠运行极其关键。

3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存在的问题

3.1农村公路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

农村公路建设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当前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农村公路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地区,农村公路常出现路面坑洞、路基不齐等问题,导致通行困难。其次,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政府投入不足。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政府对于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补贴金额达不到资金保障标准。再次,农村公路的交通运营较为不便。农村地区交通流量较小,且车辆行驶的频率不高,使得公路的利用率较低。最后,农村公路的规模较小,难以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村人口日益增长的需求。

3.2规划设计和规划控制不合理

首先,在农村公路规划设计上不够科学合理,没有考虑农村地区的实际道路需求,同时未认识到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其次,在规划控制方面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导致农村地区公路建设具有盲目性、随意性和低效性。最后,由于缺少细致周全的规划和有效的控制手段,导致农村公路建设在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存在问题。总之,规划设计和规划控制不合理已成为农村公路建设中的难题,需要加强规划、科学设计,增强规划控制的效果,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的科学性。

3.3建设用地问题

首先,农村公路建设对土地的占用量较大,可能导致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供给不足的问题。农村地区的存量建设用地少,农村的各类产业和公共设施等都需要建设用地,农村公路建设无疑会加剧土地压力。其次,农村公路的建设用地多数通过征收、征用的方式获得。但这种做法往往会带来许多问题,包括地权纷争、被征农民合法权益受损等。最后,建设用地的规划和管理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确保建设用地的科学、合理、合法。在缺少明确的建设用地治理规范的情况下,农村公路建设难以科学有序地落实。

4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的措施

4.1科学规划农村公路建设

4.1.1合理选址

选址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环节,只有合理选址,才能确保后期建成的公路得到充分的利用,最大限度利用有限的资源。因此,在选址时应该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划要求,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环境和生态保护等因素,结合公路的性质、建设要求,多方案论证比选,确保农村公路建设选址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1.2科学设计

应当充分考虑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对路线、路基、排水等方面进行站位设置和科学规划,确保农村公路建设的可持续性和完善性。同时,在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公路的质量和经济性问题,保证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

4.1.3加强监管

公路建设涉及范围广、资金多、量大,涉及各级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在农村公路项目建设期间,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和管理,开展农村公路质量检测、质量问题处治工作,突出重点部位、重点工序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农村公路质量。

4.2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4.2.1加强制度建设

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方面,应当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着重做好路况监测、养护计划编制、工作操作规程制定和养护费用预算等方面的工作,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4.2.2加强设施建设

设施建设是农村公路养护的关键,应当加强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包括养护车辆、养护工具等。

4.2.3培养人才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农村公路又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管理难的特点,因此需要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养护管理队伍,可通过开展专业培训、聘请专家指导等方式提升专业能力,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并配足技术和管理人员。

4.2.4加强资金保障

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除了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还要拓宽筹资渠道,探索融资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通过建立以各级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保障机制,确保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长效运行。

5结语

农村公路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和重要的基础设施。因此要加强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做好科学规划工作,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确保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保障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亚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21(11):57-58.

[2]谢梦瑶.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9,37(1):118-120.

[3]范云明.浅析村级道路养护体制模式[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0,16(7):16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