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灌区农田灌溉节水工程方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高标准灌区农田灌溉节水工程方案研究

一作:杜磊,二作:杨洋,

内蒙古信和工程技术有限公司;010020

呼和浩特市科兆丰水业勘测设计有限公司,010010

摘要:目前,我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来灌溉农田,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加剧。为进一步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采取有效的农田用水方式,加强农田节水设施建设,不断探索提高用水效率的新途径,最大限度地提高灌溉用水效益。同时,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对未来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农业生产可以更有效地节水,提高用水效率,使农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高标准灌区;农田灌溉;节水工程;方案设计

引言

农田水利属于中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核心工程,也属于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中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宗旨是“提质增效”,所以,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效果,对实现农业现代化、持续化发展存在直接影响。当下我国水资源匮乏问题,对灌区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效果存在直接影响。在灌区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能够降低灌区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用水量,提高自然土壤含水率。且在合理的灌溉方案下,能够优化农作物生长环境。滴灌属于微灌技术,是当下灌区农田水利工程中使用最多的节水灌溉技术。本文以此技术为研究核心,为灌区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节水灌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农田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

农业在我国发展结构中的地位非常重要,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农业生产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十分关注。现阶段,水资源短缺问题愈发明显,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制约,相关部门应给予重视,持续关注农田节水灌溉工作。我国很多种植区均存在较为严重水资源浪费情况,水资源利用率明显的低于一些发达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引导农民对各项先进的节水管理措施做好应用,更好的满足相关用水需求。甘肃张掖作为重要的农业种植区,农作物的种植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和消耗量巨大,若是农田灌溉技术的节水效果差,对节水技术的应用办不到位,则容易造成水资源耗损量大,导致灌溉水资源短缺的情况频发。所以,为实现农业生产种植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还需重视做好节水灌溉技术的引进和应用,结合地理地形特征以及气候特点等,科学的选择和引进节水技术措施。通过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科学运用,达到良好的节水、增效的效果,为农民生产种植工作的进行节约了水费和人工费支出,同时为规模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进行,起到了较大的技术支持作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紧张状况,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现代化水平。

2高标准灌区农田灌溉节水工程方案研究

2.1喷灌技术

喷灌是利用水泵加压或通过增大自然落差增加水压,对土地实现均匀喷灌,有效利用水资源,水资源利用系数可达0.6以上。喷灌分3种模式:固定式设备体积小,操作简单,便于自动化,生产效率高;移动式灌溉系统构造不复杂,移动方便,高利用率高;半固定式在固定式的基础上有喷嘴和管道,方便在一定范围内移动。喷灌在植物上方,营造一种自然降水的小气候,模拟自然生长环境,有利于植物生长。喷灌技术对土地地形要求不高,应用范围广。但受天气影响较大,大风天气会使灌溉不均匀,经常有大风的地区不适用。

2.2信息化建设

建设高标准灌区农田,需要在田间灌溉中引入水情信息系统,将信息系统与高效、经济的灌溉方式有机结合,实现农田管理的标准化、自动化和优化。水情信息系统包括计算机、服务器、智能灌溉控制器、水电两表、无线传输网络、流量计和ICC(集成电路磁卡)。该系统具有广泛的控制能力,可以准确地控制和调节精度。现场建立的水资源状况信息系统,通过无线技术实现远程通信,可对用水量和灌溉情况进行远程调查、分析和调整。具体来说,项目区每台水泵可配备两台水电镜智能灌溉控制器,每名农户发放电脑灌溉地图,为每名农户分配一台水泵。在农业生产和灌溉过程中,系统的每个智能设备都会读取每个控制器的数据,包括每个泵站的总能耗、总取水量和年取水量。智能设备接收到这些关键数据后,会将所有数据通过无线GPRS传输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会根据各种数据,适当调整泵站的灌溉方案和供水情况,使农业灌溉更加科学。此外,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区内农民也可以申请ICC。农民在抽水灌溉时必须刷卡,系统会自动扣除相应的水费金额并记录取水量,杜绝偷水、浪费水的问题。

2.3灌溉渠道防渗灌溉技术

及时的做好灌溉工作,能够对农作物的生长质量与速度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在天气相对较为干旱的季节,选择科学有效的灌溉节水措施,促进作物能够获得更好的生长。借助渠道技术,能够较好的进行灌溉工作,这需要在灌溉时可以进行农田灌溉作业,首先要解决渠道的渗透问题。渠道灌溉渗透问题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与管道应用的材料有关,若是材料其渗透性比较强,同时没有采取良好的防渗措施,极易造成灌溉用水浪费,对灌溉效率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面对该现状,还需对防渗技术做好科学的应用,对渠道底层进行防渗处理,材料选择方面,需要对其密封性做好思考,例如可通过对渠道进行涂层处理的方式去预防渗漏,同时避免出现水分蒸发的情况。

2.4渠道防渗技术

农业生产中最普遍的灌溉方式就是利用渠道输送水资源,最原始的渠道材质是土质的,水资源会在运输途中大量渗入土中,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过低,利用系数甚至低至0.3。而在建设渠道过程中,进行一些防渗处理,可以使水资源利用系数增加一倍。所以渠道防渗技术的普及应用在农业生产节水措施中尤为重要。渠道防渗技术主要有,土料防渗、水泥土防渗、砌石防渗、膜料防渗、混凝土防渗和沥青混凝土防渗。

2.5测量放样

为保证桩测点的正确使用,工程监理人员和设计人员应现场交接控制点和测线点,提供书面资料并办理验收手续。桩交接后,立即加强对输电线控制点和水准杆的保护,设置标志,标明“注意保护桩”,并及时组织重复测量。导线穿入点和水平应按相应水平精度要求反复检查。线材检测点采用全站仪和自动水平仪,便于观察和及时处理现场测量结果。现场勘察记录作为初步技术资料,由项目主管存档,并妥善保存。勘察中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联系控制工程师和设计人员协商解决。控制点和线路等级应根据现场建设需要进行加密。加密线点和线起点尽量排列成等边三角形,选择有利的观察时间,避免或减少不利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测量角度时均方根误差为±6°,距离均方根误差为15mm,边界长度相对误差为0.0001m,设置加密级别,并在附近永久性建筑物上设置清晰标志,便于观察。加密的初始条件必须由两个以上的已知控制参数封闭。

结语

1)优化节水灌溉技术性能。为了保证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性能,满足灌区农田水利工程的应用标准,需要深入研究节水灌溉技术的具体操作内容,种植者需要完善节水灌溉制度,从而防止灌区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效果,受到节水灌溉制度约束。此外,种植者需要以灌溉管理制度为基准,不违背灌溉管理制度。2)合理应用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有限,很多区域水资源都较为匮乏,因此,各个区域在灌区农田水利工程中开展节水灌溉工作时,需要和区域现实水资源状态相结合,合理应用水资源。相关部门也需要关注灌溉工作的进度,提高节水灌溉效率,设置合理的水资源使用策略,实现科学用水。

参考文献

[1]何振嘉,范王涛,杜宜春,等.涌泉根灌节水灌溉技术特点、应用及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2020,36(8):287-298.

[2]徐俊增,程衡,卫琦,等.基于饱和土壤埋深调控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20,51(10):34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