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代谢与高血脂发生的关联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6
/ 2

胆固醇代谢与高血脂发生的关联性研究

徐渠

江苏省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徐杨卫生院     223010

[]目的:分析胆固醇代谢与高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将98例高血脂患者归入至高血脂组,将83例健康人士归入至健康对照组,参与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分析高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与胆固醇代谢标志物水平相关性。结果:高血脂组患者TC及TG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角鲨烯、7-烯胆烷醇、豆固醇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脱氢胆固醇、谷固醇及菜油固醇水平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高血脂TC及TG水平与角鲨烯、7-烯胆烷醇呈正相关,与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胆固醇代谢与高血脂存在相关性,血脂紊乱与胆固醇合成及吸收标志物水平存在密切关联。

关键词:胆固醇代谢;高血脂;胆固醇代谢标志物;血脂水平;相关性

    高血脂属于临床多发性症候群,脂蛋白代谢紊乱为主要引发原因,近年来,因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使得高血脂呈现出发生率日益升高及年轻化的态势[1]。2021年中国人健康大数据显示约有1.6亿人存在血脂异常现象,血脂分层与生化指标存在重要关联,明确肝脏功能与相关代谢性疾病之间的关联能够为临床早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及诊治手段提供指导和参考,对于降低高血脂发生率以及控制疾病进展、减少相关并发症等有重要意义[2]。本次研究选取98例高血脂患者,在本院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时间段为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针对胆固醇代谢与高血脂发生相关性进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98例高血脂患者归入至高血脂组,包括男性患者52例、女性46例,最小年龄为27岁,最大年龄为77岁,年龄平均值为(48.56±4.37)岁,将高血脂患者归入至观察组。随机选取83例健康人士并归入至健康对照组,男性与女性患者44例、39例,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年龄为78岁,年龄平均值为(49.14±4.3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各项一般资料均完整;②研究对象精神状态完整;③主动配合各项检查与研究。

排除标准:①恶性器质性病变者;②伴多脏器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如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1.0mmol/L;总胆固醇(TC)不低于6.2mmol/L;甘油三酯(TG)不低于2.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不低于4.1mmol/L。受检者空腹状态下静脉血浆检测结果满足上述至少1项即可诊断为血脂异常。LDL-C不低于3.4mmol/L及TC不低于5.2mmol/L,可定义为患者存在边缘升高,提醒受检者需要加强血脂检测。

空腹状态下抽取研究对象静脉血,离心后常规检测TC及TG水平,应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胆固醇标志物与吸收标志物水平。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TC及TG水平;

(2)比较两组血清胆固醇吸收率与合成率;

(3)分析高血脂TC、TG水平与胆固醇代谢标志物水平相关性。

1.4统计学方法 

正态分布资料以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通过(±s)、n(%),分别实施t检验、χ²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TC及TG水平

    高血脂组患者TC及TG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TC及TG水平对比(±s)

分组

TC

TG

高血脂组(n=98)

6.27±0.71

2.47±0.21

健康对照组(n=83)

4.55±0.70

1.15±0.20

t

16.345

43.064

P

<0.001

<0.001

2.2比较两组血清胆固醇吸收率与合成率

    高血脂组角鲨烯、7-烯胆烷醇、豆固醇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脱氢胆固醇、谷固醇及菜油固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胆固醇吸收率与合成率(μmol/mmol/L,±s)

分组

角鲨烯

脱氢胆固醇

7-烯胆烷醇

豆固醇

谷固醇

菜油固醇

高血脂组(n=98)

2.14±0.52

0.17±0.05

1.84±0.45

0.29±0.07

2.03±0.47

1.40±0.81

健康对照组(n=83)

1.55±0.62

0.16±0.04

1.55±0.42

0.36±0.12

2.06±0.46

1.59±0.84

t

6.963

1.467

4.454

4.879

0.432

1.546

P

<0.001

0.144

<0.001

<0.001

0.666

0.124

2.3分析高血脂与胆固醇代谢标志物水平相关性

高血脂TC及TG水平与角鲨烯、7-烯胆烷醇呈正相关,与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P<0.05)。见表3、表4。

表3  分析高血脂患者TC与胆固醇代谢标志物水平相关性

观察指标

角鲨烯

脱氢胆固醇

7-烯胆烷醇

豆固醇

谷固醇

菜油固醇

TC

r

P

r

P

r

P

r

P

r

P

r

P

0.355

<0.05

0.347

>0.05

0.381

<0.05

-0.349

<0.05

-0.364

>0.05

-0.335

>0.05

表4  分析高血脂患者TG与胆固醇代谢标志物水平相关性

观察指标

角鲨烯

脱氢胆固醇

7-烯胆烷醇

豆固醇

谷固醇

菜油固醇

TG

r

P

r

P

r

P

r

P

r

P

r

P

0.353

<0.05

0.341

>0.05

0.375

<0.05

-0.356

<0.05

-0.337

>0.05

-0.329

>0.05

3讨论

高血脂是指体内脂质代谢紊乱,血液中脂质含量超过正常范围。它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等异常升高。高血脂对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具有全身性、隐匿性以及逐渐进行性等特点[3]。首先,高血脂不仅会引起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还与代谢综合征、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其次,高血脂在早期阶段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直至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时,病情可能已经发展到较为严重的程度。此外,高血脂是一个逐渐进行性的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病情可能会逐渐加重并导致严重后果。胆固醇代谢与血脂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胆固醇是人体内重要的物质,它是细胞膜组成的重要成分,也是合成许多重要激素和维生素的前体。胆固醇主要通过肝脏合成,并通过胆汁排出体外。当机体内胆固醇合成过多或排泄不畅时,就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升高,进而引发高血脂症。胆固醇代谢标志物水平能够使机体胆固醇代谢水平获得间接反映,可作为临床早期监测及预测高血脂症的敏感指标。临床上常用的胆固醇代谢标志物包括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等。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代谢和排泄情况,从而提供了评估高血脂症风险和指导治疗的依据。通过监测胆固醇代谢标志物水平,我们可以对高血脂进行早期诊断和预测。一旦发现胆固醇代谢异常,医生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如调节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药物治疗等,来降低血脂水平,减少高血脂对身体健康的损害。

传统血脂指标能够反映胆固醇水平,但是只能反映胆固醇代谢的最终结果,受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的影响,机体胆固醇吸收与合成存在高度个体化,传统血脂指标无法使体内代谢固醇代谢特点获得准确反映。人体血清中胆固醇不但可由肝脏合成,同时来自肠道吸收[4]。血清中与胆固醇合成的角鲨烯、7-烯胆烷、脱氢胆固醇等前体物质可作为胆固醇合成标志物,谷固醇、豆固醇及菜油固醇等植物固醇吸收率与胆固醇吸收呈反比,故而可间接作为胆固醇吸收标志物[5]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高血脂TC及TG水平与角鲨烯、7-烯胆烷醇呈正相关,与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胆固醇代谢与高血脂存在相关性,血脂紊乱与胆固醇合成及吸收标志物水平存在密切关联,对胆固醇吸收与合成标志物水平进行检测对于维持的胆固醇代谢内稳态,对于有效防治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林裕锋,黄幸红,陈冬玲,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成员血脂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3(6):52-55.

[2]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10):937-953.

[3]张竹林,王国芹,张丽贞,等.膳食胆固醇对他汀类药物服用人群血脂及肝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11):1943-1945.

[4]刘雅楠.不同他汀类用于冠心病并高胆固醇血症中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当代医学,2020,26(7):171-172.

[5]刘首明,林丽燕,宋兴贤,等.血脂异常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布及血脂指标的相关性[J].吉林医学,2020,41(9):2117-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