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儿童的守望者 成懂爱的成年人 ——家庭教育新样态的实施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6
/ 2

做儿童的守望者 成懂爱的成年人 ——家庭教育新样态的实施与研究

陈婷

萧山区汇宇幼儿园  浙江省杭州市  311200

摘要: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高度重视,明确了教育的责任主体。家庭一直是教育的“主场”,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科学带娃,让孩子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是新时代家长的职责。本文尝试通过家庭教育现状的剖析,提出以下对策:深化家长对家庭教育观念的理性认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内容的适恰选择;增强家长对家庭教育方法的灵活运用,从而促进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幼儿 家庭教育 实施

一、回眸:家庭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里,我们家长总会竭尽全力给孩子提供比较好的生活环境,带孩子去参加各种课程。引导孩子智力发展,大脑发展、逻辑思维发展方面,会选择层出不穷的各种兴趣班,开阔孩子的眼界,就怕自己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但同时,也有意无意地在把自己的很多欲望转嫁给孩子。不经意间,让孩子成了我们想要成为的那个人,却没有去尊重和看见,孩子到底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们知道,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知识,而是激活和开启孩子本身就拥有的天赋能量。就目前整体而言,家长缺少的是“慧”的引导。

二、探寻:促进家庭教育质量提升的策略

家庭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德育,是改变孩子观念与行为的过程。家长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教育方法能够为孩子营造温馨、健康的家庭环境,并与孩子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在育儿的道路上,与其纠结于问题,不如跳出问题从生活点滴中寻找答案。针对家庭教育现状,本文尝试在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内容、家庭教育方法三方面促进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让家长的陪伴更有意义。

(一)深化家庭教育观念的理性认识

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是其实施家庭教育行为的前提,也是家长对家庭教育任务、内容、方法的认知,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期望的整体看法和见解。深化家庭教育观念理性认识有助于促进家长的家庭教育更加从容、有序。

1.家长要做孩子的守望者

守望,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守望”的“守”,代表着守护,是一种给出,是一种呵护,是指我们关心关爱着我们的孩子,愿意为他提供所有成长的环境,就好像种下一颗种子之前,我们把土壤提前疏松、施肥,而当我们把种子种下的时候,我们又会经常去看看情况如何了,是不是需要我们给更多的肥料。“守望”的“望”,代表着远远的注视。对家长而言,我们需要“克制”住自己本能想要往前围着种子看的脚步,我们要学着远远地看,远远地注视。接受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那些“不一样”,更要学会倾听、接纳、支持、鼓励、拥抱孩子。

2.家长要做孩子的倾听

孩子来到家庭就和我们成了一个共同体,我们应该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静下心来听听孩子的心声。被看见、听到、理解、关注、认同,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的,孩子也一样。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给孩子创设一个温馨、有爱的环境,让孩子愿意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家长倾诉。只有我们愿意停下脚步做孩子地倾听者,孩子才会愿意和我们诉说,做彼此的伙伴。

3.家长要做孩子的引导者

我们与孩子在一起,陪伴着、共同生活着,我们说的、做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构成孩子大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要加强学习意识,加强自身的教育质量,知晓我们的孩子目前处于在哪个阶段,需要发展哪些能力,用发展的眼光去温柔地看待孩子,会以再等一等的心态给孩子自然发展的空间。

(二)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内容的适恰选择

家庭教育即生活教育,家长要认识到生活教育的重要性并构建合理的家庭生活,为孩子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围绕家国情怀教育、品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劳动教育等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生活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

生活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必然途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生活内容要符合“有意思”和“有意义”相统一的原则,即孩子的生活既要让孩子喜欢又要符合教育的目标。一要注重生活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二要尊重儿童的自主性与真实意愿,三要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我们要选取教育时机,在生活教育中引导孩子提问题,带领孩子在生活中寻找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才更加符合幼儿教育。

2.劳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帮助幼儿建立合理生活常规,指导幼儿进行餐前准备、餐后清洁、图画书与玩具整理等自我服务,引导幼儿养成劳动习惯,增强责任感。由此可见劳动教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庭应延续幼儿在园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创设家庭和社区劳动条件,积极引发幼儿劳动兴趣,提升自理能力。

3.自然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家长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与自然亲密互动的机会和时间,让孩子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拓展孩子在自然探究活动中的经验,让自然探究充满生活意趣。

(三)增强家长对家庭教育方法的灵活运用

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因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不同的场景,不同孩子的性格,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很重要。如能根据孩子的个人特点与具体情境,合理选择和灵活运用上述方法,并在生活中不断实践,将会促进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

1.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中。

幼儿阶段最主要的学习特征是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认识世界。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相信孩子之间有他们自己的相处准则,大人的急于介入,出面解决,容易让孩子失去锻炼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

2.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教育始于家庭,与孩子一起成长。父母带给孩子什么,往往就决定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当我们和孩子在一起吃饭,在一起说话,无时无刻不是在进行着交流和学习。听听孩子的心声,带孩子多长见识,多探索孩子内心的兴趣爱好。

3.尊重差异,进行科学引导。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总能发现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存在着很多的差异:运动方面的差异、认知方面的差异、语言方面的差异、交往方面的差异等等。作为家长,面对差异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去对待,而不是用简单的好坏或者优劣去评判。

三、收获:关于家庭教育的反思与积淀

家庭教育如同大树枝干,孩子则如同枝干上的那一片片初生的叶子,他们感受着温暖的阳光,允吸着甘甜的雨露,汲取着枝干上丰富的营养,铆足了劲不断地生长着、舒展着!

家长要开启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觉知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知道孩子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去自我发展。当父母变得有更能量、更有能力了,那么在面对孩子任何的问题时,都会有适合的解决方案。我们一起享受教育的美好,一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参考文献:

  1. 一本微言大义的家庭教育指导书——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朱永新;《人民教育》;2021-11-18
  2.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