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微生物对医院污水去除氨氮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4
/ 2

不同微生物对医院污水去除氨氮的影响

石虎砚

佛山市环境保护投资有限公司   广东省佛山市 528000

摘要:探索研究两种不同氨氮去除菌剂对医院污水中氨氮等指标的影响,在实验24小时内,没有曝气的实验条件下,两种菌剂对氨氮、总磷、总氮几乎没有去除效果;增加曝气后,氨氮去除率在实验条件下24小时后达到45%、58%。

关键词:医院污水氨氮曝气

按照《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对于医院污水的定义,医院污水指“医院门诊、病房、手术室、各类检验室、病理解剖室、放射室、洗衣房、太平间等处排出的诊疗、生活及粪便污水。当办公、宿舍、食堂等排水与上述污水混合排出时亦视为医院污水。”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颁布,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进行了明确规定。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医院污水污染防治做好非典预防工作的通知》,指出“加快医疗废物医院污水处理处置设施的建设,加强设施运行监管。”、“督促尚未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城市,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抓紧设施建设工作。”2021年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补齐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短板提高污染治理能力的通知》(环办水体〔2021〕19号),要求“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传染病医疗机构、20张床位及以上的医疗机构,应按照《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相关规定,并参照《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要求,科学确定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工艺,确保出水达标排放。20张床位以下的医疗机构污水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医院污水中往往含有较高浓度的病原微生物和化学药剂等,如果不经过严格净化、消毒,直接排放到城市下水管道,势必会给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近年来,我国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得到进一步重视,处置设施不断完善,对预防水污染、防控疾病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医院污水处理系统一般包括预处理、一级处理、二级处理、深度处理、消毒等单元,而微生物菌剂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探索微生物菌剂对医院污水中氨氮等污染因子的去除,对于强化医院污水处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验器材

反应容器(2L)、水族充氧泵1套(带有曝气头2个)、搅拌器、氨氮去除菌(A菌、B菌)、葡萄糖等。

二、实验条件与实验步骤

(1)医院污水的获取:取自市内某妇幼保健院污水处理系统进

水口。

(2)两种氨氮去除菌的活化:分别取50g,添加1L清水、20g糖,搅拌至溶解,静置12小时左右,得到约1L的菌液,菌液浓度为50g/L。

(3)将8个反应容器中分别转入1L医院污水,并加入相应的菌剂,搅拌速率20转/分。反应4小时后取样进行检测(对应标号分别为4-××,其中4对应反应时间,××代表样品编号);继续反应24小时后再次取样分析(对应标号分别为24-××,其中24对应反应时间,××代表样品编号)。

(4)在反应开始后,开启制氧机10分钟,然后关闭,24小时后取样检测,样品编号对应为24-O2-A、24-O2-B。

表1样品编号与说明

反应4小时

反应24小时

说明

A菌

样品编号4-01

样品编号24-01

A菌剂使用量为污水总量万分之一

样品编号4-02

样品编号24-02

A菌剂使用量为污水总量万分之五

样品编号4-03

样品编号24-03

A菌剂使用量为污水总量千分之一

/

24-O2-A

A菌剂使用量为污水总量千分之一;制氧10分钟。

B菌

样品编号4-04

样品编号24-04

B菌剂使用量为污水总量万分之一

样品编号4-05

样品编号24-05

B菌剂使用量为污水总量万分之五

样品编号4-06

样品编号24-06

B菌剂使用量为污水总量千分之一

/

24-O2-B

B菌剂使用量为污水总量千分之一;制氧10分钟。

(注:A菌、B菌均为兼性菌。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针对所获得的样品,分别检测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氮、总磷指标。检测结果见下表:

表2检测结果

COD(mg/L)

氨氮(mg/L)

总氮(mg/L)

总磷(mg/L)

原水(空白样)

46.5

24.5

30.8

1.95

4-01

43.4

25.2

30.8

1.95

4-02

42.3

25.0

31.1

1.97

4-03

41.4

24.2

30.3

1.95

4-04

41.1

24.6

31.0

1.98

4-05

41.3

24.8

31.1

1.93

4-06

44.5

23.7

30.2

1.97

24-01

40.1

21.8

30.8

1.97

24-02

40.3

23.7

28.4

1.97

24-03

39.7

21.7

28.8

1.93

24-04

30.1

22.5

29.9

1.97

24-05

30.2

20.2

30.4

1.92

24-06

28.6

23.0

30.1

1.91

24-O2-A

32.6

13.5

20.3

1.63

24-O2-B

30.1

10.3

18.1

1.52

检测指标COD、氨氮、总氮、总磷,从表中可以看到,两种药剂在不同添加量、不同的反应时间(4小时、24小时)的情况下,对于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无任何效果;A菌剂对于COD的去除效果并不显著,样品4-01至4-03、24-01至24-03的COD数值出现波动较小;在反应24小时后B菌剂对COD表现出一定效果,去除率约为37%左右;对于氨氮的去除,两种药剂在反应24小时的情况下,均无明显的效果。

两种菌剂效果在未开启制氧机的条件下不明显的原因分析:

1、医院污水处理过程较为系统复杂,并不是只靠微生物处理步骤就能解决问题,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好氧厌氧处理过程均有,实验过程中单纯的添加微生物菌剂与实际污水处理过程差别较大;

2、实验过程中只是添加了外来微生物,同时由于水体量较小,且实验时间较短,微生物未能培养充分,这可能是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

原医院污水未经过曝气之前,溶解氧为0.54mg/L,pH为7.10。在反应开始时开启制氧机10分钟,然后分别测试反应溶液的溶解氧和pH。含有A菌的溶液中溶解氧为14.65mg/L,pH为7.66,含有B菌的溶液中溶解氧为15.14mg/L,pH为7.75。所采用的两种菌剂均为兼性菌,曝气对实验效果影响明显,说明两种菌剂偏向于好氧环境,在好氧环境下效果更好。本实验曝气条件下,24小时后含有A菌、B均的溶液中,氨氮的去处理分别达到45%、58%,总磷24小时后去除率分别为16%、22%,总氮24小时去除率分别为34%、41%,COD去除率分别为30%、35%。尽管两种菌剂在曝气的实验条件下对所检测的指标均具有去除效果,但对于氨氮去除最为明显。好氧型氨氮去除菌适宜于在医院污水处理工艺的好氧工艺段添加使用,同时配合其他处理工序能满足净化水质要求。

展望:

两种菌剂对医院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好氧条件下均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受本次实验条件限制,并未能完整模拟实际处理工艺,例如好氧-缺氧-厌氧、消毒等流程,且特定医院污水处理工艺需要经过不断调试工艺参数,并不能仅靠菌剂来获得达标排放的效果;后期实验需搭建中型模型模拟实际处理工艺,进一步探索合适的菌剂与处理条件。

参考文献:

[1]杨湘霞,方少波,陈艺娟活性生物滤池与臭氧消毒对生活污水中微生物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3,8(10):222—223.

[2]聂肖,汤萌萌,顾平.膜生物反应器在处理医院污水中空气微生物的监测【J】.卫生研究,2014,3(20):221—226.

[3]黄灿绪.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医院感染检测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11):868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