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灾害治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环境地质灾害治理探讨

刘娜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水文勘探队安徽省宿州市234000

摘要:在一些项目的施工建设中能够清楚地看出,该地区地质灾害经常发生,给工程施工质量以及安全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应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与处理,针对处理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在全面落实地质灾害处理方式的基础上,体现其应有的处理效果,为有效地应对地质灾害,顺利地开展工程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支撑。

关键词: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有关问题

1 环境地质灾害治理概述

地质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对社会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地质环境是地球表层的地质条件和地质过程,与地质灾害密切相关。环境地质灾害治理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对发生在地表、地下和水体中的地质灾害进行预防、监测、预警和治理,以减少灾害对人类生活、财产和环境的破坏。环境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地下水涌出、河流侵蚀、泥石流等多种类型的灾害。这些灾害的发生与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下水位、降雨量等因素有关。环境地质灾害治理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地采取各种措施,以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破坏。

2 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开展中出现的问题

2.1 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不足

在项目施工建设期间,对地质灾害展开有效处理就成了重点工作,但由于项目资金有限,给地质灾害防治配套的经费很少,防治经费扶持不足,从而造成在地质灾害治理上常常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具体治理推进中,由于有关各方在资金匹配上不到位,对资金分配不科学、不合理,从而造成资金分配出现了不同程度滞后或拖延,这种状况将对有效控制地质灾害,预防相关危险产生重大影响。此外,地质灾害处理过程中也没有相应定向资金进行扶持,人力、物力、财力保障也不到位,因此造成工程施工方及地质灾害控制缺少应有强度及资金扶持。与此同时,地质灾害治理制度以及运行机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问题,这又使得地质灾害治理的质量、效率无法显著提高,这将对该项目的顺利进行,以及对灾害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处理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2.2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具及防治技术等方面都出现了问题

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开展期间,需配套优质应急处置工具与防治技术才能够充分展现其应有的灾害治理成效。但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地质灾害治理的具体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科学技术、信息化技术与其他技术不完全配套,无法为地质灾害工作有效开展提供所需的技术支持与物质保证。与此同时,地质灾害影响探测等领域尚未配套信息化监测平台与管理机制,具体运行环节中表现出地质灾害防控与治理工具不先进,具有较大程度的落后性,无法准确有效地对相关灾害风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辨识,从而造成灾害治理工作在实践中未能表现出较好的功效。与此同时,应急方案与其他方面不配套,无法满足地质灾害实际应对与有效应对需求,交通工具与灾害防治技术重点实施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所以这将对该项目的意识灾害治理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有关技术也不能体现很好的应用优势。

2.3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构不健全不完善

在对地质灾害进行治理时,为了能够获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就必须配套有优质的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并在管理制度上、运行策略上进行优化与改进,与相应岗位职责相匹配,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反映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成效。但项目进展过程中,并未配备具有专业权威性的灾害防治组织,相关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及任务分配等均存在着不同程度问题,有关单位注入质与量相对较小,单位内参与注入的有关人员通常缺乏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与岗位胜任能力,因此造成地质灾害的实际治理无法获得相应的人才保障与技术支撑。

3 环境地质灾害治理策略

3.1 明确地质环境治理方向

在开展地质灾害治理之前应对其所处的环境进行全面研究,明确治理方向,同时还应对当地的气候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并对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治理措施。在进行地质灾害治理时应对该区域内的地质结构和土壤性质等进行分析,确定治理方向。同时还应对当地的地形地貌进行分析,确定其地质环境,并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确定治理措施,明确治理方向。

3.2 加大资金投入和资金管理工作

企业要设立专项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设置监测预警、勘查、应急处理预案,进行科普宣传和培训工作等。企业要严格管理资金,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企业还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加强复杂地质勘测,加强灾害风险分析,加强灾害检测与治理技术,采用遥感技术、全球定位、卫星系统提高检测的准确度。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对施工人员进行科普教育,宣传防灾救灾及避险自救的知识培训,增强救援能力。

3.3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治理

(1)完善相关保障措施。一方面,完善管理体制。首先,完善矿山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顶层设计,成立单独的管理小组,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管理和重视;其次,明确矿山环境恢复目标,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城市建设要求制定矿山治理目标,根据异质性原则推进矿山环境治理工作;最后,明确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相关部门和机构的职责范围,确保责任落实到人,通过相应考核、激励机制,确保环境治理工作落实到位,权责分明。另一方面,应积极完善环境恢复治理相关法律法规。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相关基层部门,积极与立法部门进行沟通合作,响应国家有关号召,为立法工作人员提供基层工作的情况、特点、需求,提出可行性建议,保障立法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同时,还应积极建立地方性法规制度,为矿山环境治理工作保驾护航,确保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2)合理规划矿山开采工作

在进行矿山开采工作之前要采用精密的仪器测量矿区坡度,保证开采顺利,还要充分了解地质结构,以防在开采过程中出现山体滑坡、地面塌陷、崩塌等地质灾害,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与应急措施,还要加强每一位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认识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另外,还要严格按照开采标准进行开采,不能过度开采,引发生态环境问题,将开采过程中的危险率降到最低。

(3)监测网布置

主要监测矿区的高陡边坡和复合加筋格宾挡墙变形情况,监测点主要布设在边坡附近和回填区域。在施工前期、施工期间及竣工后进行监测,为安全施工提供信息及施工竣工后检验防治效果。监测内容包括大地形变监测、宏观地质巡视监测以及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系统监测等内容。大地形变监测采用全站仪、水准仪等高精度仪器观测,专业技术人员采用罗盘、皮尺和卷尺对矿区的地质环境进行巡视巡查,主要调查矿山危岩体裂缝、不稳定斜坡与废渣堆地表变形现象,记录危岩体、不稳定斜坡与废渣堆变形位置、方向、规律、变形量及发生时间,调查路线以能控制矿山地质环境变形破坏特征为原则。人工宏观巡视监测主要采用布桩法,对裂缝变形进行简易监测。

4 结束语

在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各类建筑工程层出不穷。在对相关项目进行施工建设前,必须从根源上对地质灾害进行预防和治理,并应重点对项目所处位置的地质条件展开深入的分析勘察,对地质灾害诱发原因及可能性进行全面地界定,进而在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体现应有的治理效果,为相关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楚山巍.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措施[J].世界有色金属,2023(03):172-174.

[2]杜晖,赵维钢.重庆市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土地复垦研究[J].能源与环保,2022,44(12):101-105+112.

[3]管忞.矿山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难点及对策[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23):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