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充放电性能影响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锂电池充放电性能影响的研究

陈荣斌

身份证号码:441882199508053915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充放电循环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包括容量衰减、内阻变化和循环寿命。对于容量衰减,循环次数和深度的增加都会加速衰减速度;对于内阻变化,循环过程中的极化现象、材料损耗和电解液变化都会导致内阻增加;对于循环寿命,循环次数和深度的增加都会降低循环寿命。因此,采取材料优化、电解液优化和温度管理等策略可以优化锂电池的充放电性能。

关键词:锂电池;充放电循环;容量衰减;内阻变化;循环寿命;优化策略

引言

锂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能量存储和释放技术,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电动车辆和储能领域等。随着对能源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优化锂电池的充放电性能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充放电循环是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基本操作,对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充放电循环会引起容量衰减、内阻变化和循环寿命的变化。准确分析充放电循环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探索优化策略,对于提高锂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容量衰减、内阻变化和循环寿命三个方面论述充放电循环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并提出材料优化、电解液优化和温度管理等策略来优化锂电池的充放电性能。

一、充放电循环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

(一)充放电循环对容量的影响

1. 容量衰减机理分析

容量衰减是指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失去能够储存和释放的电荷量。

每个充放电循环都会引起正负极材料内部的化学反应,这会导致活性物质的损耗,从而降低电池的容量。这种损耗特别明显在高温、快速充放电和过度充放电条件下;充放电过程中,正负极材料的晶格结构会发生变化,这可能导致晶格损坏和内部应力积累,进而引发电化学反应的降解。另外,电解液中的溶剂和添加剂也可能被分解,影响电池性能;充放电过程中,电压和电流的变化会引起锂离子电池内部的极化现象,这可能导致电荷传输受阻、电极材料活性表面积减小等问题,进而降低电池的容量[1]

2. 循环次数和深度对容量衰减的影响评估

充放电循环次数增加会加速电池容量的衰减。每个循环都会引起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和结构损伤,从而导致容量的降低。一般来说,循环次数越多,容量衰减越明显。因此,减少充放电循环次数可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循环深度是指电池在每个充放电循环中所释放或充入的电荷量与电池额定容量的比例。循环深度越大,电池的容量衰减越快。过度放电或过度充电会导致材料的进一步损耗和结构破坏。因此,控制循环深度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可以减缓电池容量衰减的速度。

(二)充放电循环对内阻的影响

1. 内阻变化机理分析

内阻是指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流通过电池内部时所遇到的阻力。内阻由电池的构造、材料、电解液等因素决定。充放电循环会对电池的内阻产生影响。

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部会发生极化现象,即电流通过电解质、电极与电池内部材料时引起的电位差。这种极化会增加电池内部的阻力,导致内阻增加;循环过程中,电池正负极材料的晶格结构会发生变化,如膨胀、收缩和颗粒剥离等,这可能导致结构损坏和内部应力积累,增加电池内部的阻力;循环过程中,电解液中的溶剂和添加剂可能被分解、降解或损耗,这会导致电解液质量的变化,从而影响内阻的大小[2]

2. 循环次数和深度对内阻的影响评估

经过多次充放电循环后,电池的内阻通常会逐渐增加。这是由于充放电过程中引起的材料结构损伤、电解液质量变化等因素的累积效应。具体来说,循环次数越多,内阻的增加越明显循环深度的增加也会导致电池内阻的增加。过度放电或过度充电会引起电池内部的结构破坏、溶剂分解以及化学反应的加剧,从而增加内阻的大小。因此,控制循环深度在合理范围内可以减缓内阻的增加速度。

(三)充放电循环对循环寿命的影响

1. 循环寿命定义和评估方法

循环寿命指的是电池能够完成一定充放电循环次数后,其容量仍能维持在一定值以上的能力。一般来说,当电池容量衰减到其初始容量的一定百分比(如80%)时,被认为达到了循环寿命的终点。

评估循环寿命的方法通常包括:

(1)容量衰减率:通过记录每个充放电循环后的电池容量衰减情况来评估循环寿命的变化。通常以容量衰减到初始容量百分比的阈值(如80%)作为判定标准。

(2)循环次数统计:记录电池完成的充放电循环次数,当其超过某个预定的循环次数(如500次)的时候,被认为达到了循环寿命的终点。

2. 循环次数和深度对循环寿命的影响评估

循环次数的增加会逐渐降低电池的循环寿命。这是因为每个充放电循环都会引起电池内部材料的损耗和结构变化,导致容量的衰减加剧。通常情况下,当电池完成一定次数的充放电循环后,其循环寿命将会结束;循环深度的增加同样会降低电池的循环寿命。过度放电或过度充电会引起电池内部化学反应的加剧、结构破坏和溶剂分解等问题,导致材料的损耗加剧,从而加速容量的衰减,进而缩短电池的循环寿命。

二、锂电池充放电性能优化策略

(一)材料优化

选择具有更高容量、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和更低的内阻的正负极材料。例如,针对正极材料,可以选择高镍含量的材料,如锂镍锰钴氧化物(NMC)或锂镍钴铝氧化物(NCA),以提高容量和循环寿命。对负极材料,可以使用硅基材料或石墨烯改性材料,提高嵌锂能力和电极稳定性。添加剂可以调整电极材料的特性,以提高电池性能。添加剂可以改善电解液的锂盐稳定性、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常见的添加剂包括电解液添加剂、脱嵌剂和保护剂。

(二)电解液优化

选择适当的锂盐添加到电解液中,以提高离子传导性能。常用的锂盐包括锂六氟磷酸盐(LiPF6)、锂四氟硼酸盐(LiBF4)和锂六氯硼酸盐(LiBCl4)等。选用合适的溶剂或溶剂混合物来提高电解液的稳定性、离子传导性和可靠性。常见的溶剂有碳酸酯类、醚类和腈类。添加适量的添加剂来调节电解液的性能,如增加电解液的稳定性、控制固电解质界面(SEI)膜的生成和改善离子传导性能。

(三)温度管理

使用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来监测和调节电池的温度。当电池温度超过安全范围时,可以采取措施来降低温度,如降低充放电电流、增加散热和通风等。合理设计电池包装结构,包括绝热层和散热系统,以确保电池在稳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绝热层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散热系统可以帮助有效地排除热量,避免电池过热。在电池管理系统中实施温度调控算法,根据实时的温度数据和充放电状态,动态调整充放电电流和功率,以保持电池温度在适宜范围内。在电池的使用环境中,尽量控制环境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极端的温度影响电池性能和寿命。对于移动设备或电动车辆等特殊应用场景,可以考虑采用温度控制的措施,如冷却系统或加热系统[3]

三、结论

首先,容量衰减是锂电池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的常见现象。这种衰减是由于充放电过程中引起的活性物质损耗、化学反应和晶格结构变化等因素造成的。循环次数和深度的增加都会加速容量衰减速度,因此需要控制循环次数和深度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其次,充放电循环也会导致电池内阻的变化。通过充放电引起的极化现象、材料结构损伤和电解液变化等因素会增加电池的内阻。循环次数和深度的增加也会加速内阻的增加。因此,合理控制循环深度,避免过度放电或过度充电,对于减缓内阻增加速度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循环次数和深度的增加会降低锂电池的循环寿命。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和循环深度的增加,电池容量衰减速度加快,最终导致循环寿命终结。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循环寿命需求合理控制充放电循环次数和深度。

参考文献:

[1]繁美林, 徐龙杰, 张建华. 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中容量衰减的研究[J]. 现代电子技术, 2017(9): 137-139.

[2]崔锐, 严勇成.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内阻的研究[J]. 电源技术, 2018, 42(11): 2051-2053.

[3]顾家庆, 高宁, 王秀萍, 等. 锂离子电池充电温度管理策略[J]. 电源技术, 2021, 45(2): 44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