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观察

张志芳,张如江

和田地区人民医院 新疆 和田 848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作用价值。方法:研究样本为60例于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依据随机数据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治疗方式一致,对照组接受常规性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及80.0%;观察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患者临床治疗中加入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以协助提升临床疗效,值得推荐使用。

[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综合护理;生活质量

冠心病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该种疾病的发病率出现明显的提升。对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患者,发现患病后需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和干预措施,否则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并可带来严重的并发症。而良好护理干预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的基础,根据以上情况本次探究一种合适的护理模式,使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来源

本次研究样本对象为60例确诊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患者,根据随机数据原则将以上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一组具有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为18/12,年龄58~75岁,平均年龄(67.5±1.6)岁,病程5~20年,平均(12.2±1.4)年;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为16/14,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8.2±1.3)岁,病程6~21年,平均(13.3±1.5)年,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经过对比分析后显示P>0.05,提示结果具有可比性。

本次样本入选标准:疾病符合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患者同意接受本次的护理干预;无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排除标准:存在智力障碍或者听力障碍等无法正常开展交流的患者;存严重的高血压等疾病患者;正在参与其他研究的患者。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匹配一般性的护理,比如进行药物干预、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等,从而提升患者的护理配合度。

观察组:本组患者匹配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模式:(1)用药护理。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内分泌代谢障碍疾病、原发性心脏病等,并积极纠正患者电解质失衡的情况,因需要做好相应的用药护理。比如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向其讲述不当用药可能带来的后果,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2)心理疏导。疾病影响患者心理压力比较大,不良心理影响用治疗积极性并可能会引起机体反应。简单说明保持心情舒畅的方法以及措施,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并引起其建立良好的心理。适当例举经过积极治疗后获得满意效果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3)强化环境护理。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定期开窗保持良好的通风,地板上铺上防滑垫,预防患者摔倒。护理时操作轻柔,避免因此疼痛,调低仪器声音,减轻干扰。(4)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采取少吃多餐的模式,不可长时间食用甜食或者高油食物。日常饮食中适量增加膳食纤维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每日摄盐量<6g。(5)并发症护理。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加强心电监护,并且密切观察各项生理指标,比如脉搏、心率、血压以及呼吸等。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要加强肌肉按摩,从而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压疮风险。

1.3观察项目

1.3.1临床疗效

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心律失常发作频率比干预前降低80%以上,有效:心律失常发作频率比干预前减少50%以上;无效:未获得以上的效果,其中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1.3.2生活质量

使用SF-36生活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包括4个维度,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1]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统计软件SPSS20.0中进行分析,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采取t检验以及卡方检验进行分析,数据对比后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

观察组30例患者中,显效15例(50.0%),有效14例(46.7%),无效1例(3.3%),无效96.7%;对照组显效10例(33.3%),有效14例(46.7%),无效6例(20.0%),总效率为80.0%,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9.121 P=0.012)。

2.2生活质量

经过对应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具体结果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别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

护理前、护理后

护理前、护理后

护理前、护理后

护理前、护理后

观察组

58.2±1.2

62.2±1.5

65.2±1.5

63.3±1.4

90.0±1.2

96.2±1.4

93.3±1.4

92.2±1.4

对照组

58.5±1.5

62.2±1.5

65.2±1.7

63.3±1.5

78.2±1.5

71.1±1.5

75.2±1.1

72.2±1.4

t

1.08

0.033

0.030

0.033

45.120

46.905

69.003

70.690

P

0.286<

0.974<

0.976<

0.975<

0.001

0.001

0.001

0.001

3.讨论

冠心病心律失常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疾病的致病因素比较复杂,病情进展可诱发较多的并发症,导致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等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尚未有比较特效的治疗方式,只能通过相应的药物干预等方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2]。但是干预需要比较长的周期,此时相应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传统的护理只是针对疾病的护理,护理不够全面,使得效果不理想。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综合性护理等更加完善的护理措施开始进入临床。本次的研究中我们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该种护理是一种全面的护理,要求注意患者的身体、心理、疾病、饮食等多项干预,并且遵守“以人为本”的理念,给予患者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本次的观察组经过综合性护理后其临床疗效可达到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说明综合性护理有助于提升疗效;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综合性护理下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改善,利于患者预后,本次研究与前人报道基本一致[3]。综上所述,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患者临床治疗中加入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以协助提升临床疗效,值得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秦小利,杨冰.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综合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5):2652-2654.

[2]邢晓虹, 赵琪珩, 施凯耀,等 . 强化护理干预在胺碘酮治疗的扩张 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 26(16):2227-2230.

[3]董海红.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 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医学,2021,(20):2186-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