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1
/ 2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措施

唐伟丽

永州市皮肤病医院  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措施。方法选我院收治的经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90例(2020.012021.12收治),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90例患者所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主要种类: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加替沙星、洛美沙星、氧氟沙星,占比分别是34.44%27.78%23.33%5.56%5.56%3.33%给药途径:静脉滴注、口服给药、静脉注射,占比分别是52.22%37.78%10.00%不良反应所属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占比为40.00%27.78%10.00%8.89%8.89%4.44%不良反应轻重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损害占比为52.22%42.22%5.56%结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可见于任意给药途径和系统,需谨慎用药,以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合理用药措施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临床常用抗生素之一,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使用方便、交叉耐药低等优势,而且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现已在细菌性感染疾病治疗中广泛使用[1]。但是临床研究发现,使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期间,易有泌尿、呼吸、消化等系统性不良反应而且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管使用哪种给药方式,均可诱发不良反应,所以必须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2]。鉴于此,本文以2020.012021.12收治的90例经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给出合理用药措施。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计患者90例,为2020.012021.12收治。其中男52,女38;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73岁,平均(45.97±2.34)岁。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判定标准;无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对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异常;心肺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

1.3方法

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予以统计,包括药品种类、症状表现等。同时,参照相关文件,对不良反应分级,分轻度、中度、重度损害。

1.4观察指标

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予以观察,包括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症状表现等。

1.5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25.0其中定性数据,以百分比(%)表示,2检验P0.05,表明数据有差异。

2结果

2.1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常见类型及不良反应占比

主要种类有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加替沙星、洛美沙星、氧氟沙星,占比分别是34.44%27.78%23.33%5.56%5.56%3.33%其中左氧氟沙星比其他药物占比高,见表1

1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常见类型及不良反应占比

药品种类

例数(n

占比(%

左氧氟沙星

31

34.4431/90

环丙沙星

25

27.7825/90*

氟罗沙星

21

23.3321/90*

加替沙星

5

5.565/90*

洛美沙星

5

5.565/90*

氧氟沙星

3

3.333/90*

合计

90

100.0090/90

注:与左氧氟沙星相比,*P<0.05

2.2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给药途径及不良反应占比

给药途径主要是静脉滴注、口服给药、静脉注射,占比分别是52.22%37.78%10.00%其中静脉滴注比口服给药、静脉注射占比高,见表2

2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给药途径及不良反应占比

给药途径

例数(n

占比(%

静脉滴注

47

52.2247/90

口服给药

34

37.7834/90*

静脉注射

9

10.009/90*

合计

90

100.0090/90

注:与静脉滴注相比,*P<0.05

2.3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所属系统及占比

不良反应所属系统主要是神经系统、皮肤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占比为40.00%27.78%10.00%8.89%8.89%4.44%其中神经系统比其他系统占比高,见表3

3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所属系统及占比

所属系统

例数(n

占比(%

症状表现

神经系统

36

40.0036/90

失眠、头晕头痛、耳鸣等

皮肤系统

25

27.7825/90*

瘙痒、红肿、皮疹等

消化系统

9

10.009/90*

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呼吸系统

8

8.898/90*

气喘气促、呼吸困难等

循环系统

8

8.898/90*

白细胞、粒细胞计数减少等

泌尿系统

4

4.444/90*

尿频尿急、肾功能损伤等

合计

90

100.0090/90

-

注:与神经系统相比,*P<0.05

2.4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轻重程度及占比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轻重程度中轻度、中度、重度损害占比为52.22%42.22%5.56%其中轻度比中度、重度占比高,见表4

4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轻重程度及占比

轻重程度

例数(n

占比(%

轻度损伤

47

52.2247/90

中度损伤

38

42.2238/90*

重度损伤

5

5.565/90*

合计

90

100.0090/90

注:与轻度损伤相比,*P<0.05

3讨论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亦称吡啶酮酸类抗生素,属全合成性质的抗菌药物,其作用机制为:以细菌DNA作用靶点,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DNA回旋酶和拓扑异构酶,不可逆性损害染色体,从而发挥菌作用。因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不同细菌具有高选择性毒性,且不易受到粒传导耐药性影响,所以即使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也不会有交叉耐药性产生。而且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抗菌活性和稳定性,所以能在临床广泛使用,疗效较好[3]。然而,随各种新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其不良反应愈发明显,故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会明显提高[4]。而且不良反应的出现,也会增加患者痛苦,影响药效的发挥。因此,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合理用药在临床上已得到高度重视。分析本结果,得出: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等。氟喹诺酮类抗生素采取口服、静滴用药方式更易引起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虽涉及各个系统,但主要是神经系统和皮肤系统不良反应轻重程度以轻中度为主。

对上述内容进行综合考量后,为确保能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需要合理选择给药种类、给药途径,并还要综合考虑患者年龄、体质等因素。常用合理用药措施有:使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前,需要明确适应证,遵循最小剂量的原则,以用药过量而引起不良反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尽量选择具有协同增效的药物,以促进药效发挥,减少不良反应。合并过敏性体质或慢性的患者,用药前需做好询问工作,特殊情况下,需要咨询临床药师主要用药禁忌和配伍禁忌,为患者选择最适宜的药物。对肾功能较差的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前,需要对给药方式予以谨慎选择,给药剂量需要严格控制。青少年儿童、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以及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均需禁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综上所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可见于任意给药途径和系统,需谨慎用药,以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佳.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禁忌证、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9):75-76.

[2]徐媛媛,王伟.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4):168-169+174.

[3]李发平,王亚南.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临床效果评价[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06):913-914.

[4]张银光.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禁忌证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