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联合多学科合作连续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2

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联合多学科合作连续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杨贇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常州   213200

摘要:目的:探针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多学科合作连续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10-2023.5,接受的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多学科合作连续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比较KAP、BI指数、SS-QOL评分(P>0.05);干预之后,观察组的KAP、BI指数、SS-QOL评分提高的幅度更显著,结果比较(P<0.05)。对照组满意27例,满意度77.14%,观察组满意34例,满意度97.14%,结果比较(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的治疗中,采用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多学科合作连续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帮助病人重新建立信心,用于面对疾病,提高日常生活的能力。

关键词: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多学科合作;连续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

脑卒中也被俗称为中风,是一种大脑的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该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大脑出血、血管阻塞从而是大脑的血液循环发横障碍而引起的,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脑卒中患者发生残疾的主要原因是在偏袒痉挛期对患者进行失治、误治,导致肢体长期处于痉挛状态造成的[2]。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是向病人针对疾病的相关内容进行科普,提高病人对于康复的信心;连续康复护理,能够帮助病人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促使其能够尽早的恢复。鉴于此,本研究选取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展开讨论,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10-2023.5,接受的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有22例男患者,13例女患者,年龄分布:32-72岁之间,平均(52.56±4.74)岁;观察组有26例男患者,9例女患者,年龄分布:34-75岁之间,平均(53.25±4.81)岁。比较两组基线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疾病的相关介绍,开展饮食、锻炼等方面的指导。

观察组: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多学科合作连续康复护理(1)健康教育: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为患者针对疾病进行详细的讲解,告知诱发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并对病人的日常饮食给予科学的指导,邀请治疗效果良好的病人先生进行讲解,提高病人对于治疗的勇气和信心。同时还需向病人讲解,尽可能的开展早期康复,对于病情恢复的意义和作用,提高病人的配合度。

(2)建立多学科,团队小组在病人的病情稳定,后的48h为病人提供早期的康复护理。对其肢体的活动情况病情,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态等做好全面的评估,制定更符合病人特性的康复计划。神经科医生负责评估病人的病情病告知早期康复的作用;营养师结合病人的营养情况,对其饮食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指导;心理师对于病人的心理情绪进行评估后,针对有负面情绪的病人,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康复师对病人的肌力进行分级并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

(3)出院前有多学科的合作团队,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全面的评估工作,并结合病人和家属的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病人自我照顾的能力,以及家属照顾病人的能力。指导病人开展坐位训练桥式运动,床边转移的一系列康复锻炼,并结合病人及家属对于康复锻炼的掌握度制定好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可将脑卒中的康复知识制作成手册或者是视频,发放给病人。

(4)出院后开展延续性护理,通过电话的形式予以健康教育康复锻炼方面的指导。

1.3观察指标

采用知信行评分(KAP)量表评估对疾病的认知程度;采用巴塞尔指数(BI)对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进行评价;采用卒中生存质量量表(SS-QOL)进行评估。所有评分均为正向评分。

通过调查问卷由患者针对护理的 质量、水平、服务进行满意度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用百分比(%)表示,对比有意义(P﹤0.05)。

2结果

2.1KAP、BI指数、SS-QOL评分对比

如表1所示:干预前比较KAP、BI指数、SS-QOL评分(P>0.05);干预之后,观察组的KAP、BI指数、SS-QOL评分提高的幅度更显著,结果比较(P<0.05)。

表 1对比两组KAP、BI指数、SS-QOL评分(±s)

组别

例数

KAP评分

BI指数

SS-QOL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5

5.11±2.66

14.22±1.01

41.75±1.41

62.52±2.32

115.46±14.51

163.04±20.21

观察组

35

5.98±2.51

17.69±1.22

41.83±1.32

79.98±2.65

113.89±16.31

181.81±29.08

t

-

1.4073

12.9615

0.2450

29.1768

.04255

3.1357

P

-

0.1640

0.0000

0.8072

0.0000

0.6719

0.0027

2.2护理满意度对比

如表2所示:对照组满意27例,满意度77.14%,观察组满意34例,满意度97.14%,结果比较(P<0.05)。

表 2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35

15(42.86)

12(34.29)

8(22.86)

27(77.14)

观察组

35

23(65.71)

11(31.43)

1(2.86)

34(97.14)

X2

——

——

——

——

P

——

——

——

——

3讨论

脑卒中属于脑血管疾病之一,发病原因主要是患者的脑血管出现阻塞、破裂的情况,致使机体血液不能正常流入大脑之中,使患者的脑功能遭受严重破坏[3]。近几年,我国的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涨的趋势,致使偏瘫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涨,给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4]。加强脑卒中偏瘫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程度,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通过多学科合作团队,充分发挥各个角色的功能,为患者开展连续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帮助病人尽早的恢复[5]。结果显示:通过多种途径向病人科普疾病的相关内容,提高病人对于疾病的认知,干预前比较KAP、BI指数、SS-QOL评分(P>0.05);干预之后,观察组的KAP、BI指数、SS-QOL评分提高的幅度更显著,结果比较(P<0.05)。对照组满意27例,满意度77.14%,观察组满意34例,满意度97.14%,结果比较(P<0.05)。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偏瘫的治疗中,采用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多学科合作连续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帮助病人重新建立信心,用于面对疾病,提高日常生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华,杨春华.基于多学科团队协作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2,29(10):96-100.

[2]徐婉,王振锐.心理-物理-环境康复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2,35(07):1103-1106.

[3]周丽娜,万映雪,吴芳.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联合多学科合作连续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22,33(06):805-809.

[4]渠宝兰,苗晒晒,韩桂兰,等.连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3):100-102.

[5]聂源辉.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中心理护理结合康复锻炼的应用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11):7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