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2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刘伟

泸县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省泸县  646100

【摘要】目的:分析肋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价值。方法:设定的研究起止时间分别为2021年6月和2022年5月,研究设定的疾病为肋骨隐匿性骨折,设定的研究样本量为50例,对患者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结果:MPR、CPR和VR对肋骨隐匿性骨折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MIP的总检出率(P<0.05),MPR和CPR对肋骨隐匿性骨折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VR的总检出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用于肋骨隐匿性骨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中MPR、CPR和VR的价值更高。

【关键词】:肋骨隐匿性骨折;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价值

在胸部创伤中,肋骨骨折较为详见,临床常采用X线摄片进行诊断,但若为肋骨隐匿性骨折,因骨折裂痕不明显、对位对线较为良好,故X线摄片较难发现,不仅会影响临床及时治疗,还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1]。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是当前临床诊断骨折较为有效的一种检查方法,其自身功能较为强大,借助三维重建技术和较高分辨率,可进行大范围的扫描[2],为了探究其用于肋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本文进行了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设定的研究起止时间分别为2021年6月和2022年5月,研究设定的疾病为肋骨隐匿性骨折,设定的研究样本量为50例。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无法配合完成检查的患者;临床资料不完善的患者。

50例研究对象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9例(58.00%)和21例(42.00%),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19岁和78岁,经计算平均年龄为(43.29±7.43)岁,损伤类型:车祸伤、意外跌落伤、打架斗殴伤和挤压伤分别为16例(32.00%)、11例(22.00%)、17例(34.00%)和6例(12.00%);骨折类型:完全线性骨折、内缘性骨折、外缘性骨折分别为19例(38.00%)、21例(42.00%)、10例(20.00%)。

1.2方法

1.2.1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首先将锁骨上缘至第12肋弓下缘作为扫描范围;对扫描参数进行设置: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100-200mA、乘后为5mm;之后采用估算法进行重建,设置重建层后的数据为1.25mm、间隔为1.25mm,再将扫描获得的数据上传至独立的处理器中,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VR)等图像处理方法进行相关处理。全面切割所获得的图像,全面、精准调节阈值和框宽后,对观察获得的图像进行全方面的分析。

1.2.2观察指标

指标一: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肋骨隐匿性骨折的结果。

1.3统计学处理

本文中的计数资料表现和分析的方法依次为(%)和X2检验;本文中的计量资料表现和分析的方法依次为()和t检验,采集、汇总的数据均经SPSS22.0软件处理,对比结果是否有统计学意义以P小于或大于0.05进行判定。

2结果

2.1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肋骨隐匿性骨折的结果

如表1所示:MPR、CPR和VR对肋骨隐匿性骨折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MIP的总检出率(P<0.05),MPR和CPR对肋骨隐匿性骨折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VR的总检出率(P<0.05)。

表1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肋骨隐匿性骨折的结果(例,%)

组别

完全线性骨折(n=19)

内缘性骨折(n=21)

外缘性骨折(n=10)

总检出情况(n=50)

MIP

6(12.00%)

9(18.00%)

4(8.00%)

19(38.00%)

MPR

17(34.00%)

20(40.00%)

9(18.00%)

46(92.00%)*#

CPR

18(36.00%)

21(42.00%)

9(18.00%)

48(96.00%)*#

VR

14(28.00%)

17(34.00%)

7(0.00%)

38(76.00%)*

注:与MIP的总检出率相比,*P<0.05(X2=32.044、38.037、14.729);与VR的总检出率相比,#P<0.05(X2=4.762、8.306)。

3讨论

肋骨隐匿性骨折指的是创伤损伤了肋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临床最早期的表现为肋骨内缘和外缘的骨皮质出现断裂,在骨折后15-30d,骨折部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骨架变化,骨折后90-120d内可见骨折线完全被骨痂覆盖[3-4]

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患者进行肋骨扫描,可清晰显示其肋骨部位的空间构造和三维形态,可对骨折的断端形态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和多档位的显示[5]。常用的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包括MIP、MPR、CPR和VR,其中MIP可体现密度的变化,具有较高的对比度,诊断移位明显骨折的效果较佳,但易掩饰隐匿性骨折的骨折线,故本次研究对肋骨隐匿性骨折的总检出率为38.00%;MPR是借助横断面容积数据,可建立全方位的断层图像,可诊断细微骨折,本次研究中对肋骨隐匿性骨折的总检出率为92.00%;CPR是一种较为特殊的MPR,可通过一个平面呈现不在同一层面的弧形肋骨,对肋骨细微骨折的显示效果较佳,故本次研究中对肋骨隐匿性骨折的总检出率为96.00%;VR具有较强的空间立体感,可对骨性胸廓的全貌进行清晰显示,故本次研究对肋骨隐匿性骨折的总检出率为76.00%。统计学对比结果显示,MPR、CPR和VR对肋骨隐匿性骨折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MIP的总检出率(P<0.05),MPR和CPR对肋骨隐匿性骨折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VR的总检出率(P<0.05)。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用于肋骨隐匿性骨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中MPR、CPR和VR的价值更高。

参考文献

[1] 李涛,顾金凤. 多层螺旋CT与DR摄影在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0,29(10):21-24.

[2] 向成燕,曹秀峰,杨亚芳,等. 多排螺旋CT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及最佳复查时间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22):4261-4263,4268.

[3] 姜卫波.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J]. 山西医药杂志,2021,50(22):3131-3133.

[4] 郑志峰,胡杰,袁亚琴,等. 多层螺旋CT对肋骨隐匿骨折及细微骨折好发部位的诊断价值[J]. 中国数字医学,2019,14(7):73-74,96.

[5] 赵培龙.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隐匿性骨折的应用价值[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7):2938-2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