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血浆置换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2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血浆置换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梁嘉欣 ,潘妍君 ,陈月菲 ,林欣婷 ,林月园

阳江市人民医院 , 广东阳江529500

[摘要]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血浆置换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22年5月-2023年6月期间,选取肝硬化患者30例纳入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15例,单纯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方法治疗)和观察组(15例,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血浆置换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明确最佳治疗方案。结果:经不同治疗,观察组肝功能生化指标改善明显,生存率明显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建议临床推广。

关键词: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血浆置换肝硬化;肝功能

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该疾病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如何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1]。我院对患者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方法治疗,取得不错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2年5月-2023年6月期间,选取肝硬化患者30例纳入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对患者分组,各15例。对照组男8例,女7例,年龄27-63岁,平均(40.52±4.43)岁;观察组男8例,女7例,年龄27-63岁,平均(40.52±4.43)岁。2组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本研究在获得所有患者同意之后开展,取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具体如下: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静脉滴注保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门冬氨酸鸟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前列地尔、促肝细胞生长素,同时还需要采用人血白蛋白、血浆等进行支持治疗,如患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则需要使用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2]。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在持续空气消毒的人工肝治疗室内接受治疗,加强对患者的心电监护,在心电监护下实施股静脉穿刺,以建立体外循环,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具体的使用剂量需要根据患者体质量、治疗时间、跨膜压、分浆流速和凝血酶原时间(PT)进行调整,使用大分子树脂HA330Ⅱ型灌流器(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BS330血浆胆红素吸附器(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串联实施血浆吸附治疗,吸附量控制在4~5L之间,血流量为每分钟100-150ml,治疗时间为2-3h。治疗结束之后实施血浆置换治疗,每次置换血浆量为1000-1200ml,血浆置换量流速为每分钟25-30ml。在对患者实施血浆置换之前需要常规使用地塞米松静脉注射,以预防和减少过敏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单纯采用双重血浆吸附方法治疗。

1.3观察项目和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生化指标情况。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

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治疗1年后,统计两组患者生存率。1.4统计学方法

   SPSS 21.0,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生化指标对比分析

     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生化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生化指标对比分析(x±s)

组别

时间

ALT(U/L)

AST(U/L)

Tbil(μmol/L)

ALB(g/L)

对照组(15例)

治疗前

95.2±31.9

102.5±25.5

62.9±14.8

29.8±5.7

治疗后

71.3±26.8*

76.6±23.6*

43.3±12.7*

30.7±2.6

观察组(15例)

治疗前

95.4±31.7

102.7±26.7

63.5±15.6

29.9±2.5

治疗后

48.5±25.6*&

57.8±22.8*&

33.6±12.5*&

33.3±2.4*&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 P<0.05。

2.2两组患者生存率对比

随访1年,统计两组患者生存例数,观察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存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死亡例数

生存例数

对照组

15

6(40%)

9(60%)

观察组

15

1(6.6%)

14(93.3%)

t

6.250

6.250

P

<0.05

<0.05

3讨论

肝硬化在临床较为常见,主要指HBV对肝脏造成连续侵袭后导致的一种肝纤维化终末阶段疾病,临床相关研究显示,HBV复制程度与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关系密切[3,4]。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功能被损伤,无法发挥正常功能,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方法可以代替肝脏功能,并具有改善患者肝功能的作用,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降低死亡率

[5,7]

研究发现,经不同治疗,观察组肝功能生化指标改善明显,生存率明显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说明,对肝硬化患者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方法进行治疗是有效的,也是可行的,可以将其作为临床治疗的优良选择。

综上所述,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方法进行治疗是,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建议临床推广。但是本次研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研究时间较短,病例较少,研究结果的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临床上还需要进行大样本、长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结论。

参考文献:

[1]秦维,祝素平,郑艳丽,等. PE结合DPMAS对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J]. 传染病信息,2021,34(2):140-143,147.

[2]王璐,许文雄,朱姝,等. 人工肝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血小板计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2,38(5):1053-1058.

[3]何丽,陈金荣.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不良事件及护理[J]. 安徽医药,2018,22(10):2058-2061.

[4]Lowes D A,Webster N R,Murphy M P,et al . Antioxidants thatprotect mitochondria reduce interleukin-6 and oxidative stress,improvemitochondrial function , and reduce biochemical markers of organdysfunction in a rat model of acute sepsis [J] . British journal ofanaesthesia,2013,110(3): 472 - 480 .

[5]田小利,吴松林,吴刚. 肝硬化慢性肝衰竭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 医药前沿,2017,7(12):34-35.

[6]乔亚琴,卢利霞,王俊科,等. 血浆置换对肝性脑病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J]. 肝脏,2018,23(2):142-144.

[7]杨晴,耿强,孙长峰,等. 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疗效的分析[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21,39(7):430-435.

作者简介:梁嘉欣, 1990.08,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广东,本科学历,学位:无、职称:护师,研究方向:血液净化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