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和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和体会

刘梦圆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月儿科采取静脉输液进行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法将其分组,30例患者接受一次性静脉针治疗,作为对照组,剩余30例接受静脉留置针治疗,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出现不良反应例数和穿刺成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中出现不良反应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儿科中应用静脉留置针,不但能够保证穿刺成功率,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风险,充分保证患儿安全。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儿科护理;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

    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医疗器械,在儿科护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为儿童患者的静脉输液治疗提供了有效且持久的途径,减少了多次穿刺带来的疼痛和不适。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儿科患者安全的高度关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1]。儿科患者的静脉穿刺一直是医护人员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儿童的静脉血管较为脆弱,尤其是年幼的患儿,血管难以寻找且易受损,多次穿刺可能引发疼痛、焦虑和不良反应。因此,选择适当的静脉留置针对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至关重要[2]。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儿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和效果,我们收集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的60例儿科患者,其中30例接受了一次性静脉针治疗,作为对照组,剩余30例则接受了静脉留置针治疗,作为研究组,通过对比这两组的穿刺成功率和不良反应例数,我们期望能够得出结论,验证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优势和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月儿科采取静脉输液进行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法将其分组,30例患者接受一次性静脉针治疗,作为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范围9个月-12岁,均值6.11±1.18岁;剩余30例接受静脉留置针治疗,作为研究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范围10个月-12岁,均值6.08±1.20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小儿患者家长全部知情并且同意本次研究,年龄全部低于14岁,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具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无法配合本次研究。

1.2方法

  研究中对照组患儿使用一次性静脉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而研究组患儿使用留置针进行治疗:在使用留置针进行治疗前,为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常规的健康宣教,旨在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家属的配合程度。对于2岁以下的患儿,选择颞浅静脉或额正中静脉等进行穿刺;而对于2岁及以上的患儿,选择手背或腕部等进行穿刺。在选择穿刺静脉时,优先考虑弹性和柔软的血管。穿刺操作时,首先进行常规备皮消毒,然后去除留置针的针套。穿刺时,左手固定穿刺点,右手进行穿刺,穿刺角度为30°,在回血后,将留置针推进0.5 cm,然后取出针管,固定留置针上的软管,连接输液装置后开始治疗。输液结束后,使用肝素正压脉冲进行封管,确保留置管内无空气,避免血液回流等不良情况发生[3]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穿刺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出现例数。

1.4统计学计算

根据提供的文本,数据使用SPSS21.0进行处理和分析,如果结果显示P<0.05,则意味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穿刺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比较[例(%)]

组别

例数

穿刺成功

静脉炎

药液外渗

堵管

合计

研究组

30

28(93.3)

1(3.3)

1(3.3)

0

2(6.7)

对照组

30

25(83.3)

3(10.0)

4(13.3)

2(6.7)

9(30.0)

2

4.866

8.122

P

<0.05

<0.05

3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儿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在穿刺成功率和不良反应方面明显优于一次性静脉针治疗,这一发现对于儿科护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含义和意义。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价值。首先,静脉留置针提供了稳定、持久的静脉通道,有效降低了多次穿刺的需求。对于年幼的儿童患者来说,这种持久的静脉通道可以显著减少治疗过程中的疼痛和不适,提高了他们的治疗依从性,同时也减轻了家属的担忧和负担。其次,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减少穿刺失败和不良反应的发生,节省了医疗资源和时间,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此外,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操作,减少了操作不当带来的风险,保障了患儿的安全[4]。在研究中,可能存在一些影响因素和潜在限制。首先,研究样本的选择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在本研究中,我们选择了60例儿科患者进行观察,但不同年龄、疾病类型和治疗情况的患儿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不同影响。其次,医护人员的经验和技能水平也可能是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在临床实践中,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和专业水平会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技术要求和培训需求进行了探讨,以减少操作者因素对结果的干扰。为了进一步优化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和专业水平,加强静脉留置针的培训,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完善操作规范:制定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操作规范,明确每个步骤和要求,规范化操作流程,确保每次穿刺都符合标准。关注家属需求:积极与患儿家属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切,为家属提供必要的宣教和支持,增强他们的配合意愿。多学科合作:加强医护人员、家属和患儿之间的多学科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保障患儿的安全和舒适

[5]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在儿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相较于一次性静脉针治疗具有明显优势,静脉留置针能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保障儿童患者的安全与舒适,静脉留置针为患儿提供持久的静脉通道,减轻了多次穿刺的不适和疼痛,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医护人员应加强培训,完善操作规范,并与家属充分沟通合作,共同为患儿的康复与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高昊.儿科护理中小儿静脉留置针置入长度与外套管根部打折率的关系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6):171-173.

[2]赵海云,刘慧新.深入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10):15+17.

[3]谭本梅.儿科护理工作阶段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思考[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5):145-146.

[4]危义梅.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12):142-144.

[5]张红芳,魏欣超,王薇.浅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