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结合益气温经中药治疗老年性肩周炎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针刀结合益气温经中药治疗老年性肩周炎临床观察

韩磊

(仁寿县中医医院,四川 眉山,620599)

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性肩周炎患者合用针刀疗法及益气温经中药的治疗价值。方法:病例抽取时间为2021年6月~2023年1月,地点为我院,诊断结果均为老年性肩周炎,病例数量72例,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为36例,对照组为传统药物封闭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针刀疗法以及益气温经中药进行综合治疗,就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肩关节疼痛程度以及肩关节功能等进行对比。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中,观察组97.22%、对照组83.33%,P<0.05;施治前VAS、CMS评分2组做对比差异微小P>0.05,经施治与对照组相比,VAS、CMS评分评分均为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对老年性肩周炎患者合用针刀疗法及益气温经中药进行治疗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疼痛症状及恢复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关键词:老年性肩周炎;中医;针刀益气温经中药价值

肩周炎亦被称为50肩或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具有肩部疼痛的典型症状表现,夜间为甚,活动后加重,此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群,尤其是在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群体中发病率较高[1],如未能尽早治疗还可能对患者的肩关节正常活动功能造成影响,随着病程时间延长肩关节局部的广泛压痛症状不断加重,还可进一步向其肘部与颈部等进行放射,甚至可诱发三角肌萎缩[2],该疾病的发生对于患者的工作、生活等均构成严重影响。现阶段对于肩周炎的治疗手段较多,如口服药物、手法按摩、痛点局部封闭以及关节功能练习等,然而其疗效均有限。中医对于肩周炎的治疗手段较多,例如常用的中药口服以及针刀疗法等,近年来报道指出[3]针刀疗法对肩周炎有比较确切的临床疗效,有利于缓解疼痛症状以及改善肩关节功能。以下将分析对于老年性肩周炎患者通过合用针刀疗法以及益气温经中药的治疗效果。

1资料方法

1.1基础资料

病例抽取时间为2021年6月~2023年1月,地点为我院,诊断结果均为老年性肩周炎,病例数量72例,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为36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19例、17例;年龄62~83岁,均值(70.3±3.5)岁;病程6个月~8年,均值(3.9±0.6)年;体重41.6~83.5kg,均值(62.7±3.4)kg。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8例、18例;年龄61~85岁,均值(70.4±3.4)岁;病程5个月~8年,均值(3.8±0.7)年;体重41.3~82.9kg,均值(62.6±3.5)kg。2组以上资料均有其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对于肩周炎的疾病诊断标准,存在肩部疼痛以及肩关节运动受限等情况,且具有肩关节周围压痛点表现,且经X线检查可见周围软组织具有明显的钙化情况,同时骨质结构并未见阳性改变;(2)患者年龄≥60;(3)对本研究方案知情,且取得知情同意;(4)相关临床资料完善;(5)治疗依从性好。排除标准:(1)非肩周炎造成的肩部疼痛或者功能障碍;(2)具有肝、肺、肾等脏器功能病变者;(3)罹患血液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者;(4)罹患精神疾病者;(5)研究中途退出、死亡或失访者。

1.2方法

对照组为传统药物封闭疗法进行治疗,准备注射用5号长针头,配置混合药液如下:2%盐酸利多卡因溶液4ml+维生素B1250mg+维生素B150mg+曲安奈德2ml,混匀后于患者股骨头内下侧的显著压痛点处进行进针,抵达患者关节腔内,将溶液缓慢推入,在治疗时注射针头可于患者关节腔的各个方向分次进行,缓慢拔出针头后进行局部压迫止血,患者每次治疗后需要间隔1周,连续治疗3次。同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针刀疗法以及益气温经中药进行综合治疗,①针刀疗法操作如下:首先对于喙突点、肩胛骨外侧缘、肱骨大结节等处的疼痛部位进行检查,如若疼痛区域下方存在骨面,则在操作中针刀需要延患者神经、肌纤维以及血管的实际走行进入来抵达患者肌肉内,确保深度抵达患者骨膜,继续实施横行剥离,并结合纵向点切疏通法。若下方无骨面则针刀在进入时需要充分掌握好进入的角度以及深度,需要将软组织内存在的挛缩结节明确探查出来,继续对其挛缩结节实施切开剥离,若疼痛局部下方存在滑囊组织,亦或恰好处于患者肩峰下侧,则可结合其实际情况实施滑囊通透剥离,在每次操作前均应对局部皮肤以酒精充分清洁消毒,每次术毕后均利用创可贴进行局部敷贴,并继续通过推臂理筋 、脱腕背伸以及拉臂下压等相关手法给予局部松解粘连,连续治疗10天,如若病情仍未痊愈可再次进行1疗程的针刀治疗。②益气温经中药口服,方剂如下:桂枝与山茱萸均为20g,白术为25g,桑寄生、羌活、杜仲以及制川乌和党参均为15g,牛膝、桑枝、白芍各为10g,甘草为6g。中药加水并煎煮后,大约取汁400ml,每日为1剂,分为2份于早晚进行温服,连续口服10天为1疗程,间隔3日后继续下1疗程,患者共计治疗3疗程。2组患者均于治疗3疗程后观察疗效。

1.3评价规范

(1)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至正常,并且局部疼痛等症状彻底消失,可恢复正常的工作及生活;有效: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同时局部疼痛感有所减轻;无效: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以及局部疼痛感均无变化,甚至加重。(2)2组患者均借助VAS评分法对其肩关节疼痛程度评估,最低0分表示无痛,最高10分表示剧烈疼痛,随得分升高疼痛程度越严重。(3)利用CMS评分表对于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肩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其评估内容有疼痛度、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肌力水平,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即肩关节功能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数据均借助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当中的数据标准差:(±s),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n(%)],实施χ2检验,P<0.05即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组间平行对比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中,观察组97.22%、对照组83.33%,P<0.05。

表1 临床疗效组间平行对比[n(%)]

分组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6

22(61.11)

13(36.11)

1(2.78)

35(97.22)

对照组

36

14(38.89)

16(44.44)

6(16.67)

30(83.33)

χ2

9.936

4.652

7.018

7.018

p值

0.010

0.039

0.022

0.022

2.2 VAS、CMS评分组间平行对比

施治前VAS、CMS评分2组做对比差异微小P>0.05,经施治与对照组相比,VAS、CMS评分评分均为观察组更低P<0.05。

表2 VAS、CMS评分组间平行对比(±s

组别

例数

VAS

CMS

施治前

施治后

施治前

施治后

观察组

36

6.26±1.18

2.01±0.33

52.39±6.17

83.76±5.53

对照组

36

6.25±1.19

4.75±0.52

53.01±6.13

65.38±5.16

t值

0.259

4.296

0.266

13.635

p值

0.360

0.029

0.539

0.000

3讨论

肩周炎是患者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出现的无菌性炎症疾病,部分患者还伴随不同程度的渗出以及局部软组织黏连,老年人是该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这主要与老年人的脏器功能慢性减退等因素有关,再加上内分泌失调,亦或慢性退行性改变,使患者出现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4],并且疼痛症状有持久性特征,尤其是夜间病情加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随着病程时间的不断延长,疼痛感加重,患者肩部肌肉出现痉挛,部分患者肌肉痉挛以及肩关节疼痛进一步放射至四周还将影响其手部关节活动,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祖国中医学认为,该疾病的发生往往与机体气血不足有关[5],再加上老年人机体功能衰弱,相关功能退化,如遇劳累过度,出现肝肾亏损以及气血不足的情况,患者若肩部外感风寒湿邪,再加上经脉无法受到濡养,导致风寒湿邪积聚于患者的血脉筋肉,从而造成拘急疼痛,并伴随关节屈伸不利[6]。针刀疗法的应用对于肩周炎患者来说能够对其关节囊发挥一定的减压作用,并且可以有效松解黏连组织,特别是对于外周致痛物质能够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利于减缓患者的疼痛症状。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益气温经中药进行口服治疗有利于补肾益气,并促进温经通络[7],本研究中所应用方剂中包含甘草、党参、干姜以及白术等,有利于温中健脾以及补中益气,方剂中的制川乌等中药则有助于祛除风湿,桑寄生、牛膝以及杜仲等中药有利于强筋壮骨,而加用桂枝等可促进通阳止痛。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获得明显提升,且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和肩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表明针刀与益气温经中药两者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可提升老年性肩周炎患者的治疗价值。

综上所述,对老年性肩周炎患者合用针刀疗法及益气温经中药进行治疗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疼痛症状及恢复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1] 狄毅,沈冬,陈武杰. 中药热熨、针刀、推拿治疗肩周炎寒凝筋脉证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22,54(13):185-191.

[2] 林治宇. 小针刀松解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2021,29(9):54-56.

[3] 汤乃洋,陆灵美. 高频超声引导下小针刀联合中药贴敷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J].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0(5):473-475.

[4] 刘满震. 超微针刀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肩周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J]. 现代养生(上半月版),2017,13(4):60-63.

[5] 许铱杨,粟胜勇,张熙. 针刀类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民间疗法,2023,31(7):103-106.

[6] 刘涛,张博玉,刘智艳. 针刀疗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J]. 饮食保健,2019,6(11):3-4.

[7] 葛飞. 小针刀及弹压手法复位为主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 当代医学,2018,24(29):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