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智力障碍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途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8
/ 2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智力障碍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途径探讨

吴媛媛

河源市博爱学校  广东河源  517000

摘要智力障碍学生的思维发展程度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较为狭隘,往往拘泥于直接经验,认知由许多具体化的事物所构成。因此需要寻找一个能够更有效调动他们兴趣和积极性的方法,把有关安全教育的内容渗透其中,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安全教育的学习内容,理解生命的价值,进而培养其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本文重点介绍了智力障碍学生安全教育教学的特点,并总结了一些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智力障碍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智力障碍学生;安全教育教学策略

前言

近年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日益成熟,它可以把抽象、繁琐的基础知识和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理论通过简单、形象的画面和虚拟或仿真的场景真实地展示出来,给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对智力障碍学生而言,信息技术帮助他们形成完整全面的直观形象,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理解教学内容并进行重难点突破。特别是在安全教育方面,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智力障碍学生对自身安全处境的思维能力和视野拓展,解决对智力障碍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困难,从而使信息技术和智力障碍学生的安全教育课堂有机融合,有着重大的教育意义。

1我国智力障碍学生安全教育教学的发展

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也称弱智儿童教育或低常儿童教育,是特殊教育的一种,它是指教师采取常规和特殊设置的学科、教育、管理方式,对智力发展落后或低于同龄正常儿童智力水平的儿童所开展的教育及其他服务。目前,在特殊教育方面,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将学校安全文化充分融入安全管理工作中,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行为习惯,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学校要开展系统、全面的安全管理工作,鼓励师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安全管理条例和其他相关规定,并根据规定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根据学生的特点,逐步加强和完善安全文化建设,让安全意识内化于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校、教师二者相互配合并结合信息技术手段才能更好地实现。然而目前在我国进行过特殊教育系统培训的师资规模还较少,达不到发达国家中师生比接近为1:1的期望值,因此更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更有效的安全教育。

2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智力障碍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原则

信息技术并非万能的,并不是说一经引进信息技术,智力障碍教育的品质就会自然而然地提升。在智力障碍学生安全教育中使用信息技术需要依据一定的准则。

一是扬长避短原则。在安全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做好教学设计,做到扬其长、避其短。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更多地利用表现实景的影视文本,加上生动有趣、略带夸张的动画和绚丽多彩的图画,形象、切实地体现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二是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智力障碍学生能较好地接受并理解的教学内容都是很直观的,因此在安全教育课堂中对智力障碍学生需要更直接地突出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例如,教师在讲授“红灯停,绿灯行”这一交通规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过马路时的场景:小明没有看红绿灯就直接穿过马路,警察叔叔看到了就对他进行了批评,而小红则遵守交通规则,在绿灯亮起后才通过马路,得到了警察叔叔的赞赏。通过“闯红灯-批评”“绿灯行-表扬”这样简单的逻辑关系让学生理解“红灯停,绿灯行”这一交通规则。但简单的感性认识只产生了表象,掌握知识还需要在大量的直观素材中去提取、总结和抽象。通过现代教学手段把直观性和高度抽象巧妙地融合起来,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遵循以上原则,现代教学手段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运用就可以更为全面和科学。

3信息技术在智力障碍学生安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3.1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育素材

智力障碍学生有意注意的时候太短,学习过程中融入符号、图像、文本、音频、动画、视频图像等各种感官与刺激于一身的现代资讯与科学技术有助于学生产生新的兴奋点,这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记忆。如在《我不玩火》一课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一个火焰的卡通形象,火焰生动形象地与学生们对话,使学生眼前一亮。火焰通过对话、旁白、情景动画等形式介绍自己的特点及危险点,生动俏皮的音效、直观生动的画面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火”有了更生动、更具体的认识。

信息技术给学生枯燥的学习气氛提供了轻松的分子,让学生在最开始的学习中就产生了浓厚兴趣,乐于从这些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中发现自己感兴趣和想探究问题,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教育的效果也更好。

3.2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安全教育的时效性与全面性

3.2.1 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安全教育课堂

信息技术手段让安全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课堂。班主任、教师可以主动收集各种安全教育资料,通过微信、QQ等媒介传送给家长,家长可以结合实际场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安全教育。甚至可以通过语音、视频等方式与教师连线,开展在线指导的线上课堂,课后家长还可通过文字、图片、小视频等方式进行效果反馈。如:教师在学校安全教育课堂中向学生们讲授了《安全使用劳动工具》一课的内容,但智力障碍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思维的局限性,可能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下已经会使用了,但更换地点、场景后又不会了。因此教师可以课后及时将准备好的资料分享到班级群中,指导家长在家结合自家的劳动工具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增加教育的场景和方式,使学生更直观、全面地掌握安全使用劳动工具的方法。学生操作过程中,家长可以拍摄照片、视频等向教师及其他家长展示教育成果。

3.2.2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安全教育资源库,实现安全教育资源共享。如:编辑、排版、印刷适合智力障碍学生的安全教育校本读物;教师们自行拍摄或利用“万彩动画大师”等软件制作安全教育视频并形成对应二维码;班主任分享本班的家庭和班级内部的安全教育资源等等。利用互联网将以上资源通过网盘、校本资源库、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等方式进行共享,以宣传安全教育为目的,与同行、家长一起探讨交流,展现学校教育改革的成果,共同为特教事业发展贡献才智。

4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智力障碍学生的身心特点,对其进行安全教育是复杂的,也是必要的。信息技术对智力障碍学生安全教育的开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给智力障碍教育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拓展空间。智力障碍学生的安全教育应作为重点工作有序开展,结合信息技术,以多样化、丰富的教育形式,逐步使智力障碍学生形成安全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习惯和能力,促进智力障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郭强,颜晗,刘巧云等.中度智力障碍学生实词理解能力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8,No.212(02):16-20+32.

[2]孙昊翔,张玉红,田惠东等.智力障碍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异分析及教育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22,No.268(10):25-35.

[3]孙圣涛,刘惠娟.选择性注意对智力障碍儿童交通安全认知的影响:短时记忆、认知灵活性的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7,No.208(10):37-42.

[4]叶永楠.培智学校智力障碍、自闭症学生教学操作要领研究[J].黑河学刊,2021,No.253(01):95-97.DOI:10.14054/j.cnki.cn23-1120/c.2021.01.028.

[5]郑彩华.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与途径[J].中国德育,2020,No.287(23):32-36.

[6]高玉建,徐双.中小学安全教育现状、问题与改进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2,No.597(2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