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铁车辆段场安全行车组织与施工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8
/ 2

浅谈地铁车辆段场安全行车组织与施工管理

韩子耀

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邮编:230041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地铁成为各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地铁的运行速度更快,行车间隔短,方便舒适,且无堵车风险,也因此成为公众的主要出行方式之一。在地铁运营管理工作中,行车调度指挥水平与地铁行车安全有直接联系,只有保证地铁行车调度工作高效开展,才能为地铁的正常运转与公众的出行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不过由于地铁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缺乏管理经验,因此结合我国各个城市的特点,不断提高地铁行车调度指挥工作水平便成为新时期地铁运营管理工作中的重点

关键词:地铁车辆段场;安全行车组织;施工管理

引言

在地铁运营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如行车线路故障、车辆故障、地铁供电故障、信号系统故障等。自然风险是由于地铁交通设施在自然条件下出现的故障,致使地铁不能正常行驶,从而引发安全事故。人为风险指在地铁交通中发生故障或事故引起人身伤害、财产损害的风险因素。由于城市地铁交通的特殊性与乘客的安全意识淡薄,这些安全隐患很容易引起各种交通事故。自然灾害风险是指因线路故障或其他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地铁设施设备故障、信号设备故障、信号控制系统故障等。人为事故危险是由于地铁运营中的人为操作失误致使地铁运营出现意外、地铁设施受到损害等,从而造成人身伤害的危险因素。。

1地铁场段行车安全现状

地铁场段的行车作业可以分为电客车作业与工程车作业两方面,主要包括接发列车、调车、转线、洗车、试车线调试等。长期以来,相对于正线的稳定运行,国内地铁场段行车安全形势反倒不容乐观,屡有安全事故发生,比如调试列车冲出试车线造成司机受伤及设备损坏,挤岔、脱轨、冒进信号、“放炮”等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这些事件在现今自媒体发达的情况下,往往也会进一步发酵导致产生更大的影响。究其原因,这与场段内行车设备缺少技防手段不无关系。国内各城市的工程车基本未安装行车安全监控系统,行车安全基本靠司机自行把控;而电客车场段内一般以限制人工驾驶模式(RM模式)或者非限制人工驾驶模式(NRM模式)运行,只在超速方面提供防护,与正线运行ATP提供多种防护不能相比。场段内行车,安全防护基本靠人,缺少信号复显、语音提醒、自动停车等技防手段,甚至工程车连司机操作监控、操作数据记录等功能都不具备。这种“重视正线、忽视场段、正线高配、场段低配”的思路,确实是场段行车安全现状不佳的原因之一。

2地铁车辆段场安全行车组织与施工管理措施

2.1建设完善制度体系

在地铁调度指挥工作中,为保证各环节有序顺畅衔接,增强地铁调度指挥安全性,需要对地铁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健全调度指挥管理制度体系,为地铁安全运行提供保障。结合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和各项制度规程,地铁管理部门需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完成实施细则的制定。针对地铁部门、各站段职能交叉的情况,需要建立完善、统一的指导制度体系,为调度指挥人员开展文件流转、事故上报等工作提供有效参考。在引进新技术、新设备的情况下,需要对调度指挥操作细则进行优化,实现相关制度流程和监督机制的细化,保证岗位工作能够严格按照操作指导规程进行,降低地铁调度指挥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针对行车调度指挥人员,需要进一步明确岗位责任,建立公正、透明监督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责任能够落实,提高行车调度安全水平。

2.2加强对行车调度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

地铁行车调度指挥是地铁运营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提升地铁行车调度指挥水平,能够为公众的便利出行与地铁的安全运转提供有力的保障。所以,应加强对行车调度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升调度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及综合素质,为地铁行车调度指挥工作的高效开展打下基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关注技术发展动态,在地铁运营管理中积极引入相关技术,同时加强培训力度,提升行车调度人员对相关技术的掌握程度。比如,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技术,完善地铁行车调度指挥系统,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同时加强对地铁行车调度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使用调度指挥系统高效开展相关工作。第二,加强跨部门交流合作。在当前的地铁行车调度指挥工作中,需要提高行车调度工作人员的协作能力,通过多部门联合的方式,更好地开展行车调度指挥工作。例如,针对地铁行车调度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多部门联动,从多角度出发,采取更完善的措施,最大限度地规避各类风险,为地铁行车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3强化关键设备监测,提升工作效率

对地铁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包括地铁列车、车站设备、高低压供电、通信信号等。因此,在地铁调度指挥中,应加强对重要设备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各种安全隐患进行处理。针对地铁各个阶段、系统的不同性能特征,对地铁车辆、信号、供电、通信等系统进行全面监测与管理,及时解决各类运行故障。通过对地铁交通信号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诊断与评估,可以有效地防止因突发事件给地铁交通带来的安全隐患,为地铁交通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营提供可靠的保证。同时,结合地铁交通线网规模等因素,为地铁运营提供综合的技术支撑与保障。此外,还应健全行车调度安全指挥体系,要实现城市与交通的高质量调度指挥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地铁调度安全指挥系统,为城市地铁交通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提供指导,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根据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与工作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行车调度安全指挥体系,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指导。第二,要加强对紧急情况的应对反应。在城市地铁交通运行中,各种突发事件是不可避免的,为了确保地铁运行安全,需加强地铁调度指挥人员的应急应变能力,确保地铁运行的安全。

2.4规范行车组织管理

推动地铁行车组织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可以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结合工作需求,可以将行车作业划分为运营前、运营中和运营后三个阶段,完成行车组织的细化工作。运营前,应核对列车运行计划,确认设备状态,保证线路无异常占用情况,运营设备良好,人员已经就位。按照流程完成各项手续办理,保证列车符合计划要求及行车安全。运营过程中,需按计划组织行车,同时加强设备运转、列车运行等状况监测,必要时进行运行调度,遭遇紧急状况时启动应急预案加强指挥。调度指挥层级划分为第一级线路控制中心和第二级现场,突发事件由线网层统一指挥调度。运营后,需加强综合监控,保证列车返回车辆段场且乘客无滞留,按照要求进行停送电和施工检修等操作。

结语

地铁作为人们交通出行的必要工具,安全就是它的生命线。为了找寻地铁行车安全漏洞,本文聚焦于行车作业,笔者认为只有从最基本的行车作业出发,才能找到最有价值的问题和漏洞。首先对地铁行车作业进行安全标准化处理,将行车作业转换成标准流程形式,接着分析标准作业流程中每一步操作对于地铁运营的危害性,为检查评估提供打分依据;通过安全检查发现影响行车安全的关键问题;在评估阶段,提出了行车作业匹配度的概念,使得检查结果更为直观、清晰,有利于各级管理者了解一线生产状况。

参考文献

[1]刘建洲.铁路行车调度员行车指挥安全风险控制研究[J].决策探索,2019(3):6-7.

[2]肖海平.铁路行车调度员行车指挥安全的风险控制[J].内燃机与配件,2020(12):109-110.

[3]刘艳兵.如何有效控制地铁行车调度员行车指挥的安全控制风险[J].科技风,2020(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