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4
/ 2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

1路晴  ,2乔继振

1身份证号码:37081119901219252X

2身份证号码:370832199101247678

摘要: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具有设计强度高、单方水泥用量少、结构断面内的配筋数量多等特点,并且水泥水化热反应下的混凝土内部温度也比一般混凝土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运用极为广泛,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所需的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较为复杂,需要现场施工人员始终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从源头上预防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质量问题。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利水电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和施工技术的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许多水利水电工程都采用混凝土作为主体构造材料,既丰富了主体构造种类,也提高了水利水电工程的性能与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只有科学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才能切实发挥其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应用优势,本文就此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展开论述。

1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概述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依照不同项目工程的建设要求实施的混凝土施工工艺,是项目工程建设期间的主要施工技术。通常可将该技术分为现浇混凝土技术和预制混凝土技术,其中,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在施工现场对混凝土各类原材料进行配制、搅拌、浇筑及碾压、养护等操作的技术;预制混凝土技术指将提前配制好的混凝土运输至施工现场,再进行混凝土浇筑、碾压等。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鉴于施工环境的复杂性,时常利用搅拌机完成混凝土的配制、搅拌工作,且大多采取车辆运输的方式将混凝土混合料送至施工现场。在运输环节,应实时观测混凝土混合料的状态,避免其发生离析、石料堆积等问题。此外,在实施混凝土施工技术具体操作时,要严格把控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性能达到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指标要求,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稳定、长效运行。

2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优势

混凝土是现代建筑行业发展的产物,是土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施工材料,由胶凝材料、骨料、水、外加剂、掺合料等按照比例配制而成,经施工、养护硬化后形成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的人工石材。与其他施工材料相比,混凝土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且强度等级范围广,应用空间更广泛。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稳定性较好,但需要与其他材料共同使用,以最大化地提高混凝土的性能,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例如,钢筋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结构材料,用于搭建完整的轮廓,再配合使用混凝土,可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固性,丰富水利水电工程主体构造形态。水利水电工程主体构造复杂,不同主体对施工材料硬度、强度、稳定性要求不同,而合理配置混凝土比例可满足相应施工材料要求,因此,混凝土施工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的关键环节。由于混凝土成本较低,合理应用在水利水电施工中,通过优化混凝土与其他施工材料的搭配比例,有助于降低水利水电施工成本。同时,混凝土稳固性、耐久性能好,有助于延长工程使用寿命,进而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3.1混凝土配比

为减少水泥水化热反应的发生,可以选择低水化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通过控制水泥用量来保证混凝土后期使用的强度。在正式施工前,应积极选用颗粒大、性能良好的粗骨料,使用粉煤灰与减水剂的技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在调整水灰比的同时,有效降低水化热反应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应指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在施工现场测量混凝土的坍落度,以120mm的混凝土坍落度为最佳,禁止使用坍落度达到130mm以上的混凝土。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必须开展多组混凝土试配工作,通过优化混凝土配比设计,确保混凝土充分满足现场性能设计及施工要求,积极采用低砂率、低坍落度、掺高效减水剂以及高粉煤灰掺量的混凝土,确保生产出的混凝土具有低热、高抗拉值、粘聚性强、不离析、不泌水的优势。结合现场施工要求,应尽可能选择初始坍落度小的混凝土,并将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在8~12h以内,同时严格把控粉煤灰的掺量配比,尽可能减少水和水泥的用量,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耐久性,大幅度降低胶凝材料带来的水化热反应,在改善混凝土泌水现象的同时,综合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当混凝土浇筑后,进一步延长温度高峰出现的时间,从而将混凝土内外部温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必须注意水泥水化热反应,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盖梁的测温结果,混凝土浇筑后的温度高峰时段主要集中于70~84h左右,在此过程中应尽可能延长放热高峰出现的时间。经过设计单位允许后,可以将混凝土设计强度设定为60d龄期的强度,通过延长混凝土强度保持的时间来减少水泥用量。

3.2规范灌浆压力及接缝张开度设计

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接缝过程中要对灌浆压力的相关设计进行规范化管理,参考设计标准确定灌浆压力,合理设计接缝张开度。具体操作中应将灌区顶部的灌浆压力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然后依次展开接缝操作。设计灌浆压力时,要根据代表性坝块的实际数据对结构应力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充分掌握坝块张开度等关键指标的具体参数,保证混凝土及坝体结构的可灌性。要想顺利完成接缝灌浆操作,要严格控制张开度的精准性,依照水泥最大粒径将其控制在3倍数值以上,同时实时监测张开度的数值变化,合理限制数值增长问题,减少大坝坝块的应力作用,规避坝体的质量问题。

3.3浇筑施工

(1)在开展衬砌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温度会对施工时间产生一定影响。当施工环境温度高于25℃时,两次浇筑的间隔时间应小于2.5h;当施工环境温度低于25℃时,两次浇筑的间隔时间应小于3h;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混凝土结构在凝固之后存在地裂缝以及平整度无法有效控制的缺陷,施工人员可以利用电动切缝机,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通病进行有效预防。(2)在衬砌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收面处理环节较为重要,通过提高收面处理质量,能够使混凝土衬砌的粗糙率有效降低,提高水利工程的疏水性能,增强混凝土的防渗能力。在进行收面操作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使用原浆进行涂抹,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具有较高平整性,然后使用铁泥进行二次细抹,使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光滑密实。当衬砌混凝土浇筑施工结束之后,需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有效保养,使混凝土结构具有的孔隙率和裂缝率大幅度降低。具体保养时间为2周左右,能够确保保养后的混凝土结构具有更强的抗渗性能。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已成为施工单位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降低施工成本的重要举措。科学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对延长水利水电工程使用寿命、提高其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施工单位应加大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要点与注意事项的研究力度,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并做好混凝土施工后期维护,以全方位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与性能。

参考文献

[1]白晓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居业,2020(10):105-106.

[2]黄国芳,任寿所,张宗杰.刍议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20,18(26):51-53.

[3]李小辉.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20(06):12.

[4]王晨义.浅析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工程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02):293-294.

[5]高文庆.试论水利工程中水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J].科学技术创新,2019(01):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