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书证融通实施路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3
/ 2

1+X证书制度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书证融通实施路径分析

毛暖思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

摘要:在“1+X”证书制度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书证融通需要充分分析“1”与“X”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积极探索“1+X”证书制度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书证融通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正确理解书证融通的内涵,明确书证融通的方向和重点。二是要依据书证融通的基本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书证融通实施方案。三是要积极构建与书证融通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四是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五是要积极探索书证融通的考核评价体系。六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和反馈机制。

关键词:1+X证书制度;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书证融通;实施路径

前言:2019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方案》的实施给职业院校带来深刻的变化,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将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转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书证融通中“1”“X”之间的关系

(一)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教学标准》的核心内容是1个专业能力要求,这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因此《专业教学标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以1个核心能力要求作为“X”。

(二)在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程标准》是1个专业核心能力要求,它明确了“1”中的知识和技能,是“X”中的课程内容。

(三)在教学实施中,1个核心能力要求通过具体的知识技能加以落实。在教学资源上,可以通过课程资源建设来实现对1个核心能力的落实。教学内容的实施主要通过《专业课程标准》和《专业课程标准实施方案》中的具体知识技能来实施[1]

(四)在教学评价上,《专业课程标准实施方案》是对1个核心能力要求的具体落实,是1个核心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教学评价上,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性评价、专业教师为主的终结性评价等形式。

二、“1+X”证书制度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书证融通的实施路径

(一)要正确理解书证融通的内涵,明确书证融通的方向和重点

“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重大改革,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是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融通,是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融通。

1.“1+X”证书制度体现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双重价值。“1+X”证书制度下的“1”是学历证书,“X”是技能等级证书,即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可以考取与之相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些证书与“1”相互对应、相互融通。

2.“1+X”证书制度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020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加快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职教高考’制度”,为“1+X”证书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方案》的实施,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2]

(二)要依据书证融通的基本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书证融通实施方案

首先,要根据“1+X”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基本要求,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结合专业实训设备资源和师资条件,制定专业课程与“1+X”证书证书标准的融通方案,将“1+X”证书标准融入教学过程,制定“1+X”证书与专业课程的融通课程表,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其次,要根据“1+X”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基本要求,结合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1+X”证书标准的融通方案,将“1+X”证书标准中对专业课程和“1+X”证书标准中对职业技能等级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三)要积极构建与书证融通相匹配的课程体系

1.要重新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应由单一的技能人才向复合应用型人才转变,在此过程中,专业课程体系需要根据“1+X”证书制度的要求进行调整和重构[3]

2.要创新教学内容。将“1+X”证书制度引入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升级和改造,要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为例,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涉及: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系统编程。

(四)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要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开展教学活动。

二是要以提高教师技能为重点,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本专业在推进书证融通过程中,需要提升以下三方面的能力:首先要增强职业意识,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其次要增强合作意识,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积极参与培训评价组织工作;最后要增强创新意识。

(五)要积极探索书证融通的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体系是“1+X”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1+X”证书制度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X”证书制度对考核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避免学生出现“重技能、轻素养”的现象,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证书技能水平为标准,坚持职业标准与教学内容相匹配,重视实践操作考核。在“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要积极探索书证融通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评分细则,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同时要发挥好行业企业在考核评价中的作用。

(六)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和反馈机制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要求,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围绕考核要求,确定各专业课程模块的考核目标,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内容融入相关课程,并以此为基础确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要将考核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内容中,形成“X”证书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要围绕“X”证书要求,对相应课程模块进行重新设计,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融入教学内容中;要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依据,通过真实岗位任务进行教学情境设计;要根据真实工作岗位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

结束语:1+X证书制度下的书证融通,是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职业院校要以1+X证书制度为契机,聚焦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岗位,结合专业发展趋势和企业人才需求,深度分析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只有不断推进书证融通,才能真正实现“以证代培”,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也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力。

参考文献:

[1]凌旭,戴俊良,肖芝.“1+X”证书制度下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改革探索[J].模具工业,2021,47(06):80-85+94.

[2]凌旭,戴俊良,肖芝.“1+X”证书制度下书证融通重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15):156-159.

[3]刘勇,曹克刚.基于1+X证书的“书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以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8):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