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边城》中的生态文本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2
/ 2

沈从文《边城》中的生态文本分析

王晨辰

合肥师范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

摘要沈从文作为上世纪初期生态意识最为浓厚的作家之一,在其小说创作中也表现出超前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情怀。《边城》是作家沈从文所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具有典范性的课文。因此,本文主要以沈从文《边城》为研究对象,结合生态美学理念对教材文本进行解读,以期更好地落实生态教育。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生态意识

著名的国内生态学家鲁枢元进一步将生态划分为自然生态、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这三个层面。沈从文作为上世纪初期生态意识最为浓厚的作家之一,在其小说创作中也表现出超前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情怀。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故事发生在川湘边界的茶峒小镇。小说以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描绘了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由于《边城》在美学和艺术上的独特表现,它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占据了特殊的地位。

本文就以自然生态、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三个层面来解读沈从文《边城》中的生态意识,对教材中所涉及的生态内容进行分析,以期在中学语文课堂的实际教学中,更好地落实生态教育。

一、小说中的自然生态意识

沈从文的自然生态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于他的生长环境、别样的人生经历等催生而成的。沈从文,于湖南凤凰县(处于湘西沅水流域,是湘、川、鄂、黔四省交界,土家、苗、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出生,湘西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气质促使他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心态。儿时的沈从文十分聪颖好动,被家乡的自然风物深深的吸引着,经常与伙伴们嬉戏于凤凰城墙外绕城而过的河流,流连忘返于家乡的山水之间。自15岁起,沈从文投身行伍,辗转于湘西沅水流域。这段经历丰富了沈从文对湘西美景的独特体验,沈从文诸多作品中,不难发现他与水的不解之缘,以及他别样的自然环境生态意识,这都与他的这段时期的耳濡目染有着深厚的渊源。

沈从文在他的自传中回忆起家乡的河流时写道,我在那条河畔度过了大约5年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我几乎每天都与河水有所接触。每当长途旅行需要过桥或渡河时,我总是停下来,留宿在桥边或渡头,这些湿润的回忆常常令我感慨万分。

可以说,正是在这种独特的环境、以及特有的人生经历等共同作用下催生了沈从文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对人们生存状态的关注。纵览沈从文的《边城》全篇,字里行间都写满了对于沈从文自然生态的关注与思索。

二、人物的精神生态意识

沈从文的文笔细腻且富有感受力,他通过描绘大自然和其中的人们,不仅仅是为了记录自然之美的纯真,更是为了展示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们的内心世界。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性格和精神状态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沈从文运用细腻而感性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和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亲密互动,不仅仅是为了记录那些纯美的自然景观,更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地区人们的内心世界。深深影响着人性的自然生态系统。

《边城》中的女主角翠翠是一位纯真善良、温柔可人的小女孩,她象征了作者对“爱”和“美”的理想艺术形象。当她踏入尘世时,宛如一位爱之天使与美之精灵,将爱与美带给众人。翠翠的爷爷是她从小一起成长的亲密伴侣,他们相依为命,共同经历着生命中的起起伏伏。翠翠的形象在小说中的成长,也象征了她在自然环境中的演化。整个故事中,翠翠和祖父之间存在着一种隔阂,她在感情方面还年轻稚嫩,对于与爱人相处时内心情感的转变也无法准确表达。

作者在这部小说中并未直接描绘翠翠的性格特点,而是将个人的精神和自然的精神相融合,以期在这种融合中重新塑造出一个生态文明的景象。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展示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人与自然之间进行深入沟通和对话的重要性。

三、小说中的社会生态意识

通过描绘湘西生活,沈从文创造了一个宁静的农村画面,并以此传达了整个地区社会历史的演变。作者沈从文通过整本小说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美学氛围,同时也培养了自己对生活的希望。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这种理想状态很容易被现实所消磨。因此,沈从文在创作《边城》时,也流露出自己的忧伤和痛苦,即面对社会的复杂和自己无法改变的伤痛。在小说中,老船夫一直以来都表现出纯朴和忠厚老实的品质,他注重道义而非私利,彰显着古老的情感。然而,在翠翠的婚姻问题上,他却表现出了与平日不同的态度。

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因为传统社会伦理和现实生活对人的美好内心造成了伤害。在小说中,发生了“渡船”事件,翠翠对美好幸福的追求最终被现实击溃,而老船夫之所以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他意识到自己作为渡船夫无法抵御妇人的闲言碎语。他内心真心希望翠翠和傩送能够拥有美好的感情,但他不愿让翠翠一生都生活在别人的诽谤之中。

沈从文的《边城》中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展示,不仅和当时的时代环境紧密贴合,也与当下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因此,沈从文的生态意识对当今生态文明观念的塑造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人类在享受着时代进步带来的便捷生活的同时,更应该扛起这个时代的生态责任和生态使命。

结语

本文从自然环境生态意识、人物精神生态分析和社会生态意识对沈从文的《边城》进行解读,分析他在《边城》中的生态书写,探索这篇教材文本的生态意蕴有助于思索在当下社会中,我们应该保持怎样的生态意识,以及如何保留是应该当时社会的生态意识,从而维持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生态平衡。同时对生态多元的探索也让沈从文的这部短篇小说《边城》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唤起人们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对人们精神状态的关注,探寻人们理想的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生存方式。因此,在不影响课文整体主旨的前提下,加入对生态问题的思考,通过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与生态的紧密联系,使他们认识到生态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促进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魏家文.牧歌背后隐藏的矛盾及其悲剧性——重读沈从文《边城》[J].理论月刊,2004,(06):127-129.

[2]张玮玮.D.H.劳伦斯文学批评中的生态意识研究[J].文艺争鸣,2014(08):165-169.

[3]钟益兰.沈从文:精神家园的守望者——试论《边城》的艺术美[J].新余高专学报,2004(01):42-43.

[4]佘爱春.重构生态和谐——论沈从文对生态问题的现代性思考[J].民族文学研究,2009,(03):13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