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糕》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1
/ 2

《千人糕》教学设计

赵敏

重庆市合川区凉亭子小学 401520

一、教材分析: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详细解释了为何一块看似普通的米糕被称为“千人糕”。故事的主角是一位父亲,他以米糕为例,告诉我们这一食品背后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米糕的诞生涵盖了从稻田的耕作、收割,再到米糕的烹饪、包装、销售,甚至是运输等一系列工作。因此,这块米糕虽然看起来简单,实则汇集了成千上万人的共同努力。每一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为什么它被称为“千人糕”。

这个故事不仅让我们深入了解了米糕的制作过程,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生活中的每一样东西,都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正因为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社会才能更加美好。这种共同努力和互相合作的精神,正是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验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可能对米糕的口感有一定的了解,因为他们在生活中可能吃过这种食物。然而,他们可能对米糕的制作过程并不太熟悉,也许甚至没有想过这个过程。所以,当他们阅读这篇文章时,会感到新奇和好奇。但是,对于课文中传递的“千人糕”的含义,学生可能无法立即理解和感知。他们可能只是理解为一个简单的制作过程,而没有意识到这背后的含义。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引导。例如,教师可以使用插图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米糕的制作过程。在解释了这一过程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说这是“千人糕”?每一个环节背后都有哪些人的付出?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不仅仅是米糕,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千人糕”的含义,并培养他们对团队合作和感恩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课程中,我们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学生掌握新的词汇和概念。这包括学会认读和书写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这些新字对于理解课文内容至关重要,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举例和解释的方式,确保学生准确理解并熟练应用这些新词汇。

2.另外,我们也希望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次朗读课文,尝试不同的语调和速度,同时指导他们注意语气、停顿和强调的位置。

3.最后,我们期望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并表述出米糕的制作过程。他们应该能够明白每一步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工具和材料。

【过程与方法】

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米糕的制作过程,我们将利用插图进行教学。通过这种形象直观的方式,学生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每个步骤,并通过小组合作,增强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2.此外,我们还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去感悟每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这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对社会和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并运用新的词汇,包括识别和书写新生字。

2.流畅、正确且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清晰地描述并理解米糕的制作过程和涉及的各个劳动环节。

难点:

理解并领会课文的深层含义,即任何一个产品,无论其大小,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结果。这需要我们大家持续地共同努力,互相协作,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小黑板。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并应用15个新生字,学会识别和使用1个多音字,能够正确书写9个新生字。

2.通过朗读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题和主要内容。

二、关键和挑战:

关键:

学习和运用新的词汇;能够流畅、理解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信息。挑战: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导他们去理解和探索米糕的来源和制作过程。

三、课程启动:

1.板书主题:千人糕。

2.引发思考:当你看到“千人糕”这个主题,你想知道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和问题)

四、课文阅读:

1.教师示范阅读课文引导学生讨论:“千人糕”指的是什么类型的糕?

2.学生自我阅读练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准确朗读,流畅连贯,不添加字、不遗漏字、不重复阅读。

3.探索阅读课文:(1)先尝试阅读课文的第1至4段。A.展示含有新字的卡片:糕、特。(指名学生朗读)B.领读句子,指名学生朗读句子。C.指名学生试读课文。(读后全班一起评议)D.讨论这几段文字写的是什么内容。(小组讨论——全班分享)

(2)尝试阅读课文的第5和6段。A.展示含有新字的卡片:嘛、买。(指名学生朗读)B.指名学生试读课文。(全班一起评议)C.讨论这几段文字写的是什么内容。(小组讨论——全班分享)

(3)尝试阅读课文的第7至9段。A.展示含有新字的卡片:粉、糖、蔗、汁、菜、熬、算、销、劳。(提醒学生准确朗读下列字音:蔗、算。)(注意强调多音字)B.指名学生试读句子。C.讨论这几段文字写的是什么内容。

(4)尝试阅读课文的第10和11段。A.提醒学生准确朗读“的、确、应”,其中“的”是个多音字,在“的确”一词中读“dí”。B.指名学生阅读课文。(注意句子中的停顿。)C.讨论这几段文字写的是什么内容。

4.全文阅读,理解大意:(1)自由阅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想要传达什么信息或者道理。(2)阅读后进行讨论,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

五、书写指导:

1.通过课件展示学生需要掌握的字,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

(1)找出易写易记的字。

(2)找出难写或难记的字。

2.自学检查:

(1)哪些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字形相似?(指名学生回答)

(2)指出哪些字的笔顺较难掌握。(教师重点讲解“能、甜、菜”的笔顺。)

3.书写指导: "能"字:注意右侧部分的笔顺。"甜"字:第一笔是撇。"菜"字:下部的“采”是8画,注意中间的点和竖不是一笔。(重点强调书写规范)

4.学生自我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5.作业展示和交流。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流畅朗读课文,并理解米糕的制作过程。

2.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每个物品的来之不易,它们都是无数人共同努力的成果。同时,养成节约利用物品的习惯。

二、关键和挑战:

关键:

掌握课文的朗读,理解米糕的制作流程。

挑战:

精度课文,感受每一样东西的价值,都是无数人努力的成果。

三、回顾导入:

1.随机抽取并朗读生字卡片。

2.正确朗读词语:特别、销售、劳动、米糕、的确、应该、甘蔗、甜菜、汁、熬糖、就算。(教师注意正音)

四、深度阅读课文:

1.深度阅读课文的前4段。

(1)学生独立阅读。

(2)讨论:孩子的千人糕的想象与父亲的解释是否相同?

2.深度阅读第5、6段。

(1)学生分角色朗读。

(2)引导语句阅读。

A.出示:那它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吗?这不就是我们平常吃的米糕吗?(让学生答案)B.引导学生按语境正确朗读句子。首句应表现出疑问和好奇,第二句则带有确定的语气。C.学生尝试朗读,全班一起朗读。(采取多种朗读方式)(3)这两段主要向我们传达了什么信息?

3.深度阅读第7~9段。

(1)学生自行阅读,思考:这三段分别是由谁讲述的?(孩子和爸爸)

(2)讨论:孩子认为米糕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3)学生朗读第8段,这段描述了什么不易之处?(种植大米的艰难)

(4)静读第9段,试计算爸爸说了几句话?都是关于什么的?(四句,涵盖了糖的来源、熬糕所需的原材料、熬糕的工具、米糕的包装、运输和销售等方面。)

(5)教师模范朗读,学生跟读。(可直接让学生朗读)

(6)除课文中提及的工人外,还有哪些人参与了米糕的制作过程?(学生自由发言)

(7)学生利用插图,尝试描述米糕的制作过程。

4.深度阅读第10、11段。

(1)学生静默阅读第10、11段。

(2)展示句子:这个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A.尝试去掉“的确”,看句子是否通顺?(适当引导学生理解“的确”的用法)B.学生分享对这句话的感受。(一块平常的糕,就需要无数人的共同努力,那么,那些非凡的事物是不是更需要众人的共同努力?这让我们认识到,世界上的任何一样东西都是由许多人共同努力才能创造出来的。)

5.实践运用。

以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物为例,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讲述这件事物也是无数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五、课文概括

1.全班齐声读课文。

2.让学生分享他们从这篇课文中学到的主要道理或启示。

3.课堂总结。

我们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各种生活所需,都是因为有无数人共同付出努力,协作无间,才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