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8
/ 2

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陈贵顺

龙岩东山小学 福建省 364000

摘要:在我国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形势下,人们对于体育活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不但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体育锻炼,并且还需要积极的教学工作与德育教育进行整合,这样才可以实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标。体育教学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德育教育于体育活动中,与其他学科相对比来说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所以体育教师要想保证教学的效率和效果,那么还需要对体育课程结构加以切实的把控,结合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实际需要来充实教学内容,合理的将德育教育内容加以良好的运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大课间;德育

0 引言

大课间体育活动属于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新型形式,并且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这篇文章主要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展开全面细致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未来稳步持续发展有所助益。

1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意义

通过大量的调查总结我们发现,当下学校的课间活动尽管形式都较为统一,但是活动的内容都较为单一,学生活动参与主动性相对较差。对于上述问题,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需要来对活动形式进行优化和创新。

1.1 组织开展大课间活动的意义

长期以来,广播体操都是学校课间操体育活动中的一种基本形式,并且在实践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课程改革工作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学生每天重复着单一、老旧模式的广播体操,极易出现厌烦的心理,所以经常会出现学生做操效果较差,思想方面敷衍了事的情况,不仅无法将广播体操所具有的实践作用发挥出来,并且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限制,所以需要我们积极的进行优化和创新[1]

1.2 对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理解

体育大课间活动其实质就是指学校利用课间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广播体操,在活动内容方面不仅需要做操,并且还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自主体育活动。大课间活动通常都是被选择在上午第三、四节课之间进行,持续时间大约为三十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并不会像体育课那么严格,但是也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其可以有效的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并且也可以实现锻炼学生身体的目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较为充实,不但可以在班级内进行,并且也可以跨班级组织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行选择活动的内容以及活动的场所,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情况进行全面的观察,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对活动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促使学生在得到良好的身体锻炼的同时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体育活动的乐趣[2]

1.3 对学校体育中大课间活动的组织要求

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最为重要的就是需要保证能够与素质教育理念保持良好的统一,其次是需要将健康第一的理念在实践中加以良好的运用。再有,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方法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的理念。最后,以学生为核心,将学生在其中所占据的主体地位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2 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2.1 体育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立教来渗透德育

教师在实践中需要做好以身作则的带头作用,以身立教其实质就是指在组织开展各项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能够积极的利用自身的言行来引导学生。因为当下大部分学生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所以自身并不具备良好的吃苦耐劳的思想品质[3]。结合体育教学的自觉积极性原则以及直观性原则,体育课程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对比来说,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加的密切,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自身规范熟练地技术动作,文雅的行为以及积极的态度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对于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侧重关注在教学中将德育教育进行良好的渗透,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2.2 将德育教育贯穿体育课堂

2.2.1 课的开始部分

所有学生按照体育委员的指挥进行列队,并且体育委员在整好队伍之后需要向老师报告学生的出勤情况,师生问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在起初的时候往往一些学生无法做到,很多学生会出现迟到的情况,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会造成一定的阻碍。为了切实的对上述问题加以解决,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量化的课堂常规教育工作,积极的落实组织纪律性教育,要求学生需要在上课铃响之前自主排好队,因为他们之前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配对上课的意识和习惯,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队形队列的练习或者是快速集合的游戏来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组织纪律意识。在每节课开始之前都需要组织学生进行队列队形变换练习,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活动中[4]

2.2.2 课的准备部分

通常情况下,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都是采用的慢跑或者是游戏的活动方式来组织学生进行热身,学生在慢跑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队形的变换,但是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并不会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活动,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及时的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纠正,组织学生重新排队进行慢跑,并且需要保证队形队列的整齐性。

2.2.3 课的基本部分

一个完整的体育课程基本部分属于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的不同内容来进行德育教育活动,并且需要在授课之前对教材内容加以全面的了解,对教学各个环节的特征加以综合分析,对于思想道德教育与体育活动的契合点进行总结,结合学生学习实际需要来组织开展各项教学活动。

2.3 充分利用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针对某地区中学每年所进行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综合对比来看,学校为了切实的落实上级安排的任务,由学校上层管理人员带队进行组织活动,并且在学校内容创建了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德育教育能够切实的在实践教学中加以运用。在组织进行课件活动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利用口令进行整队,班主任需要给予督促,从开始到结束都是由音乐广播指挥,在促进学生体质的同时也可以从艺术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熏陶,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可以得到良好的自我发展。在阳光体育活动之中,通过与校风学风进行密切的联系,学校内部的学习风气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从而使得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规范化的意识,形成了正确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5]

结束语:总的来说,在德育教育合理的运用到体育教学会中,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并且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实际需要。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引入需要对教学的特征、内容以及形式加以综合考虑,并且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发挥出模范带头的作用,将德育教育抽象知识转变为形象的内容,制定出完善的、切实可行的德育教育评价机制,积极的与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进行良好的整合,将学校体育教学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所具有的实践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谢焰.新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体育社团的德育渗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34):75-77+83.

[2]岳丹丹.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价值与途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1(10):30-31+138.

[3]郭佳男.试论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9):73+75.

[4]孙辉.高校体育进行德育渗透的理论问题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06):114-117.

[5]刘顺传.以校园体育活动为实践载体与德育渗透途径的契合性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0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