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管理类数据库资源分类体系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8
/ 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管理类数据库资源分类体系构建

王世界

 安徽工商管理学院 安徽省 230000

摘要:信息资源整合是“一带一路”资源建设的重要方面。“一带一路”信息资源整合面临资源来源广、语种多元、格式复杂、时间与空间跨度大等挑战。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管理类数据库资源分类体系,对提高资源整合与共享效率有重要作用。文章调研11个“一带一路”专题数据库的分类体系,从分类对象、分类维度、类目设置、类目结构、类名组合和分类标准的角度分析其特点与不足,并参考经济学理论、国家标准和统计年鉴的类别划分与统计指标,构建由3个基本大类、33个二级类目,246个三级类目和6个复分表组成的分类体系,对内容复杂、类型多样和来源分散的“一带一路”经济管理类信息资源进行分类。

关键词分类体系经济管理数据库“一带一路”

1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随着“一带一路”涵盖国家以及合作范围的不断扩大,用户对“一带一路”信息资源的需求激增。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利用自身特色优势进行“一带一路”专题数据库建设,以便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然而,已创建的专题数据库资源各有侧重,如中国一带一路网侧重于收集“一带一路”相关的政策、报告和资讯等类型的信息资源;北京大学“一带一路”数据分析平台主要收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方面的信息资源;“一带一路”统计数据库和新华丝路着重收集经济统计与经济管理数据。除“一带一路”统计数据库和新华丝路等少量为经济类数据库外,其他数据库多为综合性数据库。

2“一带一路”经管数据库资源分类体系的设计

2.1基本大类的确定

经管资源的分类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笔者参照3种标准确定基本大类,即经济学上的划分、经济信息的分类以及专题数据库的资源分类。(1)凯恩斯的分类。凯恩斯认为“经济学一方面是从整体来看的产量和就业理论,另一方面则是单个行业或厂商理论”[8],实际上是将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2)经济信息的分类。经济信息的分类和组织受经济活动的影响,经济活动有宏观和微观之分,相应地经济信息也就区分宏观和微观两类[9]16。该二分法虽然为经济资源分类提供借鉴,但并不能完全涵盖“一带一路”经济管理类信息资源。(3)专题数据库的资源分类。相关调研显示,当前专题数据库的资源大体包括3个部分:①沿线国家的经济总量、增长与波动和人民生活等信息(属于宏观经济范畴);②单个企业或组织的基本概况、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等信息(属于微观经济范畴);③具体部门的生产总值、增长情况和内外投资等信息,该部分暂无法归类,所以需增设“部门经济”以对专指某部门的信息进行归类。综上,本研究将基本大类设定为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和部门经济3项。

2.2分类标记系统的设计

分类体系的标记系统是指全部类目的标记符号及其构成的整体联系,需要在构建具体类目体系之前进行设计[10],以明确类目的代码、类目间的关系,主要包括标记符号和标记制度两方面。本研究分类体系的设计思路为:主表中“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和“部门经济”3个一级类目分别使用大写字母“A”“B”“C”,二、三级类目则使用数字代码(不带0的双位数字);复分表的类目沿用国家标准对应的代码,无国家标准代码的使用自编代码;主表中的二、三级类目采用双位制标记。此外,主表类号和各个复分表类号之间用“.”分隔,以示区别。

2.3主表的设计

2.3.1“宏观经济”类目

类目细分遵循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则,既要覆盖“一带一路”宏观经济信息,也要符合相关部门统计惯例。“宏观经济”类目细分过程如下:

(1)类名规范化处理

当前各专题数据库分类体系的类名不尽相同,同类异名和类名交叉问题较普遍,需进行规范化处理。具体措施包括:统一相同类目的不同表述、合并从属类目、拆分或删减合成词;同时,对内涵较广且外延较大的术语进行拆分,如将“国民经济账户”拆分为国内生产总值、资本形成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货物和服务进出口。

(2)二级类目的划分

第一,对类目进行频次统计和内容分析。目前专题数据库中的宏观经济类目包括10个方面:①从整体结构上对国民经济存量和流量、资金流和物流、国内和国外交易进行描述的信息,如国内(地区)生产总值、资本形成总额和国际收支;②人口信息,如自然增长率、老龄化程度;③基础设施信息,主要包括通信和交通;④财政信息,如税收、政府决算;⑤人民生活信息,包括居民收入、居民消费和贫困等;⑥投资信息,如利用外资、基础设施投资和对外投资;⑦价格信息,如居民消费、商品零售和消费者价格;⑧就业信息,如就业、失业人员;⑨各部门经济的总量信息,如制造业、贸易、金融(这部分与“部门经济”稍有重合,为避免类目重复,暂不列在“宏观经济”下);⑩与经管并不直接相关但对其发展有较大作用的文化、社会信息,如教育、科技和卫生。

第二,借鉴《中国统计年鉴》类目。专题数据库中有关国民经济总量和流量的指标,如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和国际收支,在《中国统计年鉴:2020》(以下简称《年鉴》)[11]中归为国民经济核算部分,据此,在本分类体系中将国民经济核算设为二级类目;与投资相关的类目如基础设施投资、利用外资,在《年鉴》中归为固定资产投资部分,因此本分类体系将固定资产投资设为二级类目;有关基础设施的类目在《年鉴》中归为部门经济类目,即“运输、邮电和软件业”和“对外经济贸易”,因此将基础设施划归到“部门经济”中。由此,宏观经济大类下的二级类目划分为人口、国民经济核算、就业和工资、价格、人民生活、财政、固定资产投资和其他8类。(3)三级类目的划分。三级类目的划分参考专题数据库已有类目,以《年鉴》的经济指标作补充,并对部分类名进行校正。

2.3.2“微观经济”类目

“微观经济”的分类需兼顾现实性和稳定性。分类体系不仅应如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现状和发展态势,其类目设置还应符合统计惯例和用户习惯。由于专题数据库中的企业经济指标较少、涉及企业不多,所以参考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指标进行细分。该数据库由国家统计局根据企业提交的季报和年报建立,样本企业数目达34万家,观测值达435余万个[12],涵盖上百个指标,包括企业标识码、营业状态、主要业务活动、生产销售及职工情况等基本信息和财务信息,符合现实性要求;用户基础深厚,分类体系稳定性强。梳理该数据库中的指标,发现“微观经济”下的二级类目可以细分为基本信息、生产管理、经营与销售、资产负债、投资融资、税收补贴、对外贸易、人力资源和其他9类.

3结语

为完成“一带一路”经管类数据库信息资源的分类,在对“一带一路”专题数据库经管资源分类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本文根据实用性、科学性和稳定性原则,依照经济运行和管理活动的实际,参照统计部门和标准化部门的统计指标与类别划分,对“一带一路”经管类数据库资源进行多维度揭示;所构建的分类体系能基本涵盖经管领域,且类目数量均衡、名称规范、深度适中,适应“一带一路”经管信息资源多类型、多语种和多来源的特点,对此类数据库的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具有积极意义。该分类体系由基本大类、分类主表和复分表组成,其中一级类目3个,二级类目33个,三级类目246个,复分表6个。分类体系是动态发展的,随着“一带一路”项目的推进和经管类数据库的建设,可能会出现新兴的领域以及细化的分类需求。因此,未来仍需结合资源分布、分类需求和标准规范对分类体系进行细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一带一路统计数据库[EB/OL].[2020-12-08].https://ydyl.cei.cn/.

[2]经济社会数据[EB/OL].[2020-12-08].http://data2.drcnet.com.cn/web/OLAPQuery_y.aspx?databasename=WorldEconomy&cubeName=ydyl_WorldBank&channel=796&nodeId=797.

[3]CSMAR数据库[EB/OL].[2020-12-08].https://www.gtarsc.com/#/market/databaseinfo?datasourceType=0&dbId=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