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7
/ 2

基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究

张晓蕾

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摘要:高考改革背景下,高考机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语数外三门必考学科加任选三门学科,这样的考试结构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有着更高要求,学生选择的考试科目直接决定了职业发展和专业选择,这就意味着高中阶段必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高中生;新高考;职业规划

前言: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进入高校后才逐渐有了自己的职业,高中生在填报志愿时,由于未能考虑职业规划导致步入大学后所选专业和职业规划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导致高中生的职业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大学生由于缺乏职业发展方向而产生辍学的情况时有发生。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落实,学生能够在高中阶段明确学习方向,高中教育为个体进入社会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对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上升途径,在高中教育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文化知识的有效渗透,同时也应重视对学生人格和思维的全面培养,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主动挖掘自身的潜能,在有效激活学生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笔者认为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得到全面落实,以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教育为基础,才能保障高中生的健康成长,为高中生职业规划以及自我价值实现提供有力支持。

1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教育实施方式单一化

在组织和实施职业生涯教育活动时,许多教师采用的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偏向性,教师通常只是关注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引导,希望通过口头说教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但是却并没有考虑到师生之间的密切协作课程教学活动缺乏科学设计和规划,导致学生学习效率受到较大的影响。实际上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研究和投入较为有限,教育教学活动中只是按部就班地讲解教材中涉及的相关内容,希望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却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科学引导,这也导致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和预期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在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时的思路不够清晰。另外还有许多教师忽略了课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协作,一味强调教师单方面的讲解,导致职业生涯规划课成为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听从安排,很难真正发挥自身的主体价值和作用,长此以往学生学习能力容易受到较大的影响,在成长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感悟不够深刻。

1.2教育活动理论与实践脱节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的基本实施原则,但是现阶段,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并没有考虑到实践活动的全方位落实,一味强调对相关理论的解读,却忽略了实践模式的优化与调整,这样一来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很难真正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特点,在遇到问题时,学生很难基于实践解决问题,而是对理论产生初步的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课更加强调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探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职业才能保证职业生涯规划应有的效果,但是在教师现有的教育机制下,学生通常只是理解简单的理论性内容,并没有真正尝试,结合自身的情况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过程做出优化,这也导致实践活动难以落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受到影响。

2新高考改革下高中职业生涯教育优化举措

2.1开发和扩大教学优质的教师资源

大学招生政策的改革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同时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需要集中精力开发和扩大教学优质的教师资源,并为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基本保证。为此,除在线教师的专业培训外,学校还应着重于培养更多的老师,并根据发展方式,提供更多专业和优质的教师资源。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面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多元化发展,同时,学校也可以采取学校或政府安排的校企合作形式,以提供相关的教育背景,更强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在一个准备充分的环境中准备就业,以更好地了解心理性发展的方向以及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校园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人员应该根据新的高考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让计划可以有效地实施,完成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2.2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统筹协调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统筹意味着高中学校应当自上而下地推动市场观念的不断转变,一方面通过课程管理制度明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在学校内部营造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氛围,推动广大师生转变思想观念,真正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课时安排的角度来看,学校在课时安排和协调方面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真正贯穿于高中三年的全过程,在各个阶段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正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和指导,在有效帮助学生转变思想观念的同时,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校还应对课程实施作出科学的规划与保障,除了对课程课时量提出要求外,还应从制度上规定课程高度,避免其他学科教师出现占用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情况。可以必修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统一规范的教育外,还应格外重视讲座等形式教育活动的全面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余开展多元化的讲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职业的发展特点以及不同职业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进一步凸显职业生涯教育的价值和作用,让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成为学生学习能力和自我认知不断成熟的关键。

2.3基于学生学习特点创新教学方法

想要激发学习兴趣,那么教学方式就要充满趣味,在有效开展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创新和优化教育方法,结合学生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在减少对学生干涉的情况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且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环境影响下实现学习能力的同步发展,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课程的大师,并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需求,保持浓厚的探究热情。这可以尝试在班级内部组织角色扮演的活动,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等各个要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身的职业规划和理想,并且在班级内部积极参与角色扮演的活动,尝试通过服装搭配以及言行举止各个方面呈现出自身所憧憬的职业,以此为基础有效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充满趣味的角色扮演活动成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职业的了解的重要途径。

2.4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实践

为进一步突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特点,教师应当重视对实践活动的有效落实,除了解读相关理论,还应特别注意实践形式的全面优化,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相应的指导活动,在有效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的同时,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的职业生涯教育影响下实现个性化的成长,促进学生在不断解决学习问题的同时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真正实现职业规划的价值。资金单具备较强的统筹和协调能力,在关注学生学习特点的情况下,充分整合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在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的情况下突出关于职业生涯选择的实践特点,比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劳动,在农村体验生产劳作,参观工厂并了解商品的生产流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的各行各业。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部组织模拟面试的活动,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感兴趣的岗位在班级内部模拟面试,一方面谈谈对职业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要努力朝着职业所需的素质不断前进,确保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成为职业生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

结束语:

概而言之,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做好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也是促进高中生个性化成长的有力支持,这必须具备较强的统筹和协调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从不同角度出发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在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同时真正实现个性化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朱仲敏.教育转型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内容设计与实施路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76.

[2]庞春敏.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教学与管理,201910.

[3]吴树山.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建构与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学,20198.

[4]刘敬云.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

[5]肖玮萍.高考新政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其应对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