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住院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2

儿科住院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分析

张福杨

叙永县人民医院 四川泸州 646400

[摘要]目的:观察儿科病房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特点,探讨预防措施。方法:2021.04~2022.03回顾性分析使用抗生素治疗的845例患儿的病历资料,有82例患儿发生AAD(AAD组),其他未见AAD的患儿被纳入参照组,比较组间患儿人口学资料、抗生素治疗情况。结果:在AAD组内,常用的抗生素类型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为主。低龄、低体重、联合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时间较长均是患儿发生AAD的危险因素(P<0.05),并很可能引起重要脏器损害,延长住院治疗时间(P<0.05)。结论:儿科住院患儿容易发生AAD,本病具有一定特点,临床要科学应用抗生素,并加大AAD的预防力度,进而更好地维护患儿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儿科病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顾名思义,AAD即是应用抗生素后发生的、和抗生素相关的腹泻病症,病因通常是肠道菌群紊乱。结合文献报道,致腹泻的药物多达700多种,其中抗生素类药物占比高于25%[1]。AAD的病机较为复杂,患者会出现稀便、腹泻频次增加、脱水、高热等症状,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儿童各器官系统功能不完善,抵抗力较低,长期使用抗生素发生AAD的风险更大。本文纳入1450例使用抗生素的儿科住院患儿资料,统计AAD发生情况,分析诱发AAD的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用抗生素治疗的845例儿科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收治时间2021.04~2022.03。其中男448例,女397例;年龄2~7岁不等,平均年龄(4.84±1.29)岁。有82例发生AAD(9.70%)作为AAD组,其中男、女分别有44例、38例;未发生AAD的763例患儿作为参照组,男404例,女359例。

1.2方法

采集被调查患儿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体重等),治疗情况(病程记录、化验单、住院时间),查阅临床资料,自制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1.3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SPSS3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率(%),依次用tX²检验。可对比数据满足的条件:P<0.05。

2结果

2.1 ADD患儿的抗生素应用状况

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是引起AAD的主要抗生素,前三位分别是磺苄西林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钠,占比依次为29.27%、21.95%、19.51%,具体见表1。

表1  82例ADD患儿的抗生素应用状况的统计

抗生素类型

例数(n)

占比(%)

头孢类(35)

头孢他啶

18

21.95

头孢噻腭钠

16

19.51

头孢唑林钠

1

2.86

青霉素类(32例)

磺苄西林钠

24

29.27

哌拉西林舒巴坦钠

8

9.76

大环内酯类(15例)

阿奇霉素

15

18.29

2.2 引起ADD相关因素的分析

对比AAD组与参照组患儿的资料,两组患儿的性别比差异不显著,即性别与发生AAD之间无相关性(P>0.05)。低龄、低体重、联合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时间较长均是患儿发生AAD的危险因素(P<0.05),并很可能引起重要脏器损害,延长住院治疗时间(P<0.05),见表2。

表2  引起ADD相关因素的分析

因素

AAD组(82)

参照组(763)

t/X²

P

年龄(岁)

2.65±0.09

4.42±1.52

6.214

0.000

体重(㎏)

17.42±2.29

25.04±3.62

6.962

0.000

性别比(男/女)

1.16(44/38)

1.12(404/359)

0.089

0.097

抗生素联用≥2种[n(%)]

31(37.80)

152(19.92)

4.632

0.017

抗生素使用时间(d)

8.52±5.12

5.06±3.55

4.027

0.029

重要脏器损害[n(%)]

9(10.98)

14(1.02)

3.527

0.031

住院时间(d)

10.26±4.65

6.67±4.23

4.697

0.026

3讨论

ADD是儿科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不良反应,虽然国内外众多学者对ADD的发病机制做出了很多研究,但至今尚无确切结论,普遍认为ADD的发生和胃肠道菌群紊乱、抗生素扰乱糖或者胆汁酸异常代谢、抗生素的直接作用等相关。患儿发生ADD后的症状表现、严重程度、病程长短不一,通常抗生素药物使用时间越长、联合使用抗生素的类型越多,腹泻发生率就越高;另外,医疗操作、检查和各种治疗措施,特别是有肠道损伤性检查、治疗措施越多,引起AAD发生的机会也就越大。

现如今,抗生素作为一种抗感染类药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治疗很多感染性疾病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伴随大量抗生素的联合使用,滥用药物的现象日益增多,虽然抗生素能杀灭病原菌,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对体内益生菌的生长状态产生不良影响,造成部分患儿出现消化功能障碍、免疫力减退等情况,进而为部分病原菌的入侵创造优势条件,增加发生AAD的概率,加重原发病,延长住院治疗时间,增加医疗开销,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2]

AAD患儿的发病症状以单纯性腹泻为主,每日排便次数明显增多,部分病情严重的患儿可能还会出现一系列相关并发症,还可能引起致脱水,水、电解质失衡等情况。在本课题中,1450例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儿科住院患者中有82例发生AAD,AAD发生率5.66%。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是引起AAD的主要抗生素,前三位分别是磺苄西林钠、头孢他啶、头孢噻腭钠,占比依次为29.27%、21.95%、19.51%。低龄、低体重、联合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时间较长均是患儿发生AAD的危险因素(P<0.05),并很可能引起重要脏器损害,延长住院治疗时间。

为了降低儿科住院患者发生AAD的风险,临床医师一定要严格按照抗生素的药理学特点、患儿的病理特征及生理状况、药敏试验结果等合理选用抗生素。明确诱发AAD的危险因素,针对AAD高危患儿,一定要以最严谨的态度为其使用抗生素,尽量选用发生AAD概率最低的药物;并且在使用抗生素的整个过程中,尽可能不要频繁更换药物,以减少或规避耐药性;早期为患者提供肠内营养或经口进食干预;给部分患者补充适量益生菌,以增加肠道菌群的稳定性,能有效防控发生AAD。关于AAD的治疗,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停用原抗生素类药物,既往有资料记载,22%左右的AAD患者在停用抗生素药物后3天临床症状会获得缓解。尽早给患者提供具备调整肠道菌群平衡的药物,但是在此笔者要特别提及的一点内容是不要运用抗蠕动类药物,这类药物不仅不会缓解AAD患者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结肠扩张。推荐运用思密达,这主要是因为思密达具有吸附细菌与毒素的作用,不仅能逐渐恢复胃肠道菌群平衡,对肠黏膜屏障还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恢复肠细胞的生理性分泌功能,规避水及电解质流失的情况,进而起到消除原病灶、止泻的功效[3]。常用的益生菌有乳杆菌、嗜热链球菌、酵母菌等的制剂,合生元和益生元也具有相同或类似作用。除此之外,治疗AAD整个过程中均要持续加强支持力度,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情况,通过这种方式更有效地维持并增进患者的健康。对于严重病例与方法的病例,静脉丙种球蛋白可针对CD毒素A和B能取得良好效果。为患者补充适量锌等微量,规避后续出现肠道进一步损伤的情况。

综合全文,儿科住院患儿容易发生AAD,本病具有一定特点,临床要科学应用抗生素,并加大AAD的预防力度,进而更好地维护患儿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张翠. 健脾止泻方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脾虚证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22.

[2]张淑华,杨锴.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3):63-65.

[3]刘伟.儿科病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观察[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02):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