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用于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患者的有效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5
/ 2

心理护理干预用于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患者的有效性研究

                ,王海静

  沈阳市安宁医院 科室:精神六科 邮编:110123

【摘要】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用心理护理对其暴力行为的管理有效性。方法:研究时间2020年11月到2023年2月,该时间段从医院精神科抽选60名患者,随机分组,每组30名,对照组实行基础护理,研究组予强化心理干预,比对施护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NOSIE评分对比无意义,干预后评分对比,研究组NOSIE表各项分数更低,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可以缓解其精神症状,改善其社会功能,阻止暴力行为发生。

【关键词】心理护理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护理有效性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中较常见,疾病临床复发率高,患者常伴随突发性攻击、冲动等暴力行为,该类患者需要在精神专科中接受长期治疗,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患者长期与外界社会隔绝,情感淡漠、社会功能减退[1-2]。目前,临床为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提高治疗效果,急需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重视患者内心需求,不断提高其身心舒适度,文章选取临床精神科患者(精神分裂症)60人,探究心理护理对其此类患者暴力行为的管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自2020年11月至2023年2月,从医院精神科抽选60名患者,随机分组,每组30名,男35/女25,23-62岁,对照组(38.19±2.30)岁,研究组(38.24±3.11)岁,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基础护理,研究组强化心理干预,如下:⑴家属宣教:护理人员应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其疾病危险性,让家属重视早期对患者暴力行为进行管控,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及早控制患者暴力行为。⑵心理:精神科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1对1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内心世界,在交流过程中纠正患者认知态度,帮助患者重建治疗信心。注意交谈过程中避谈患者敏感话题,以免加重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⑶护患关系建立:治疗期间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护理原则,尊重患者权利,保护患者隐私,护理过程中了解患者实际需求,尽可能予以满足,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建立友好及信任关系。⑷暴力行为监控: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时收集其相关资料,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和暴力行为发生几率,对于既往有暴力伤人史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对其进行重点防护,增加每日查房次数,发现患者异常反应及时处理;对于轻中度暴力倾向者,护理人员应加强监护,必要情况下遵医嘱使用药物控制。⑸行为管控:与患者家属商议,同患者签订暴力行为管控同意书,制定奖惩制度以降低暴力行为出现几率,鼓励并引导患者参加社会活动,根据患者机体状况进行有氧运动,每天运动时间在1小时以内;在服用抗狂躁和抗抑郁药物的同时根据患者夜间睡眠情况,增服抗失眠药物,治疗期间加强机体健康指标监测,若出现躯体性疾病则需要立即停药,联合其他学科医师建议进行综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使用NOSIE(精神科患者观察)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评价范围包括社会功能、激惹、精神症状。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软件中X2检验、T检验行统计学处理,若两组数据结果p小于0.05,则代表2组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NOSIE评分

干预前两组NOSIE评分对比无意义,干预后评分对比研究组分值更低,P<0.05,见表。

1 NOSIE评分对比x±s,分

时间

项目

研究组(n=30)

对照组(n=30)

T值

P值

干预前

社会功能

2.98±1.16

2.97±1.21

0.0327

0.9740

精神症状

3.72±1.02

3.69±1.08

0.1106

0.9123

激惹

1.86±0.72

1.90±0.62

0.2306

0.8185

干预后

社会功能

3.10±0.32

3.46±0.58

2.9767

0.0042

精神症状

2.72±0.66

3.54±0.53

5.3060

0.0000

激惹

1.42±0.62

1.92±0.93

2.4502

0.0173

3.讨论

精神分裂症致病原因较复杂,患者多存在感知觉、思维和行为等方面意识障碍,病程较长,临床治疗难度大,预后复发率高[3]。发病后患者及其家庭均承受巨大心理和经济压力。常见治疗方式包括药物和物理疗法,患者长期住院接受封闭治疗,负性感受严重影响药物疗效,当前为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状态,控制其暴力行为,提倡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强化患者情绪干预,满足患者心理需求,控制患者暴力意识,缓解其负面情绪。文章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NOSIE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干预后评分对比研究组NOSIE分值更低,P<0.05,强化心理护理后患者社会功能、精神症状均明显改善,激惹程度也有所减轻,暴力行为得到控制[4]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意识、躯体、情感状态,改善其社会功能,防止暴力行为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曰萍,王晓琳,孙乐乐.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用于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患者的有效性[J].心理月刊,2023,18(02):109-111.

[2]李爱平.心理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作用分析[J].人人健康,2020(14):433.

[3]李丽华.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患者疗效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03):178-179.

[4]李君.对有暴力行为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9):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