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农村道路隐患治理更好服务保障群众安全出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5
/ 2

深入推进农村道路隐患治理更好服务保障群众安全出行

陈湘音

祁阳市交通运输局 邮编:426100

摘要: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交通实现了高速发展,交通量持续上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最大的短板在农村,交通事故无论“减量”还是“控大”,农村都是重中之重。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交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但由于历史欠账及发展不均衡,农村道路安全隐患仍十分突出。为深入推进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全国公安交管部门持续开展农村道路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治理,切实防范化解农村地区群死群伤事故风险。

关键词:农村道路;隐患治理;服务保障

引言

近年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积极会同交通运输、农业农村、保险等部门推动农村交通安全协同共治,着力破解农村交通安全难题短板,取得良好成效。但由于历史欠账多,农村地区道路基础条件较差、车辆安全性能较差、群众交通安全意识较差、管理力量薄弱等问题仍亟需解决,且随着城乡融合发展,农村出行需求更加多样,出行特征更加复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近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召开全国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现场会,部署各地深入贯彻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切实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推动党政领导下的综合治理、协同治理,以现代化治理方式破解深层次难题,全力为农村群众出行创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

1农村道路隐患治理现状

1.1农村平交路口隐患排查

事故多发的农村平交路口应重点排查路口设置、行车条件、交通安全设施等方面的隐患。其中,在路口设置方面,要重点排查道路上相邻平交路口是否距离过近或过于密集、是否存在不易被发现的问题,是否开设在弯道、坡道等视距不良位置,支路是否存在冲坡和下坡现象,四车道及以上道路平交路口是否存在未渠化设计的问题,同时还要排查交通信号灯是否存在设置、配时不合理等问题;在行车条件方面,要重点排查平交路口通视三角区和安全交叉停车视距是否存在被植被、建筑物遮挡等问题;在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方面,要重点排查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是否存在缺失、污损、引导不足等问题,以及是否存在信息相互不一致、信息过载、夜间视认效果不良等问题。

1.2道路基础设施仍旧薄弱

我国农村公路经历了十年大发展大建设,通达程度、便捷程度不断提高,但相对而言,农村公路仍然是薄弱环节,道路基础设施仍然存在较大问题。当前,农村道路建设重心依旧在解决“通”和“畅”的问题,针对“交通安全”问题的整治相对较少,尤其是欠发达农村地区,交通“黑点”分布较广,生命安全防护措施普遍缺失或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风险隐患高。

2农村道路隐患治理优化

2.1农村平交路口隐患治理

在农村平交路口治理时,可根据道路实际情况,结合交通流量、交通冲突等关键问题,通过合理改善路口设置、优化路口交通组织、完善交通渠化、增设交通安全设施等措施,达到优化路口管理、减少交通冲突、改善通视条件、控制行车速度等目的。其中,在优化路口管理方面,要根据路口交通流量、交通事故等情况,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而对于无信号灯控制的路口,可通过设置相应的标志标线来实现路权分配,保障主线道路“优先通行”,支线道路采取“停车让行”或“减速让行”等交通标志控制;在减少交通冲突方面,要通过重新施划道路标线、增设硬隔离设施等措施分离交通冲突点,进一步规范通行秩序,实现过往车辆“各行其道”;在改善通视条件方面,要清除通视三角区内和安全交叉停车视距内的障碍物,提高视认性,对于障碍物确实难以移除的,可通过采取设置反光镜、车辆通行辅助预警系统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在控制行车速度方面,主路要施划振荡标线,支路设置减速丘,并配备完善的限速标志及限速抓拍设备,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限速时,平交路口范围内的限制速度可适当降低,但不宜低于整体路段限制速度的70%;在强化警示提醒方面,要在无信号灯控制的县乡道路与国省道平交路口,根据实际情况规范设置交叉路口标志、停车让行、减速让行、闪光警告信号灯、道口标柱等警示提示设施;在降低转弯盲区风险方面,在货车流量大的路口宜设置右转警示区,条件允许时,可在路口设置隔离设施,对右转弯处慢行交通形成防护区域。

2.2以隐患治理为切入点,推动提升道路安全保障水平

一是要算好隐患治理“经济账”。积极联合交通运输部门向党委政府报告,争取加大农村道路隐患治理投入,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风险。与保险部门密切沟通,阐明道路隐患治理对于压降交通事故的重要性,统一思想认识,共享事故多发路口路段信息,争取保险部门投入隐患治理,共同在重点隐患的“小成本”治理中取得减少伤亡的“大回报”。二是要持续推动隐患“减存量”。会同交通运输部门深入推进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认真组织开展普通公路安全隐患突出点段治理攻坚项目,并借助科技手段提升交通安全警示提示水平,把有限的资金用到重点隐患治理上,抓好“小切口”解决“大问题”。三是要坚决防止隐患“增新量”。积极主动参与农村道路工程规划、建设、验收,推动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确保新改扩建公路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2.3提升交通安全意识

(1)加强交通安全日常宣传。针对农村居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和交通安全意识不强的特点,需以更接地气、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安全知识,着重展现交通事故的后果严重性。将安全宣传落实到日常工作,广泛印制并发放交通安全宣传手册。开展交通安全进校园、进村组等活动,每年定期利用寒暑假、非农忙季节组织开展“交通安全月”、“交通知识竞赛”等活动,在社会上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守安全的良好氛围。(2)建设交通安全教育基地。利用文化广场、乡村集市、公园等农村居民集聚点,广泛设置交通安全宣传栏,开展“一栏一标语”建设,助力交通安全“遍地开花”,有条件的地区可建造主题公园等,同时将相关标语写进村规民约中,真正让交通安全意识深入人心。(3)完善社会化宣传机制。充分利用地方电视台、村内“大喇叭”等传统宣传手段和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方式宣传安全交通,使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建立交通安全劝导站,并在社会中召集志愿者,劝诫交通违法行为。

2.4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农村道路基础设施精细化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平交路口信号灯、减速带、视频监控、区域测速电子警察等设施建设。加强重点交叉口和视距不良路段的警示标识设置,对临水、高路堤、陡坡、桥梁等隐患路段建设交通安全设施,设置防撞护栏、警示桩、警示标志等。

结束语

近年来,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动担当作为,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在深化警保合作、管理力量融合、隐患排查治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多方面深入探索,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但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最突出的矛盾,农村交通安全“三差一薄弱”问题仍是最大短板,城乡融合发展不断衍生的交通出行新态势、新问题正成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最大隐忧。

参考文献

[1]王华.探讨农村道路工程施工安全及质量控制[J].工程技术研究,2020(05):177-178.

[2]汤亚东.分析农村道路施工安全标准化架构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9(03):141-143.

[3]李海军.研究农村道路工程标准化施工安全中的质量控制[J].工程技术研究,2018(16):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