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管理及事故应急管理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4
/ 2

化工安全管理及事故应急管理策略分析

姚志伟

内蒙古广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乌海市 016000

摘要:本文从化工安全管理及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入手,介绍开展工作的必要性、工作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工作质量的具体方法,以期通过提升化工安全管理及事故应急管理工作质量水平,为化工企业的正常运营以及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启发。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事故应急处理

引言

化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其发展安全性、稳定性与市场经济发展质量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现阶段,为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化工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应提升对安全管理以及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关注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将其落实到位。

1开展化工安全管理及事故应急管理的必要性

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受各种自动化技术设备得到广泛应用的影响,我国的化工行业已经步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在为化工产品生产提供支持的同时,使得化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内容逐渐增加、管理工作整体难度逐渐上升,若在管理过程中出现安全管理失误,那么不仅会对化工产品的生产造成不利影响,还会给化工企业设备、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现阶段,为降低安全事故的出现概率,化工企业方面需要加大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投入的人力、物力支持,避免严重损失的出现。

2提高化工安全管理及应急管理质量的方法

2.1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

2.1.1加强培训教育,提升技能水平

员工只有在各个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进行安全生产,才能极大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要想做好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意识和综合素质。化工行业作为高危行业,要做好其人员素质的提升,还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找切入点。一是提高从业人员准入门槛。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主要负责人以及主管生产、设备、技术、安全的负责人必须具备化学、化工、安全等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化工类高级职称,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至少要具备中级及以上化工专业技术职称或化工安全类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并具有3年以上化工行业从业经历,新入职的涉及重大危险源、重点监管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操作人员必须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化工类中等及以上职业教育水平,新入职的涉及爆炸危险性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的操作人员必须具备化工类大专及以上学历。二是强化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强化对危险化学品企业主要负责人集中开展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和事故教训的警示教育,将在岗员工安全技能提升培训,列入企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并按照新上岗人员培训标准离岗培训。三是开展安全生产培训“走过场”专项整治,强化线上线下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全覆盖;严格从事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岗位人员的学历要求和技能考核,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定期组织对危化品企业重点岗位人员安全知识技能测评。

2.1.2完善管理制度

为保证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有规可依,化工企业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时,应对企业现有的安全管理机制进行分析,找出管理机制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并通过明确企业当前以及未来安全管理目标,并对现有安全管理机制进行优化与完善的方式,切实提高安全管理机制的针对性与约束性,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同时,为保证安全管理制度能够顺利落实,企业方面还需要依据企业各部门的相应工作内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监督规范,通过对各部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制定安全管理问题汇报机制的方式,确保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能够高质量地落实安全管理制度,降低安全隐患的出现概率。此外,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员工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积极性,企业方面还可以通过将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工作成效与员工绩效联系到一起的方式,为企业的良性运行提供保障。

2.1.3重视设备巡检维护,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首先,管理人员应当严格把控设备的完好率,掌握每台设备的性能指标,将风险隐患降至最低。同时将设备完好率作为安全生产考核的一项指标内容。其次,重视设备检修并予以一定资金支持,确保检修、运维等工作的有序落实,建立设备巡检档案,记录每次巡查时有无异常情况。再次,对生产设备运维人员做全面的技术培训,如内部培训、外部交流等,全面提升检修水平并确保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能够实现技术升级,与时俱进。最后,拟定设备巡检维护流程,在发现设备存在问题隐患时及时记录并上报,规避带“病”运行问题。对于超期服役的老旧装置则根据流程做报废、替代处理,全面保障设备具有优良的运行稳定性,使安全管理效能和生产效率得到双向提升。

2.1.4建立安全管理相关的信息系统

传统的安全管理手段很难适应化工企业的现代安全管理,所以需要现代化的安全管理系统相适应,这方面可以与信息技术进行结合,采用相应的算法和建模方法建立相应的企业的安全系统,通过计算机的分析模型预测,可以做到预估风险的产生,使得安全管理部门有足够的时间去处理,可以大大的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频率,保证企业安全的生产运营。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等辅助工具进行安全评估,发现存在风险的安全薄弱环节,就可以及时进行解决处理,保证企业生产环节的安全稳定运行,及时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就会从根本上提高化工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能力。

2.2构建应急管理体系

2.2.1建设管理通道

在构建化工产品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化工企业需要对自身的产品生产运营流程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可能出现安全隐患的环节,并以这些环节为基础,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安全隐患应急管理措施。同时,为切实提升应急管理措施的落实效率,企业方面需要建立应急管理通道保证在安全事故出现过程中,相应信息能够及时顺畅的传递,尽可能缩短安全事故处理所耗费的时间。

2.2.2升级管理技术

尽管当前大部分化工企业已经建立了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并且在实际的安全管理过程中,这一系统的正常运转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但受当前大部分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的产品种类、扩大产品销售市场等因素的影响,为满足当前企业的安全生产运营管理需要,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企业方面需要不断完善更新自身的控制系统,以便在安全事故发生过程中,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确定故障区域,提升安全事故的处理效率,保障安全故障的处理效果,能够满足企业的预期需要。

2.2.3定期开展安全事故演习

为切实提升化工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的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企业方面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演习的方式最大限度降低突发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在实际安全事故演习过程中,企业方面需要依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化工安全生产活动的事故演习方案,并通过对演习过程中员工的表现进行监督分析的方式,切实了解员工应急救援管理水平与应急事故处理能力,以便在后续安全管理培训过程中,通过为员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的方式,切实提升员工的应急管理能力,为后续安全事故处理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能更好地促进企业自身的进步,而且关系到企业员工和周围居民的人身安全。对我国化工企业来说,企业发展要建立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加强企业安全管理理念,在生产加工中营造安全生产的环境。因此,通过加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力度,持续对员工传输安全观念和培训技能,为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稳定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邵雅雅.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及改进策略[J].化工设计通讯,2020,215(05):204.

[2]管鹏.浅析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建设[J].当代化工研究,2020,55(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