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与整体护理在感染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4
/ 2

基础护理与整体护理在感染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邹艳红

四川省眉山市中医医院 四川 眉山 620010

【摘要】目的:分析基础护理与整体护理在感染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6月这半年内收治的80例感染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础护理与整体护理在感染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下,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感染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字】基础护理;整体护理;感染科护理质量

感染科是针对带有传染性疾病患者的科室,大部分设有发热、肝炎、呼吸道传染疾病以及肠道腹泻等门诊科室,为患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由于该科室的部分患者治疗难度较高,并且传染性较强,极易影响患者病情的康复,如若护理不到位容易引起院内感染率上升,并且造成风险发生,因此对感染科的患者提供有效并且全面的护理方式是具有着重要意义的[1]。为了减少感染发生率并且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即分析了基础护理与整体护理在感染科护理质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感染科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包括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6.25±6.35)岁。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19~77岁,平均年龄(45.95±6.31)岁。对两组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知悉并同意,我院伦理委员会知情并同意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方法,主要通过对患者的病情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方法,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护理程序:相关护理人员应优先成立一个护理程序小组,以患者为中心,通过资料的查阅、理论知识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出对患者可能产生感染加重的问题,将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后,对所有可能导致感染加重的因素进行评估和诊断,并且制定出相关的解决计划方案,再对方案进行实施,最终对实施后的护理效果和患者病情情况进行评价和改善。主要整理出的可能导致感染发生的常见因素为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和物理因素。

(2)心理因素:感染科科室的大部分患者由于疾病的传染性较为广泛,会对患者实施隔离,因此部分患者会因为隔离的严重性和对病情的未知产生恐惧和焦虑的心理,护理人员应第一时间和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以患者为中心,倾听或引导患者说出内心的想法,针对有内心需求的患者,护理人员也应该帮助患者在可实现的范围内去满足患者。大部分患者在隔离治疗时无法和家人交流沟通,护理人员也可以帮助患者平缓患者家属的情绪,告知患者家属有关患者相关的治疗事项、病情情况、病情好转程度等,还能帮助患者家属将思念传递给患者,鼓励患者接受治疗,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疏导患者内心的消极情绪,提升积极情绪。除此以外,护理人员还可以积极表扬和鼓励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使其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念感,以此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

(3)环境因素:感染科科室的患者由于病情的易发性和复杂性导致患者的病情无法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因此对患者的治疗环境要求也是极为重要的。为了避免其他感染源造成患者病情加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采取隔离治疗的措施,患者在隔离治疗期间需要保证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宜,保持病房内的无菌环境,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实施注射时需要保证穿戴好无菌的隔离服和防护面具,避免注射时的血液溅射到护理人员的眼部和口腔造成感染的风险,护理全程需保证医疗器械进行过严格的消毒、灭菌操作,定期更换患者的生活用品,对没有自主能力的患者,护理人员还应定期为患者清理身体。

(4)物理因素: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特征、意识状态以及有关病情的各项指标,避免风险的发生,其次应该定时叮嘱患者按时用药,服药时应对患者是否产生不良反应进行观察,除此以外,饮食上也要对患者实施干预,应该为患者提供高营养的食物保持患者营养均衡,避免患者使用刺激性较大、难以消化的食物,以便提升患者的免疫力;运动上也要积极鼓励患者实施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循环,但需要避免过于激烈的运动造成不适,运动过后应及时补充体内水分。

1.3 疗效标准

本研究需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

(1)护理满意度包括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服务态度以及操作水平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

(2)感染发生率根据患者真实情况进行统计和记录,感染发生率=感染例数/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23.0软件中进行比较分析,对于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检验,分别用x2t进行,分别用百分占比(%)和(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对比

根据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统计结果相比,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1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对比

组别

例数

护理满意度(分)

观察组

40

97.34±7.35

对照组

40

86.01±6.02

t

-

7.542

P

-

0.001

2.2 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对比

根据两组患者的感染例数记录得出,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2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感染例数

感染发生率

观察组

40

2

5%

对照组

40

14

35%

χ2

-

11.250

P

-

0.001

3 讨论

感染科的大部分患者处于病情程度较为严重或治疗疗程较长的情况,并且需要实施隔离进行治疗,为了避免患者的病情加重造成风险,需要引起医护人员的极度重视,因此必要的护理是具有着重要意义的[2]。基础护理通常只对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以及病情状况进行检测和观察,按时对患者发放药物和食物等,忽略了患者本人的需求,也忽略了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的因素,极易造成风险发生,但整体护理却弥补了这一缺陷。

整体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3],通过心理、环境、物理因素上找出可能导致患者疾病加重的问题,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计划方案并且实施,帮助患者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心理因素[4]需要加强对患者内心情绪的关注,了解患者内心的需求并且引导患者排除消极情绪;环境因素[5]是寻找出可能导致感染源产生的因素进行规避,保证无菌环境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物理因素则是帮助患者在用药上、饮食上和运动上,加强身体的免疫力,避免细菌或病毒再次入侵机体,改善患者的病情情况[6]。针对这一方法结合本次研究可以得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整体护理的干预下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念,提高患者依从性;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整体护理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减少病情加重,改善治疗效果,并且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基础护理与整体护理在感染科护理质量中均有一定效果,但整体护理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玉兰,赵巧利.整体护理对乙型肝炎患者希望水平及幸福感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7):991-992.

[2]伍莉丹.整体护理干预对传染科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29):200-202,206.

[3]杜春花.责任制整体护理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7):199-200.

[4]邓太焕,赵彬.老年重症肺内感染患者经责任制整体护理措施护理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3,33(2):76-78.

[5]尚慧敏.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对院内感染率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18):3013-3015.

[6]王鑫.整体护理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研究[J].婚育与健康,2023,29(09):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