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PT模式下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在淋巴瘤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2
/ 2

ADOPT模式下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在淋巴瘤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雷瑶

西安大兴医院 重症医学一科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淋巴瘤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中应用ADOPT模式下健康教育与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8例临床确诊,接受规范治疗并应用PICC的患者进行观察,病例均来自于我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对患者分组后实施不同的护理,对照组(39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实施ADOPT模式下的健康教育与护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不同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后发现两组均出现并发症,但对照组总发生率为20.51%,明显高于观察组5.13%,(P<0.05)。结论:淋巴瘤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的临床干预中,在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与护理的过程中应用ADOPT模式可以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淋巴瘤;PICC;健康教育;ADOPT模式

近年来,为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ADOPT这一新型的模式得到较多的关注与应用[1]。本次研究纳入78例淋巴瘤PICC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分组对比研究的方式,探讨ADOPT模式下健康教育与护理的应用方法与相关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78例临床确诊,接受规范治疗并应用PICC的患者进行观察,病例均来自于我院

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男41例,女37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63.35±2.17 )岁。对患者分组后实施不同的护理,对照组(39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实施ADOPT模式下的健康教育与护理。检验两组不同资料组间差异情况,可得P>0.05。

1.2方法

观察组实施ADOPT模式下的健康教育与护理:(1)对患者进行置管前首先与患者进行沟通,掌握患者个体情况与临床需求,对其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和指导,帮助患者了解ADOPT模式的基本内涵和应用方法等,并对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导管维护能力等进行评估。引导患者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增强患者分信心(A),对于出现各种问题的患者,与其一同进行分析,得出具体的原因 (D)。针对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并对具体目标实施适当的调整。(2)结合宣传手册和教育视频等,帮助患者分析PICC相关并

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等问题,并及时询问患者,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 (O),协助患者制定出具体的自我护理计划(P),督促患者具体实施(T)相关的计划与方案。提醒患者注意保护导管和手臂,注意清洁卫生,避免沾水或者撞击等。(3)告知患者保持正确体位的方法,提醒患者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并定期为患者发放一些宣传手册,并对患者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讲解。与患者保持密切联系,定期通过电话或者微信等进行联系和沟通,掌握患者自我护理情况,帮助患者对护理效果实施科学评估,并协助患者优化方案和计划,提高自我护理效果。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1.3观察指标

    干预前与干预后,分别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水平实施评估,评估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涉及4个维度,评分越高能力水平越高。并记录患者局部出血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数据均使用SPSS 19.0软件予以处理,组间差异情况的检验分别实施t检验和χ2检验,P小于0.05表示检验后证实组间差异显著。

2结果

2.1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评估结果组间比较

干预前开展评分与组间比较,检验可得两组在疾病健康知识与自护技能以及自我责任感等自我护理能力方面的评分差异均不明显,(P>0.05),干预后再次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和差异检验,可得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不同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评估结果组间比较(X±S,分)

组别

疾病健康知识

自我概念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39

18.85±0.23

33.15±0.31

16.35±1.02

31.34±0.14

对照组

39

18.84±0.19

26.36±1.02

16.29±0.98

26.33±1.05

t

0.209

39.776

0.265

29.536

P

0.835

<0.001

0.792

<0.001

继表1

组别

自我责任感

自护技能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39

18.85±1.01

33.25±2.03

18.05±0.11

32.98±2.01

对照组

39

18.87±0.85

25.63±1.14

18.06±0.14

27.33±0.59

t

0.095

20.439

0.351

16.844

P

0.925

<0.001

0.727

<0.001

2.2两组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组间差异比较

    统计后发现两组均出现并发症,但对照组总例数明显多于观察组,检验显示总发生率组间差异显著,(

P<0.05)。表2:

表2   两组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组间差异比较

组别

感染

(例)

出血

(例)

脱管(例)

静脉炎

(例)

总并发症发生率

(%)

观察组

39

0

1

0

1

5.13

对照组

39

2

2

2

2

20.51

χ2

4.129

P

0.042

3讨论

淋巴瘤患者在应用PICC之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自我护理意识不强,护理不到为等情况,导致出血甚至脱管等后果的出现[2]。为此,还需要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健康教育与护理。为提高临床效果,可以积极的应用一些新型的干预模式。在本组研究中,干预前通过开展评分与组间比较并进行检验可得,两组在疾病健康知识与自护技能以及自我责任感等自我护理能力方面的评分差异均不明显,干预后再次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和差异检验,可得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不同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对照组总发生率为20.51%,明显高于观察组5.13%。以上结果表明,淋巴瘤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的临床干预中,在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与护理的过程中应用ADOPT模式可以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ADOPT模式是一种新型,科学的干预模式,应用于淋巴瘤PICC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护理之中,可以通过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和引导。促进患者整体思维散发能力的提升,促使其自觉配合护理,不断提升自我护理能力[3]。从而不断提高患者对PICC的认知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综上,淋巴瘤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的临床干预中,在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与护理的过程中应用ADOPT模式可以显著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且减少多种并发症的出现,总体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樊艳华,邬要芬,幸敏清. PICC带管出院患者基于ADOPT模式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2020,27(8):73-76.

[2] 曾繁. 淋巴瘤治疗间歇期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规范化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1):149-150.

[3] 陈倩倩,李阳,王英姿,等.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健康教育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患者PICC院外自护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6):3064-3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