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与公路运输在现代物流中的协调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1
/ 2

铁路与公路运输在现代物流中的协调性研究

尹海峰

黄河鑫业有限公司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运输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铁路与公路运输作为我国陆地上比较普遍的两种运输方式,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现代物流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业务种类多样,如何借助两种交通运输模式,充分发挥出物流的作用,是行业内普遍关注的焦点。因此相关人员需转变理念,采取不同的方式,提高服务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铁路与公路运输在现代物流中的协调性,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现代物流;协调性

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与升级,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冲击。网购是目前人们购物的主要方式,物流属于网购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影响着物品的交易率。铁路、公路运输因为两者的运输相似点较多,可以通过合力,进一步提升现代物流水平。所以相关人员需加强重视,探究二者之间的共性,从而为实现高质量运输任务保驾护航。

一、公路、铁路运输的优缺点

公路运输一般是以公路为主要运输线,借助货车等各种交通工具,完成货物跨区域运输。这种运输途径与其他方式相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迅速方便,可以实现C to C的运输,做到送货上门[1]。站在经济管理的角度思考,这种运输方式在中短途运输中,比较快捷,运输速度能达到基础要求。同时企业前期投资较少,资金运转速度偏快,但整体的运输量不高,面对长距离运输时,成本明显升高。而且持续性一般,中途存在着一定的运输风险。

铁路运输基本是按照铁路设施,进行运输活动。除了运输工作外,旅客运送、资源运输等,也是铁路运输的工作范围,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这种运输方式,一般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能做到全面无休止运输,全程高强度,可以实现连续性作业。并且铁路运输的数量较大,速度较快,整体成本运输比较低廉。但在运输期间,铁路运输方式因为自身的技术特性,存在着空间、时间分散的特点,做不到灵活、机动,而且会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难以满足货主运输需求。

二、公路、铁路运输协调性运输的设计方式

(一)设计原则

路上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需要保持协调发展。物流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所以在设计协调性时,需要认识到市场中的供需数量,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2]。这种模式,能够让不同地域之间的经济实现全面发展。其次,公路运输与铁路运输子系统的协调发展。现在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在发展时,存在多种运输系统,这些系统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面对这种情况,相关人员在设计时,就要多方考量。要在保证运输需求的前提下,实现最佳的比例关系,进而减少基础收入,实现既定运输目标。最后,系统之间需要做到协调发展、衔接通畅的原则。尽可能保证利益最大化,减少运营成本。保证各系统协调发展时,系统之间能够做到完美衔接,从而更好地提高协作能力,提高运输效率。

(二)二者协调性的评价方式

相关人员通过设计原则对两种运输方式进行协调性设计后,需要多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与评价。当前常见的评价方案,主要包含DEA(数据包络分析),然后通过协调发展的理论,建立起定量分析模型。然后对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程度做到全面评价,进而为后期的优化与升级,提供相应的参考信息。具体操作流程,一般是先构建DEA模型,然后再使用反映子系统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输入输出关系,联合协调费A站理论。收集不同的数据信息,确保构建公路运输协调性评价的DEA模型。期间,相关人员注重结合实际需求,使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保证模型构建的公平性。

然后,根据协调需求,明确相应的输入输出指标。该环节可以借鉴一些国内学者研究的资料,通常是根据吴凯(2008)设计的指标内容,涵盖四个方面。分别是运输线路的长度、平均运输距离、周转量以及运输量。确定完指标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有效采集,将其代入之前描述的DEA模型,使用信息技术数学计算软件,利用线性代数求出结果[3]。最后,根据最后的结果,测度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的协调性。整个过程中,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各个环节,全面激发运输潜能,为二者协调性发展提供新的灵感。

三、铁路与公路运输协调性发展的有效策略

结合当前两者的协调性来看,在现代物流中,运输方式很难做到完美配合,差异性与共性较多,相关人员需要不断思考。尽可能寻找之间的结合点,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实现综合发展。有效性举措如下所示:

(一)全面提高运输能力

在铁路、公路运输协调性发展时,运输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二者协调程度的强弱。相关人员需转变理念,更新思路,认识到运输能力的价值,从而研究出新的技术,全方位提高二者的运输能力。而且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两种运输方式的日常运输历程明显提升,尤其是近些年政策支持,我国中东部地区的运输能力发生了重要变化。与发展初期相比,现在铁路运营历程提高了五倍左右,公路运输里程则是提供了240倍,在很多方面缓解了运输的压力。尤其是网络交易的不断扩大,铁路与公路运输能力也在日益提升,下个阶段的运输能力,可以在各类型城市运输的基础上,不断朝着基层与西部发展。完善基础交通运输设施,综合提高基层与西部的运输能力。

(二)注重信息化、共享运输搭建

信息技术的持续深入,对交通运输业协调发展,提供了较强的技术支持。尤其是大数据与云计算手段的出现,铁路与公路运输系统逐渐完善。有关人员能够通过云数据采集、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式,更加迅速的寻找不协调的部分。然后对其中的原因做到深入探讨,进一步保证二者的协调工作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并且可以做到科学、高效性发展。同时信息技术的出现,两种运输的数据信息匹配度较高,通信速度更快,信息更流程[4]。相关人员需要注重这些外界因素,全面提高设备运营效率,做到信息共享,多方面减少运营成本。

(三)注重衔接点对接,整合运输资源

按照当前的运输情况来看,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之间的优劣势,能够做到全面互补。像优势部分铁路中的运载量较大,公路的运载量比较小,依据运输的不同需求,实现二者综合利用。在机动灵活性方面,公路运输更加方便。有关人员在进行协调配置时,在长距离中构建运输规模,中途则是构建深层运营理念。这种运输方式,企业应该重新整合物流资源,尽可能减少重复建设的现象。立体化发挥出物流网络的价值,减少成本费用,全面提高自身的运营能力。在外界运营中,物流企业还能采用租赁、合作等手段,通过内外资源共同作用,拓展公路运输的范围,发挥闲置资源的机制。长期保持这种状态,才能把铁路运输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推动铁路与公路之间实现深入协调,实现共同发展。

四、结束语

由上所述,公路与铁路运输在现代物流之间,想要做到协调性全面发展,需要更新工作理念,优化工作流程。分析协调性发展的意义,掌握不同运输工具之间的优劣势,制定出对应的设计原则,为二者协调营造出合适的发展氛围。此外,相关人员还需加强学习,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公路与铁路运输协调发展需要的技术条件与供需关系。通过这些举措,才能更好地提高跨区域运输能力,保证我国物流行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博敬.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拓展的基本策略探讨[J].中国储运,2023(07):165-166.

[2]周晓坤,贺茂盛,李志刚等.基于现代物流的中国铁路干线运输解决方案研究[J].铁道车辆,2023,61(03):49-55.

[3]张毅晨,杨竹节,李雨晨.现代物流交通运输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增长的影响及机制分析[J].现代商业,2023(10):144-148.

[4]胡卫平.铁路现代物流园区建设与运营研究——以增城西铁路物流园为例[J].交通企业管理,2023,38(01):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