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术后病人的镇痛护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1
/ 2

妇产科术后病人的镇痛护理研究

第一作者:纳俊萍 ,通讯作者:杨茜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云南昆明  邮编:650200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妇产科手术后病人的镇痛护理,着重探讨影响疼痛控制的因素,并通过这些因素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以缓解患者的痛苦。同时,它还可预防一系列并发症。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后;镇痛护理

前言

尽管术后止痛看似司空见惯,但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特别在女性患者当中,由于其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不同,对疼痛产生一定程度上的耐受性。例如:呼吸急促,心律不齐,情绪烦躁。这不仅影响了病人对疼痛知识的掌握和自我保护能力,还容易导致并发症发生,如恶心呕吐、血压波动等情况。手术是妇产科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疼痛的缓解和护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一、妇产科术后影响疼痛控制的因素

(一)害怕药物成瘾

对于手术后的妇产科患者而言,麻醉药物是医生优先考虑的止痛药物。因为麻醉剂具有起效快、效果好等优点。然而,由于部分患者对麻醉剂的了解不足,因此他们认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成瘾和依赖的风险。这使得许多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当中不能很好地应用麻醉药来进行护理。不仅仅是患者,就连许多护理人员也对此有所了解,因此,即使手术后出现疼痛,许多护理人员也不会使用麻醉,从而妨碍了镇痛的控制。此外,有些医护人员不了解产妇产后恢复情况,导致无法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干预,这都不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健康恢复。当伤口愈合和康复时间出现延迟时,大多数患者仍然会拒绝使用此类药物,而一些缺乏经验的护理人员也不敢轻易使用,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一段时间,将会极大地妨碍患者的止痛治疗。

(二)对镇痛评估的判断不准确

在评估镇痛效果时,护理人员常常面临着双重挑战。护理人员在检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时,常常忽视对疼痛程度的诊断,这是由于镇痛评估缺乏系统性所致。因此,有必要加强临床上对镇痛评估的研究和应用。在进行镇痛评估时,许多护理人员所采用的方法存在缺陷,导致错误的结论产生,从而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对病人的镇痛评估不及时

在医疗系统中,能够为患者进行止痛评估的主要是医院编制内或转正的员工。对于那些年老体弱或者患有慢性病等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进行疼痛检查并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来缓解他们的疼痛感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由于受限于环境和个人条件,护理人员主要由年轻人或实习护士组成,这导致她们无法为患者进行镇痛评估。为了缓解这一状况,很多医院都会将一些有经验的医生请到病房进行指导或者亲自帮助患者进行镇痛评估。然而,由于其他编制内的护理人员工作内容的繁忙和超负荷,导致他们无法抽出时间为病人进行镇痛评估,因此,医院未能及时对产妇进行镇痛评估。

(四)护患之间的沟通不通畅

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是她们获取病人信息的最佳时机,这为她们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因为这段时间内患者对医院的各项工作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也就是掌握了相关的第一手材料,所以医护人员要善于运用这些宝贵的信息内容来帮助他们做好护理工作。在此期间,护士得以收集若干重要信息资料,并向主治医生提供患者的最新状况。这对临床护理工作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也为医院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由于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导致她们在沟通过程中常常无法获取关键信息,从而无法及时控制患者的疼痛,进而延误了患者的病情,导致医患关系恶化。

二、妇产科术后病人的镇痛护理研究

(一)加强护理人员对镇痛护理的重视

据有关资料表明,50%以上的手术后患者在手术后72小时内仍可出现较剧烈的镇痛。由于部分医生对于使用麻醉药后可能出现的未知并发症感到担忧,因此他们只能通过一次注射止痛药来缓解患者的症状。当再次经历疼痛时,医生会在报告中指出药物已经失去了其疗效。这就使得许多医护人员对如何做好麻醉后止痛治疗缺乏足够重视,从而导致了术后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实际上,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护理工作未能充分履行其职责。因为大部分医护人员认为只要让病人感觉到疼痛就可以了,这使得部分孕妇无法配合麻醉手术,从而影响了分娩质量。由于许多年轻的护理人员缺乏生育经验,因此在评估阵痛时,往往会低估产妇所承受的疼痛程度,这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产妇出现剧烈的疼痛感,就很容易引起医护人员的怀疑,进而导致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实施救治。因此,医院应当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和指导,以提高她们对于镇痛护理的重视程度,并定期对产妇的疼痛进行监测,以避免因自身疏忽而影响产妇的治疗效果。

(二)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对于麻醉剂而言,其内部残留的成分以及镇痛泵中的镇静药物,往往会对呼吸循环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效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保证麻醉效果,需要医护人员不断地调整给药量及时间,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若护理人员未对产妇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则可能导致患者呼吸急促或心脏骤停等不良反应,最终可能带来无可挽回的后果。另外,在临床护理过程当中,由于医护人员缺乏专业素质,也容易导致一些意外发生。因此,对于护理人员而言,每小时必须实施一次呼吸监测,每隔两小时进行一次血压测量,同时对病人的脉搏和体温进行测量,并详细记录其情况,直至病人自控镇痛(PCA)结束。

(三)镇痛药物的使用

在PCA监测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首先需要仔细检查硬膜外导管是否存在脱落或扭曲的情况,并且仔细检查一些PCA泵是否出现了警报。在检查好设备之后,护理人员需要督促产妇积极活动,并着重保护PCA泵,以避免药物输入的异常情况。

其次,在病人自我控制阵痛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也需提供指导以确保其顺利进行。另外,还要注意给病人用药剂量和疗程以及时间上的安排,不能因为疼痛而延误治疗。特别是在PCA使用期间,若患者仍感受到疼痛,应及时给予药物支持,避免在疼痛加剧后再增加药物剂量,以更好地缓解疼痛,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状态。

最终,对于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护理,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在手术后的止痛过程中,如果出现呼吸抑制的情况,通常需要进行氧气供应或纳洛酮注射,这些方法都能有效缓解症状,而加强监护则是后期治疗的必要措施。另外,对于患者出院前进行健康教育也非常重要。对于产妇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症状,很有可能是由于使用阿片类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手术前后做好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一位合格的护理人员,必须对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有清晰的认识,并以多种形式向患者展示,以帮助她们消除潜在的心理障碍。针对分娩后疼痛,护士应及时给予有效指导,使之顺利渡过产程。为了缓解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的紧张情绪,我们可以采用录像、护理手册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另外,也可采用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来增强产妇家属的配合程度。为了缓解产后病人的疼痛感受和心理压力,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并给予她们必要的安慰和支持。

结束语

手术后的疼痛缓解是患者对手术刺激的一种自然反应,若能妥善处理疼痛缓解,将对患者的后期康复产生深远影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将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不良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在妇产科手术后,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患者的真实感受,并采用适当的措施来缓解他们的疼痛感受。

参考文献

[1]祁晓丽.妇产科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01).67-68

[2]刘莉;王秀玲;张婧媛.浅析妇产科病人护理伦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新区,2018(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