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气管切开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1
/ 2

脑出血气管切开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进展

张理媛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省镇江市 212000

摘要:脑出血患者病情危重,在治疗中为了保证该类患者呼吸,往往需实施气管切开术,开放气道,确保血氧处于正常水平。脑出血气管切开术患者应用科学护理干预,从从工作人员管理、规范无菌操作、疑似患者管理等方面入手,有效预防肺部感染。

常规气管切开术操作复杂,且术后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患者恢复。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脑出血;肺部感染

前言

脑出血为临床常见疾病,高发于中老年人,在发病后出现抽搐、休克、呼吸骤停等症状。脑出血患者身体机能降低,免疫力差,抵抗力差,加上气管切开术为有创操作,极易受到病原菌侵袭,引起肺部感染。而脑出血患者一旦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将影响治疗,严重者威胁生命安全。因此应当重视脑出血气管切开术患者的肺部感染预防护理。

1、气管切开术的应用

气管切开术是人工气道快速建立重要方法,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很有必要:①对患者的呼吸功能有提高作用,可有效对气道呼吸阻碍进行疏通;②及时清理气道分泌物,如痰液等,避免肺部感染或气道感染;③通过气道对脑供氧量增加,促进修复脑功能损伤,改善治疗效果。常规气管切开术操作复杂,且手术创伤大,术后伴随多种并发症。经皮气管穿刺切开术属于微创技术,相比于常规气管切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且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另外,经皮气管穿刺切开术优化基础手段,有助于患者尽快脱离呼吸机,改善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费用。

2、脑出血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有学者[1]分析脑出血患者的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发现,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动静脉插管、住院时间均为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气管切开治疗患者,其原发疾病较为严重,且抵抗力出现下降,这就使得空气过滤功能、湿化上呼吸道功能失去,而患者的气道黏膜干扰发生概率升高,影响上呼吸道的屏障功能,在上呼吸道中将出现分泌物,极易积聚细菌、分泌物,一旦气囊出现漏气现象,细菌进入支气管、器官、肺组织;口腔中的定植细菌出现下移,在呼吸系统中进入,损害气道黏膜,继而诱发细菌感染。住院时间延长导致患者感染发生率增加,感染控制难度也会增加,形成恶性循环。研究指出,院内感染率与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存在相关性,且呈正比。重症患者伴随肺部感染者在使用抗菌药治疗时,极易引起机体正常菌群失调,诱发二次感染。

也有学者[2]分析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发现,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包括抗生素使用7天以上、住院时间超过10天、侵入性操作大于2种、年龄≥70岁、营养不良、医护人员手卫生不合格率。分析诱发因素,包括以下几点:其一,免疫力下降:患者因长期卧床,身体机能低下,免疫力不足,无法有效抵抗微小细菌,而细菌在患者呼吸下进入肺部,诱发肺部感染。其二,自身疾病引起肺部感染:肺部为机体呼吸重要器官,若患者合并其他疾病,肺部出现连锁效应。其三,药物感染:部分患者对药物存在过敏反应,极易引起肺部感染。其四,物理因素:重症监护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插管、器官切口、麻醉等多种因素影响,肺部感染发生率增高。部分患者实施鼻胃管进食、辅助呼吸机,存在清理不彻底现象,这就使得肺部感染发生率增加。

2、肺部感染预防措施

(1)加强工作人员培养,树立感染防控意识

护理人员作为护理执行者,应当熟练掌握老年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预防措施,以便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该学者选取老年脑梗死患者为对象,实施综合护理,结果可见,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为了有效提高肺部感染预防发生率,应当针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实习、进修、新聘、在岗等护士,培训内容有医院感染诱发因素、预防管理等,各护理人员明确个人工作职责,促使自觉性提高。定期组织讲座,由经验丰富专家授课,培训工作人员,讲消毒、灭菌、隔离等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流程、管理方法等,确保工作过程中各项操作均符合有关规定[3]。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制与素质教育,确保其遵守操作规范与规章制度,将薄弱环节消除。

(2)规范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提高洗手依从性

为了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应当重视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管理,通过多形式培训,例如洗手操作大赛、图解与指南上墙、科室组织学习、晨会提问等,对于低年资护士可结合其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病房中设施需,包括淋浴室、更衣室、治疗室、病房等,张贴多种提示语,如“您洗手了吗?”等;休息区可张贴卫生宣传画;并组织年轻护士编排洗手操,营造手卫生氛围[4]

(3)医院感染防控检查

由护士长、科主任的管理下开展肺部感染防控检查工作,检查内容包括护理操作、洗手依从性、护理人员防护意识等,要求护理人员严格开展消毒灭菌工作,防护用品规范使用,提高隔离技术,合理应用抗生素,做好持续改进管理。科室防控检查每月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进行一次。

(4)利用质控护士开展感染预防

①在科室管理人员、护士长、科主任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质控护士依照有关规章制度执行。②监督科室感染管理有关制度落实情况,完成各科室医院感染监测与登记有关工作,确保完整记录与准确记录。③若患者疑似为肺部感染,监督医护人员实施药敏试验,若该患者确诊是医院感染,在24h内需向医院感染管理科上报。实施目标性监测,采集患者的粪便、尿液、痰液实施监测,使用感染实时监控软件进行监测,医护人员每天评判多重耐药菌,实施感染分类,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④当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以后,指导与监督卫生员、护理人员进行隔离管理,同时积极预防医院较差感染

[5]

4、总结

总而言之,气管切开术是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当重视预防措施,以便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促进治疗。

参考文献:

[1] 赵静静. 脑出血气管切开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新进展[J]. 养生保健指南,2021(15):1.

[2] 黄垒. 脑出血气管切开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进展[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11):45-47.

[3] 韩晓明,景兆德,柴峰,等. 在不同的时间对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昏迷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对预防其发生肺部感染的效果对比[J]. 当代医药论丛,2021,19(3):69-70.

[4] 刘静,钟琴,王红娟,等. 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21,18(35):155-159.

[5] 张明丽. 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分析[J]. 婚育与健康,2021(1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