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江门红色历史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0
/ 2

研究江门红色历史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黄光锦

鹤山市昆仑学校 广东鹤山 529727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崇高的家国情怀,并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立德树人新型教育理念的推广,我们要深入研究江门红色历史,积极推进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大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我们要以身作则,着实研究江门红色历史,充分发掘江门红色资源,打造特色历史课堂,且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江门红色历史,积极传承江门红色基因。在借助课堂教学传授江门红色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组织开展系列研学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访谈了解、文献研究等方法开展实践活动,指引学生做到课内、课外学习相结合,实现知行合一。在课堂教学和课外研学相结合的前提下,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为学生创造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家国情怀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学会将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并从中感悟历史文化。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把学生培养成热爱家国、服务社会、振兴民族的新时代栋梁之材。

【关键词】江门红色历史;爱国主义教育;家国情怀;五邑侨乡

传承江门历史,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培养家国情怀,是我们肩负的责任。号称中国侨都的江门,作为广东省省辖地级市,虽然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却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下辖的蓬江、江海、新会三区以及鹤山、台山、开平、恩平四市统称“江门五邑”,历史上行政区域设置和辖区范围分分合合,历经漫长的变迁。五邑地区在时代的变迁之中,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发展史。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中,五邑地区融合了岭南文化和客家文化,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五邑文化、五邑方言和五邑历史。在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奋斗历史中,五邑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浴血奋战,努力拼搏,开拓创新,铸造了江门地区特有的红色历史和发展历史。作为奋战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以传承江门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为己任,积极学习研究江门历史,特别是其红色历史,从中挖掘优秀教育资源,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认真研究江门历史,深入发掘红色资源

(一)研读江门本土历史教材

要想学习和研究一个地方的历史,就必须要从这一地区的本土历史教材出发,抓住本土教材这一重要载体,对当地的时代变迁和历史发展作深入研究。江门市教育研究院为大力传承本土优秀历史,在青少年中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专门制定了富有本土特色的历史教材《江门历史》。我们要从不同角度去研读《江门历史》,熟悉“古代江门”“近现代江门”“当代江门”“侨乡文化”“五邑群英”等章节,特别要深入研究当中“五邑先烈”“江门解放”等红色史料。此外,我们还要依托《红色江门,多彩侨乡》江门市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名录、《鹤山市革命老区发展史》等教辅资料,最大程度发掘江门历史当中的红色资源,为推进江门历史教育教学和宣传工作做充分准备。

(二)打造江门历史课堂教学

1.设计专门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不仅是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平台,也是研究与传承历史的有效方式。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教学课堂来讲授江门历史。与常规课堂教学一样,我们要高度整合江门红色历史资源,制作专业性强的导案和课件,科学设计和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向学生全方位传授江门历史。

2.联合日常课堂教学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传承历史更不例外。我们不能单靠专门的课堂来传承江门历史,还要把江门历史教学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之中。我们应该高度融合常规历史教学和江门历史教学,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创设机会、寻找时机来传授江门历史,要在常规课堂教学之中推进江门历史教学。

(三)推动特色课外合作探究

    课外活动既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我们要坚持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利用课堂这一重要平台向学生介绍江门历史;另一方面,也要组织开展一些独具特色的课外探究活动,例如:筛选特定案例给学生分析;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江门历史某个板块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以中考“小论文”的形式论述对江门历史某一个或几个历史事件的看法;指引学生从江门历史中选取某个史实提炼观点并加以说明;制作江门历史思维导图;制作江门历史手抄报,等等。我们要通过开展课外研究活动来增强学生对江门历史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做到认真研究江门历史,着力传承江门历史。

二、积极开展研学活动,大力传承红色基因

(一)红色基地走访调研

1.实地调研法研学

我们想要认真学习江门历史,除了在学校学习,还应该走出去学习。准确来说,就是要亲自到一些历史遗址、旧址和红色历史教育基地去学习,真正做到亲临其境,用心感受江门历史的伟大。蓬江区的东湖公园英雄山、江海区的中共五邑地委驻地旧址、新会区的梁启超故居纪念馆、鹤山市的昆东宋氏大宗祠、台山市的台山革命烈士陵园、开平市的司徒美堂故居、恩平市的天村党支部旧址等均是著名的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具有伟大教育意义,是实地调研的极佳选择。我们要深入上述基地调查研究,详细了解江门历史的发展进程,熟知江门历史的重大事件,亲身感受江门历史的伟大精神。

2.参观研究法研学

为了对实地调研做扩展和延申,我们要组织学生参观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荷塘南村村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陈少白故居、林锵云同志故居、飞虎队纪念亭、南楼纪念公园、张怀楼、励英学校等红色教育基地,引导学生通过参观研究法学习江门红色历史,传承江门红色基因。

3.访谈了解法研学

要想更加真实地了解历史事实和更加真诚地感悟历史精神,就要综合运用各种历史研学方式。访谈了解法,即通过对历史见证者或者对历史研究资深者进行访谈而更进一步了解历史的方法也是我们研究历史的一个不错选择,我们要指引学生借助这种方法去研究江门历史。当然,我们使用这种方法时,要学会对历史史料和历史观点进行甄别,因为这种方法对历史的传播可能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二)红色文献资料查阅

    除了通过走访、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我们也不能忽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来研究历史的方法。相比实地走访和参观,查阅红色文献资料的可信度或许稍差一些,但是,后者比较简便、快捷,可以提高历史研究时效性。尤其是对于一些经过反复论证的文献资料,我们可以直接甄别采用。因此,我们要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学习研究江门历史。

(三)红色研学资料建档

    如果说研学活动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研学资料建档就是研学活动乃至历史研究不可划缺之处。红色研学活动主要体现在过程中,而红色资料建档则更能体现在结果上。个人认为,资料建档可以分为“教授类”和“接受类”资料,前者主要是整理、归纳研学过程中的教师论文、课件、导案、视频等资料,而后者主要是整理、归纳研学过程中的学生心得、感想、手抄报等资料。我们要通过红色资料建档来升华历史研究成果,并为下一步的历史研究提供有力依据。

三、扎实推进爱国教育,充分培养家国情怀

(一)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在前面的历史学习研究和研学活动中,我们自身和学生都可以掌握到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感悟伟大的历史精神。所以,我们要抓住教育机遇,借助历史知识,挖掘红色资源,提炼历史精神,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二)增强本土历史认同

    在组织开展系列历史教学研究和课外研学活动之后,我们要不断增强学生对江门本土历史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幸福感,并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传承江门历史和红色基因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担当感。唯有增强对江门本土历史的认可,方能更好地推动江门历史的车轮阔步前进。

(三)极力培养家国情怀

    1.培养爱家情怀

    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就要从培养学生的爱家情怀做起。我们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法,引经据典,介绍梁启超等爱国志士的良好家风,激发学生对爱家、护家的兴趣,引发学生对爱家、护家的思考,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爱家、护家的情怀与责任感。

2.培养爱江情怀

站在江门历史研究的至高点上,我们既要回首江门过去的辉煌,也要擘画江门未来的蓝图。我们不仅要感受江门历史的伟大和优秀,更要牢固树立热爱江门的情怀,献身于江门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3.培养爱国情怀

有了前面爱家、爱江情怀的基础,我们就要加强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我们要使爱家、爱江情怀的培养服务于爱国情怀的培养。我们要借助历史教育的平台,让学生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并积极投身于国家高质量发展当中。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通过对江门历史的学习研究,我们要使学生从中把握历史、深受启发、奉献未来。同时,我们也要教会学生真正做到爱家、爱江、爱粤、爱国。此外,我们还要指引学生牢固树立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怀,争当新时代有为青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江门历史》,江门市教育研究院,广东教育出版社,2016.02

[2]《红色江门,多彩侨乡》,江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江门日报社有限公司,2022.11

[3]《鹤山市革命老区发展史》,鹤山市革命老区发展史编委会,广东人民出版社,2020.05

课题研究名称:在江门红色研学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家国情怀

编号:HSJY-2021-A-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