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的神经内镜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8
/ 2

高血压脑出血的神经内镜治疗

郭卫东

夏邑县人民医院   476400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导航辅助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8月我市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0例HICH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应用神经导航辅助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昏迷情况及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第12周、第24周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术前与术后1周昏迷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皮肤切口长度为(4.32±0.33)cm,短于对照组的(6.43±1.4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为(84.89±22.89)mL,少于对照组的(200.02±33.7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为(14.23±1.69)d,短于对照组的(18.30±4.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周、24周,试验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CH患者的血肿部位可以通过神经导航辅助内镜手术准确定位,手术微创,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康复好。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治疗

引言

高血压性脑出血多因高血压所致的脑动脉血管破裂及出血并发症,该病发病较急,病情进展快,若患者未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易引发中枢性衰竭及呼吸障碍,更甚者易引发死亡。当脑出血量>30mL情况下采取外科手术治疗,通过手术能快速清除血肿,消除血肿占位效应,降低颅内压,达到良好的预后效果。传统开颅术清除血肿时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影响其术后恢复。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术以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在外科手术治疗中逐步被广泛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术作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主要治疗方式,可在约1cm常规骨孔下彻底清除脑深部血肿,还可最大程度降低对患者脑组织的损伤。鉴于此,本研究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旨在观察该术式对血肿清除效果、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并与传统开颅术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8月我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0例HICH患者。纳入标准:(1)脑出血发病后36h内入院;(2)CT提示基底节区脑血肿;(3)有高血压病史。排除标准:(1)双侧瞳孔散大;(2)具有脑肿瘤导致卒中;(3)凝血功能异常;(4)合并血管畸形及动脉瘤;(5)无法耐受麻醉。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0.52±4.28)岁;脑出血量31-55mL,平均脑出血量(43.65±5.54)mL;高血压病程2-5年,平均高血压病程(3.86±1.06)年。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0.57±5.12)岁;脑出血量31-55mL,平均脑出血量(43.56±4.24)mL;高血压病程3-6年,平均高血压病程(3.73±1.1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两组住院后均给予抗感染、脱水,以及控制血压等治疗;手术后,均给予抗感染、降压等治疗。

1.2.1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1)根据头颅CT检查定位血肿位置,设计手术切口;(2)气管插管全麻,在患者全麻满意后,切开头皮,剥离骨膜,切开分离肌层,显露颅骨;(3)在暴露颅骨后,行颅骨钻孔,用铣刀铣开呈2.5cm×3.0cm的骨窗,根据需要用咬骨钳扩大骨窗口,暴露硬脑膜;(4)行脑内血肿清除术,采用微型吸引器头吸除颅内血肿,并清洗血肿腔,双极电凝、止血海绵等彻底止血,在血肿腔内放置引流管引流,术后3-5d拔管。

1.2.2治疗组:行神经内镜下微创术治疗。手术方法:患者行气管插管麻醉后,找准血肿中心后采用脑穿刺针进行穿刺,将5mL注射器改制而成的前端带水囊保护的透明工作通道置入,以有效保护脑组织;再切开额中回皮质约1cm,前端带水囊保护的透明工作通道妥当置入后释放水囊并将导管拔除;经神经内镜应用吸引器清除血肿,采取双极电凝处理活动性出血情况,并采用止血纱布填塞,待患者无明显渗血与出血,且脑波动良好,脑组织塌陷后将18号三腔硅胶尿管改制的引流管置入血肿位置;选择林格液或0.9%氯化钠溶液进行冲洗,并将通明工作通道取出,固定冲洗引流管,修复硬脑膜并逐层缝合头皮。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昏迷情况及围手术期指标:昏迷情况: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的昏迷情况,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患者进行评价,评分包含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及肢体反应3项,得分越高代表越清醒,GCS>14分为正常,12分≤GCS≤14分为轻度意识障碍,9分≤GCS≤11分为中度意识障碍,GCS≤8分为昏迷。围手术期指标: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皮肤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等。

1.3.2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切口感染、颅内感染、颅内再出血、癫痫。

1.3.3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两组术前及术后第12周、24周随访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共分为10项,根据Barthel,将ADL评分分为4个等级,良为>60分,生活基本自理;中为41-60分﹐有机体功能障碍,稍有依赖性;差为20-40分﹐表现依赖明显;极差为<20分,生活需完全依赖性。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治疗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2两组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内镜组手术时间、术后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属急性脑血管疾病,以中老年人群为高发人群,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脑出血发生病理改变多由脑内血肿所致,易引起神经中枢损伤。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多采取外科手术将脑内血肿清除,减轻血肿占位效应,使脑组织局部缺血状态得到改善,由此有助于恢复患者神经功能,避免脑组织继续受损,而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开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HICH经典术式,能及时彻底清除血肿及液化的坏死脑组织,治疗效果好。但此手术存在创伤性较大、手术过程中容易损伤到血肿周边正常脑组织、导致继发性脑出血、术后康复慢、并发症多等缺点。相比之下,经内镜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能彻底清除脑血肿,防止手术牵拉过度造成脑组织损伤;在操作过程中,能及时发现活动性出血,并在直视下进行止血,且止血彻底,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神经功能恢复快的优势,能显著提高存活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神经导航辅助内镜手术治疗HICH的效果及预后都优于传统小骨窗开颅手术,手术创口小,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日常生活能力更好。但本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样本数量少,仍需今后进行大样本数据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唐伟路,魏阳子.CTPI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对治疗及预后的评估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6):18-20;30.

[2]钟浩,李嘉华,王玉召,等.CT检查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及临床预后评估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7):18-20.

[3]王明,胡孝锋,李聘,等.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情况与CT影像诊断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9,25(4):537-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