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疫苗接种的护理安全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4
/ 2

新生儿疫苗接种的护理安全管理分析

张丽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599

摘要】目的 探究对新生儿疫苗接种进行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在我院生产并且接种疫苗的8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普通管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安全管理,对比管理效果。结果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观察组新生儿护理人员的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评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不良反应率为0.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29%,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接种疫苗过程中进行安全护理,能够提高接种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几率,降低新生儿的痛苦,应该在疫苗接种管理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疫苗接种;安全管理

新生儿的抵抗力比较差,身体各项器官发育不完善,所以需要通过提前接种疫苗来预防细菌和病毒引起的重大疾病感染,比如乙肝疫苗和肺结核疫苗。在接种过程中由于接种操作、疫苗耐受和新生儿个体情况,会导致产生一些不良反应,降低新生儿接种的安全性[1]。为了保护新生儿就需要在接种护理时进行安全管理,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和不良反应情况。本研究旨在探究在新生儿接种疫苗护理中进行安全管理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基本资料和研究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在我院生产并且接种疫苗的8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0例,胎龄(30-35)周,平均(33.21±2.03)周;出生体重为1648-2635克,平均(1816.30±20.21)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患儿19例,胎龄(32-36)周,平均(33.68-1.26)周,;出生体重(1626-2569)克,平均(1818.82±20.45)克,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在疫苗接种过程中进行普通管理,包括对家长进行健康宣教,核对新生儿信息,接种后观察等。

1.2.2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安全管理,具体操作如下:(1)在新生儿接种之前,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安全管理水平。接种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都需要通过考核以后才能上岗。(2)护理人员给家长进行安全宣教,告知新生儿疫苗接种的要点和需要接种疫苗的种类,并且分发疫苗接种册。(3)在接种过程中需要核对好新生儿的信息,了解新生儿疫苗接种的禁忌,而且需要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2]。(4)疫苗接种必须设置专用接种室,室内进行全面消毒,并且安装空气消毒机,定期消毒。(5)接种时检查疫苗的种类、有效期、生产批号、包装,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接种[3]。(6)接种后需要引导家长带新生儿到观察室等待,进行半个小时的观察,无不良反应的新生儿再抱回病房。(7)接种后护理人员要仔细填写接种手册,并且教给家长妥善保管,以便下次使用。

1.3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的护理指标和接种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护理指标包括接种认知、操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满分为80分,评分越高,代表护理人员水平越高。不良反应率=不良反应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1.0软件处理本次实验数据,均数±平方差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差异明显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指标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观察组新生儿护理人员的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评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指标(±s,分

分组

例数

接种认知

操作能力

沟通能力

对照组

41

48.32±2.23

50.36±2.68

52.28±2.51

观察组

41

60.25±2.21

75.14±2.17

72.35±2.42

t

24.331

46.013

36.858

P

0.000

0.000

0.000

2.2对比两组新生儿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新生儿不良反应率为0.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29%,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不良反应情况(n,%)

分组

例数

发热

过敏

呕吐

总反应率

对照组

41

6

4

2

12(0.29)

观察组

41

2

1

1

4(0.10)

X2

4.970

P

0.026

3 讨论

新生儿的抵抗力比较弱,所以必须要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重大疾病,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但由于疫苗接种操作失误、疫苗不良反应导致新生儿接种时安全事故频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进行安全管理。首先,规范操作人员的操作,提高他们的警惕意识,在接种时检查好疫苗质量,并且核对好新生儿的各项信息,保证人为操作的安全。其次,接种前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疫苗接种的认知水平,使他们能够配合。最后,疫苗接种结束以后,需要进行半小时的观察,确认无不良反应以后,将新生儿安全地抱回病房。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护理人员的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评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不良反应率为0.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29%,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进行安全管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安全性和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提高新生儿疫苗接种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疫苗接种的过程中采取安全管理,能够提高接种的安全性,可以在新生儿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玲. 新生儿疫苗接种的护理安全管理[J]. 智慧健康,2019,5(36):37-38.

[2]石丽娟. 护理指引在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7):234+236.

[3]张春霞. 护理指引在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20):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