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生化检验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3
/ 2

血液生化检验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黄超

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检验科  四川成都 610500

血液生化检查是临床生化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应用到血液生化检查,检查技术在改进,检查项目也在不断增加,使得血液生化检查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血液生化检查项目。

  1. 血液生化检查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肝功能检查:肝功能的检查指标很多,如血清蛋白检查、与肝功能相关的酶学检查等。血清蛋白试验包括测定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浓度,即两种浓度的总和,即总蛋白的浓度;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率。蛋白质合成障碍,如肝细胞疾病,肝功能严重受损;过度的蛋白质损失,如严重烧伤和肾病综合征;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白蛋白浓度下降,一般表现为总蛋白质浓度下降。白蛋白浓度升高在严重脱水引起的血浆浓度中很常见。慢性肝病、慢性传染病等会导致球蛋白浓度升高。

肾功能测试:临床上,可以通过测量血液中的尿素氮和肌酐来检查肝和肾功能。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通常,血液中的尿素会通过肾小球过滤出体外。尿素中的氮含量为28/60,尿素氮约为尿素的一半。因此,血液中的尿素氮浓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各种肾脏疾病可能会增加血液中尿素氮的浓度。尤其是尿毒症患者,血液中尿素氮浓度越高,尿毒症病情越严重。因此,该指标对判断尿毒症病情具有重要意义。血液中肌酐的浓度也取决于肾小球的过滤能力。在肾脏疾病的早期,血液中的肌酐浓度一般不会改变;然而,当肾脏中度至重度损伤时,血液中的肌酐浓度显著增加。

血脂检查:血脂是血液中各种脂质的总称。检测血脂的临床指标很多,包括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的增加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风险;胆固醇含量的降低主要见于甲亢和严重肝病。甘油三酯的升高是一些心血管疾病的诱因,而甘油三酯的降低可以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肾上腺功能、肝衰竭等中看到。在临床实践中,测量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含量以反应其含量。高密度脂蛋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临床上认为,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越高,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低。HDL胆固醇含量的降低可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甲状腺功能紊乱、糖尿病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是冠心病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反,其含量越高,则患有冠心病的风险越大。

血糖检查: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它的浓度是反映体内糖代谢状况的重要指标。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为3.9~6.1mmol/L,餐后2h血糖浓度小于7.8mmol/L。出现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原因可以分为生理性原因和病理性原因。

  1. 血液生化检查时应该注意的几个环节

病人准备和标本采集是检验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病人受到各种内在和外界的影响,可使检验结果产生或大或小的误差,为此检验前病人须作适当准备,可减少随机分析误差。①运动:肌肉活动的影响可分短暂性的和持续性的两类,短暂性影响为血浆脂肪酸含量,可因运动而暂时减少,而后渐渐增加而恢复。丙氨酸可因运动暂时增加达180%,而乳酸则可增加至300%。受到持续性影响主要是一些肌肉有关酶,如肌酸激酶、醛缩酶、乳酸脱氢酶等,据称一场60min的手球训练赛后11h,肌酸激酶活性比赛前仍增加达125%,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还会提高性激素水平,因此采血前宜安静,不作过大的活动。②食物:进餐后血浆脂肪、蛋白质、糖类有所增加。一般认为高蛋白质餐使血浆尿素、血氨增加,但不影响肌酐含量,高比例不饱和脂肪酸食物,可减低胆固醇含量;香蕉、菠萝、番茄可使尿液5-羟色胺增加数倍;含咖啡因饮料,可使血浆游离脂肪酸增加,并使肾上腺和脑组织释放儿茶酚胺。食物如含有动物血液,可引起粪隐血假阳性。故在做相应检验时,应对食物有一定的控制[1]。③过度空腹:一般血液生化检验要求病人晚餐后禁食,至次日晨采血,空腹约12~14h。但过度空腹,若达24h以上,某些检验会有异常结果。例如血清胆红素可因空腹48h而增加240%;血糖可因空腹过长而减少为低血糖;血脂空腹过度,甘油三酯、甘油、游离脂肪酸反有增加,而胆固醇无明显改变。故空腹并非越长越好,近年国外有人主张胆固醇单项检验,不必空腹抽血[2]。④饮酒:饮酒后使血浆乳酸、尿酸盐、己醛、乙酸盐增加。长期饮酒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加,谷氨酰转肽酶亦较不饮酒的人为高,甚至可以将这项作为嗜酒者的筛选检查。⑤吸烟:瘾大者血液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可达8%,而不吸烟者含量在1%以下。此外儿茶酚胺、血清可的松亦较不吸烟者为多;血液学方面亦有变化,白细胞数增加,嗜酸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偏高,平均红细胞体积偏高。⑥药物:药物对检验的影响非常复杂,多种药物对检验有干扰作用。抗结核药、抗生素、抗白血病制剂、磺胺类药物,对肝功能有大小不一的影响,甚至几片常用药物可以引起严重的药物反应,故在采样检查之前,暂停各种药物是为上策,如不可停用,则应了解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3]。⑦ 体位:体位影响血液循环,由于血浆和组织间液因体位不同而平衡改变,则细胞成分和大分子物质的改变较为明显,例如由卧位改为站位,血浆白蛋白可因此而浓度增大,总蛋白、酶、钙、胆红素、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等亦因站位而浓度增加;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亦于站位时增加。由于体位的因素,不要让病人自己到检验科来采血做血常规,或复查红、白细胞计数,以免体位引入的误差。

结语:检结果是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所需的重要信息,临床医师可根据检验结果及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区分疾病的不同阶段,观察疾病的变化,判断预后或观察疗效。

参考文献:

[1]李伟. 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年30卷31期, 347-348页, 2021.

[2]冯锡. 影响临床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分析[J]. 医药前沿 2020年10卷31期, 45-46页, 2021.

[3]蓝玉红陈燕. 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探讨[J]. 剧影月报, 2021, 003(00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