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与饮食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与饮食护理

黄朝芬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肾病内科 四川宜宾644000

慢性疾病中,高血压比较常见,属于终身性疾病,最新流行病学调查后,患病率达27.9%,持续进展阶段,会明显增加患者心脑血管疾病诱发风险,其危害性较高;从基本病因来看,高血压影响因素有:内分泌疾病、肾脏疾病、颅脑病变、高钠低钾饮食、超重、肥胖、过量饮酒、体力活动不足、长时间精神紧张状态,临床发作后,高血压患者典型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悸、耳鸣、心律失常、疲倦不安,甚至水肿、蛋白尿、眼底出血等,会给患者正常生活、正常工作带来巨大困扰,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就目前来说,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医疗技术不断完善的整体背景下,高血压治疗领域,医学界以药物方案为主,该措施目的在于: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减轻患者疾病症状,提高总有效率,但是,该过程中,持续时间相对较长,部分患者极易出现抵触心理以及私自停药、私自更改药物剂量等不良行为,进而影响最终效果,对于以上表现,临床护理人员不可忽视,需全面分析,从根本原因着手,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基于此,本文将围绕高血压分析,主要探究此类患者治疗时的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策略,希望能为临床从业者提供参考、借鉴。

1.护理小组

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在其负责下,抽调医生、护士构建工作小组;小组成立初期,护士长需为组内成员讲解小组工作内容、侧重点,并组织不定期培训活动,该过程中,主要内容围绕:高血压知识、护理知识、护患交流知识开展,并鼓励护理人员自主学习,提高自我能力、整体素质;与此同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护士长可指派组内成员外出学习,掌握其他先进医院慢性病管理方法,而后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进行对应调整;另外,对于科室收治高血压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在第一时间与其沟通,了解患者基础资料,询问患者年龄、疾病症状、持续时间、用药史、改善情况,而后分析潜在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护理管理方案。

2.心理服务

高血压,病程时间绵长、无法治愈,在好发人群中,临床调查后表现为:中年患者、老年患者,以上群体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对疾病认知度不够,在长时间用药过程中极易出现抵触心理、负面情绪,如:焦虑、恐惧、烦躁等,持续影响下,极易导致血压升高,进而诱发其他不良疾病,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对此,临床护理人员需引起高度重视,在高血压患者入院后,应第一时间与其交流,主动进行自我介绍,而后为患者安排病房,并介绍科室环境、基本制度,且治疗过程中,还应增加高血压患者所在病房巡查次数,在患者面部表情、个人行为方面,护理人员需重点观测,并与患者主动交流,分享负面情绪宣泄的合理方法以及本院内血压控制较好案例,并满足患者合理需求,从而改善患者不良情绪,重建积极心态。家属方面,护理人员还需与其主动沟通,为家属讲解乐观心态对疾病稳定的重要性,建议家属多关心、多陪伴患者,并明确告知家属:患者不可大喜大悲,从而提高家属配合度,为高血压患者提供强大精神支持。

3.健康教育

围绕内容有:高血压病因、具体症状、常见并发症、危害性、治疗对策,在宣教过程中,院方护理人员可采取发放疾病手册方式干预,条件允许前提下,护士长可组织讲座活动,并邀请慢性病专家前来讲解,而后由组内护理人员进行宣传,鼓励科室收治高血压患者、家属积极参与,且活动期间,对于上述信息,专家应采取通俗易懂语句讲解,并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所有疑问;在部分文化层次较低、行动不便的高血压患者中,护理人员可采取“一对一模式”宣教,即:提前查阅高血压相关信息,保存图片资料、视频资料,而后为患者呈现,帮助高血压患者较好地理解,提高治疗配合度。另外,对于药物知识,护理人员不可忽视,在双方交流过程中,可将部分反面案例为患者列举,即:私自停药、私自更改药物剂量对患者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提高患者重视度,并告知患者具体药物功效,从而保障患者服用配合度,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且日常用药过程中,在高血压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方面,护理人员需及时监测,并为患者讲解血压监测仪的正确使用方法,鼓励患者自主监测,做好详细记录,从而有效分析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4.饮食护理

对于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为:药物治疗、生活管理;前者可通过健康教育普及,后者需要患者、家属自身注意,该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患者服药期间应戒烟、戒酒,减少熬夜次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对于个人饮食,更要严加控制,必要时,护理人员可结合患者自身喜好、血压水平、疾病发展情况为高血压患者制定合理食谱,该过程中,需将清淡、易消化作为首要原则,少盐、少糖,对于高热量食物,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摄入比例,与此同时,高血压患者需忌油腻、辛辣、生冷等强刺激食品,在食物搭配过程中,护理人员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纤维素食物摄入含量,鼓励高血压患者多吃新鲜水果、新鲜蔬菜,并提倡“七分饱”,从而较好地补充高血压患者身体所需营养元素,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

5.体育锻炼

高血压,以肥胖群体较为多见,因此,在血压控制过程中,必要的体育锻炼尤为重要;在临床就医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需为高血压患者及时讲解,嘱咐高血压患者控制自身体重,在日常生活中,可开展适量有氧活动,例如:体操、太极拳、散步等,活动期间,家属还需全程跟踪,并准备食物、水,避免低血压、低血糖现象发生;另外,对于高血压患者活动时间、活动强度,需以患者自身耐受性为宜,由患者决定,不可过量,避免造成其他并发症。

6.出院指导

患者血压水平稳定、疾病症状有效改善后,医生可建议其出院治疗,在办理相关手续过程中,护理人员、患者之间应预留双方联系方式,并鼓励患者出院后遇到问题时可通过电话途径进行询问,对于院方工作人员来说,还需主动随访,了解患者疾病控制情况,并为患者提供实时帮助。

总而言之,高血压,患病率高、危害性高,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从构建护理小组、心理服务、健康教育、饮食护理、体育锻炼、出院指导方面进行干预,其效果确切,不仅能够减轻患者内心压力,可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扩展患者有限认知,提高用药配合度,而且能够较好地补充患者身体所需营养元素,可增强患者自身体质,提高免疫能力,保障药物治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