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常见误区及临床合理用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探讨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常见误区及临床合理用药

任加坡

广东省长安镇新安医院523880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指微血管、心脏病等循环系统的疾病,包括有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血脂、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等。这类疾病患者常存在发绀、呼吸困难等情况,临床发病率高,并且具有较高致残率,同时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由于人们生活习惯等的变化,导致该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血管;临床用药;常见误区

引言

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药物治疗是一种常用治疗方式,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临床用药过程中发现在患者用药治疗期间,存在一些临床用药常见误区和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进而不能发挥药物治疗效果,影响疾病治疗效果,甚至会导致病情恶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期间就诊于国内23家医院的3366例门诊或住院患者,病例覆盖23个省份、市、自治区,48家临床研究中心同期开展调查,记录对患者进行首次访视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饮食习惯等一般信息,症状信息及中医证等,6个月后进行第2次访视,记录患者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心血管事件指第1次访视点至第2次访视点期间发生的突发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复苏成功的心脏骤停、需行血运重建术、脑卒中、因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力衰竭住院。本研究在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ClinicalTrialGov)进行注册(ID:NCT02967718),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批(伦理审批号:2016EC_KY_001)。

1.2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考《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满足冠心病诊断标准,包括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冠状动脉至少1支主要分支管腔直径狭窄≥50%,或曾接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或有明确的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中医辨证结论由副高职称以上的临床医师根据自身临床实践经验进行中医辨证,并填写主要辨证依据。

1.3纳入标准

1)受试者年龄35~85岁;2)冠心病患者[须有冠心病的诊断依据:如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1支冠脉血管狭窄≥50%,或冠脉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证实,或既往有陈旧心肌梗死病史,或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有病理性Q波,或有心电图负荷试验及放射性核素检查支持];3)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项研究者;4)预计患者1年内能坚持随访。

2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常见方法

2.1优化药品配备

基于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原则和心血管内科疾病治疗特点对中成药用药目录进行及时优化。医院心血管内科目前再用的中成药有水飞蓟宾胶囊、晕痛定胶囊、百令片、麻仁丸、启脾口服液、强力枇杷露、苁蓉通便口服液、玉屏风口服液。其中水飞蓟宾胶囊、晕痛定胶囊、百令片的应用频率较高。在管理工作中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进行动态调整,促进基本药物的优先配备应用,形成以基药为主导的“1(基药)+X(非基药)”用药模式。管理人员对心血管内科中成药的配备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指导医院不断优化用药目录,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用药结构。

2.2完善合理用药管理

①加强心血管内科药品安全管理,通过建立中成药全链条式的监管体系,实现中成药来源、去向可追溯。②提升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医务人员应遵循合理用药原则应用中成药,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ADR)/不良事件(ADE)的监测与上报能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将中成药应用指南、处方集等内容纳入医务人员继续教育项目,实现医务人员中成药知识培训全覆盖。③强化医务人员对中成药处方的审核,通过完善制度、加强培养培训力度,提高医务人员参与药物治疗管理的能力。加大中成药处方的审核与点评力度,审核处方合法性、规范性、适宜性,确保用药符合安全、有效、经济、适宜原则。

2.3拓展药学服务范畴

心血管内科需要依据功能定位加大药学人员配备与培训力度,医务人员要围绕患者的需求和治疗特点开展专科药学服务,包括医师合理用药、护理人员健康宣教和用药监测、药师专科药学服务等。通过医护药积极参与临床治疗,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中成药药学服务,指导患者精准用药。加强医务人员中成药学知识的职业教育,优化人才结构,合理的体现药事管理、药学服务的价值。鼓励医务人员在促进合理用药,减少资源浪费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将处方点评、审核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3讨论

临床药学是医学与药学的桥梁,是医与药的结合。临床药师既要熟知药学知识,又得具备一定的医学常识,同时还需具备与药学实践相结合的临床药学思维和临床医学思维,使临床药师在科室治疗团队中发挥最大作用。医院心血管内科临床药师直接参与疾病治疗过程,从早交班到早查房、医嘱审核、与医师沟通商讨完善治疗方案,除此之外发现ADR及时上报、接受医护患的用药咨询等。临床药学工作与患者合理用药息息相关,临床药师与医师沟通最多也最重要的就是治疗方案的调整和合理性用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利于患者病情康复;提出合理性用药建议,避免不良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药费支出,既节约医保开支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针对医院感染发生率逐年升高、发病后诊断难度大、感染用药难度大、易出现耐药病菌等问题,临床系统观察后发现,需要对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详细掌握,才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减少用药不合理行为。微生物检验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感染性疾病诊断措施,可利用检验仪器,对患者的分泌物、代谢物进行系统检验,分离并培养标本中的细菌菌株,以此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疾病,同时观察多名患者是否为同类细菌感染,以此判断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微生物检验不但能够对感染性疾病有较好的诊断作用,还能够通过耐药性检验,观察患者的药物敏感种类,提高治疗的针对性,避免滥用抗生素对临床感染治疗的影响。(1)由于真实世界患者病情复杂,数据混杂因素较多,因此本研究采用倾向性评分以消除部分混杂因素带来的影响,不可避免地损耗了研究样本量。然而与大样本流行病学和文献调查研究比对结果显示,本研究结论与临床实际较为一致,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小样本带来的把握度不足;(2)本研究所分析病机分布及中药处方仅为患者基线数据,缺少对病机演变、处方加减、中药累积应用时间及用药依从性的分析,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必要基于纵向、时序中医药诊疗数据,采用更复杂的数据挖掘手段,在现有结论上进一步深入探索,形成更符合中医诊疗规律的用药证据;(3)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虽揭示了未再发心血管事件人群中药处方较再发心血管事件人群中药处方偏向益气和血的规律,但并不能证明其中的因果关系,因此还有待前瞻性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和深入。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药物治疗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医疗机构还是患者都要重视用药误区,特别是医疗机构要不断提高临床用药的效率,让药物治疗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有效措施来预防临床用药的常见误区,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疗心血管疾病,促进患者更好、更快地恢复。

参考文献

[1]刘小玲,李振华,朱晶华.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常见误区分析[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7,44(A1):186.

[2]叶晓莉,陈玲,宋清,等.临床药师参与心血管内科药物治疗案例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9):754-758.

[3]樊萍,高洋洋,何璐璐,等.药师审核干预对促进他汀类药物临床合理用药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19):2079-2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