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政德观的内在逻辑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0
/ 2

习近平新时代政德观的内在逻辑探析

邱君帝

(临沂市委党校 山东临沂 276000)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政德观是逻辑清晰的理论体系,从理论、价值、实践和现实四个方面深刻阐述了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的重要性。它以权为民所用为逻辑起点,以党性修养为中心线索,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价值目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吸收了优秀传统政德思想和党的建设经验,是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等的综合体现,对于推动领导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政德观;内在逻辑

我们党一直非常重视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20183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审议时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1]]总书记在要求领导干部讲政德的同时,还对政德问题进行了系统性论述。这些论述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政德观,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政德观具有鲜明的理论、价值、实践和现实逻辑。其在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吸收了中华优秀政德思想,汲取了党的建设经验;在价值上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特征等的综合体现;在实践上是为解决反腐败斗争、选人用人标准等突出问题而产生的;体现了永葆政治合法性的历史自觉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现实诉求,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习近平新时代政德观的理论逻辑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习近平新时代政德观,充分继承、吸收和借鉴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中国传统政德思想和党的政德理论成果等,成为理论渊源深厚的政德体系。一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继承和发展。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无私奉献、服务人民是无产阶级道德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新时代政德观坚持人民中心地位,强调如果忘记或脱离人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领导干部要守好马克思主义大德边界,自觉承担起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事业。二是对中国传统政德思想的吸收和借鉴。我国传统政德内涵丰富,充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为民情怀、“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模范要求、“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廉洁担当等。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三是对中国共产党政德理论成果的继承。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毛泽东要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邓小平强调“必须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江泽民指出领导干部“必须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要把人做好”;胡锦涛要求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习近平新时代政德观对这些政德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吸收,并结合新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二、习近平新时代政德观的价值逻辑

政德的实践及其考评体现着党的价值原则,是对政治要求、方向、能力和信仰的把握。而对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与本质特征的全面诠释,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政德观的价值逻辑。一是来源于“两个先锋队”的执政党性质。《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政党,党性是其阶级性的最高体现,先进性是先锋队的必然要求,群众路线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新时代政德观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性、战斗性、先进性,把人民群众摆在突出位置。二是孕育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党的百年历史贯穿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3]]。习近平新时代政德观既有直面当下的问题导向,更是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长远谋划。各级领导干部只有讲政德,才能守初心、担使命,为民服务解难题。三是熔铸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加强政德建设,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推动各项工作沿着合乎道德的正确方向前进。政德建设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干部队伍形象,获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筑牢党的执政根基。

三、习近平新时代政德观的实践逻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大批政德高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需要良好的党风政风,并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这是习近平新时代政德观的实践逻辑。一是立足“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人用人标准的需要。领导干部选拔以德为先,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大德是政治品德,关乎干部政治标准,是好干部的首要标准。公德体现了公仆意识,领导干部只有设身处地为人民群众着想,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而领导干部的家风关系着党风政风,严私德就是为了弘扬优良家风,以之推动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二是着眼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要求。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持之以恒锤炼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大德是政治信仰,是根本性的问题,必须坚定而不可动摇。公德是人民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看作国家的主人、历史的创造者,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私德是个人行为,要在小事小节中防微杜渐、如履薄冰,修炼政德。三是服务夺取反腐败压倒性胜利的必需。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但不想腐的自觉尚未完全建立,加强政德建设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是反腐败的重要手段。明大德坚守理想信念,既要坚定反腐败斗争必胜信心,又要增强党性修养、自觉抵制腐败。守公德强调依靠人民,只有依靠人民的参与、拥护和支持,才能夺取反腐败斗争最终胜利。严私德注重操守修炼,既要戒除权力、金钱、美色贪欲,又要重视整顿家风。

四、习近平新时代政德观的现实逻辑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立足全面从严治党,回应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现实诉求,“是政党主体立身处世、为政为官的道德诉求与行为规范”。

一是改善党群关系、夯实从政之基的现实诉求。《党章》规定:“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2]要把人民是否拥护、是否赞成、是否高兴、是否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德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二是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现实诉求。政德深受周围环境、风气影响,净化政治生态十分重要。领导干部要讲政德就是为了“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3],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激浊扬清,扶正祛邪,自觉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履职尽责、作出贡献”[[4]]。三是推进“四个伟大”、完成执政使命的现实要求。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四个伟大”中发挥着关键性和根本性作用,打造一支思想坚定、政治坚定、作风优良、能力过硬的干部队伍,必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3],永葆党的本色追求和先进性、纯洁性。四是确保领导干部健康成长、履行使命的现实要求。我们党选人用人强调德才兼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周纪》)。德与才密不可分、辩证统一,“德”要靠“才”来发挥,有德无才难堪重任,“才”要靠“德”来统帅,有才无德破坏力巨大,故而又要以德为先。加强政德建设对领导干部健康成长极为重要,能够以政德确立用权标准与尺度,从而择善而行、遇恶自省,做到以德配位、以德润才、以德服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讲政德[N].新华每日电讯,2018-03-11(1).

[[2]].中国共产党章程[J].求是,2022(21).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J].求是,2017(21).

[[4]]朱玉龙.把好用权方向盘 系好廉洁安全带[J].党建研究,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