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意译本中汉语文化负载词译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0
/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意译本中汉语文化负载词译介研究

黄妍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300011)

摘要:政论文是国际社会正确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政论文中也包含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承载了大量的中华文化信息。译介学不同于传统的翻译理论,其更加注重在翻译过程中的文化意象问题。文章以译介学为理论基础,选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中的汉语文化负载词为语料,通过对其进行译介研究,探索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对它们进行处理。

关键词 文化负载词 译介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意译本

一.引言

2014年,由外文出版社以中、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多语种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同步发行,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是外国了解中国的权威渠道。随后意译本也于2016年得到出版,如今已发行两卷。外语版本在国际社会了解习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中国发展理念和政策上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大量文化负载词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特色及内涵,是外译过程中的重点及难点。目前针对该丛书的文化负载词研究主要集中在英、韩、德等语种的译本上,因此提出意译本的研究是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的。笔者通过分析该丛书第一卷和第二卷意译本的译介策略,有助于意大利读者了解中国外宣文本所要表达的信息,帮助意大利读者更好地通过汉语文化负载词了解到中华文化,增强中国文化在意大利的传播,从而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增强文化竞争力。

二.文化负载词和译介学

(一)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 words)是指在一定的文化中标记独特事物的词语、短语和习语,这类词反映了一个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的独特的活动方式,通常只在一种文化中出现,在其他文化中存在空缺。[1]在语言体系中,文化负载词是最能体现语言承载的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词汇。

文化负载词能够反映特定时期的经济基础、时代背景、政治风貌、物质文化和宗教信仰,带有一定的民族色彩,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文化。[2]例如,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黄袍”,是中国古代皇帝登基时所着的服饰,仅有皇帝能穿。身在中国,受中国文化熏陶的我们,对这个词再熟悉不过了,但对外国人来说仅仅能理解为“黄色的外袍”。所以文化负载词也可以被认为是源于某个民族的语言体系,能够被对原民族的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所理解并运用,但在其他的语言和文化中却没有能够与之直接联系的词语。因此,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最困难的不在于语言之间的转换问题,而是如何处理其所承载的难以被外国读者理解的文化意蕴。

(二)译介学

“译介学”一词是谢天振于1994年在他出版的《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中首次提出的,而后又在《译介学》中得到了明确的定义。他认为译介学关心的不是语言层面上出发语与目的语之间如何转换的问题,而是原文在这种外语和本族语转换过程中信息的失落、变形、增添、扩伸等问题,它关心的是翻译作为人类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3]这个“介”字,与其说指的是“介绍”,不如说是“中介”更为恰当。翻译活动除了承担着信息的传递作用外,还应担当将文化形象传达出去的桥梁。

在当今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时代,中国和世界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读者对译作的要求也不再是单纯的理解,他们更倾向于从译作中感受并学习不同的文化。这些期望赋予了当代译者一个新的使命——传递文化意象,这也是译介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谢天振先生认为,传递文化意象的问题是一直困扰翻译界的如何正确处理翻译中原作的形式与内容的问题。[3]译介学其实是一种更偏向“重形式”的翻译理论,它并不是文不达意,而是要在传达源语意思的同时尽可能地将其文化意义保留。因此,在翻译实践中应用译介学的有关理论对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意译本中文化负载词译介的实例分析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和第二卷收录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 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2014年8月18日至2017年9月29日这两个时间段内的重要著作,是重要的外宣政治文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汉语文化负载词主要有中国政治用语、诗词名句和成语俗语等。虽然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很难做到全部都保留其原汁原味,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译者在翻译时,除了致力于传递原文之外,还将传播中华文化这一任务作为一项重大的使命。由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丛书的意译本目前只出版了第一卷和第二卷,下文将以此两卷的意译本为例,探讨译者在译介汉语文化负载词时是怎样向意大利读者传播推广中华文化的。

例1 我们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4]

意译本:Nella pratica dobbiamo sempre perseverare, senza esitazione, in “un cento, due fondamenta”;(con note fornite) non dobbiamo deviare dal “centro” o, in virtù di quest’ultimo, venir meno alle “due fondamenta”...

[5]

例1的意译本采用了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文外注释(Extratextual Gloss)的翻译方法,将“中心”和“基本点”分别翻译为“cento”,“fondamenta”,并使用双引号将其标出,添加了注释标记。该节的文末对这两个定义做出了解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事实上,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中国特色的政治用语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的,如“五位一体”“三去一降一补”“四个全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都是很抽象的表述,甚至有些中国人都不能完全理解它的含义,更别说国外的读者了。但在政治外宣的翻译活动中,译者会不可避免地遇到类似的翻译。总的看来,在翻译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政治用语时,译者基本还是采用的直译+注释的方式。通过注释,让海外读者清晰地掌握这些专有名词的具体的内容和含义,借此能够更好地读懂中国政治立场,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一种方式。[6]

例2 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4]

意译本:Il XVIII Congresso Nazionale ha sottolineato come le condizioni generali - la base su cui proggiamo per costruire il socialismo con caratteristiche cinesi - consistono nel trovarsi nello stadio iniziale del socialismo; la disposizione generale è riconducibile alla formula dei “cinque in uno”(con note fornite)...[5]

例2同例1一样,也是采用了直译+文外注释的翻译方法,在该节的文末统一进行了概念的阐释。对中国特色政治用语使用直译法而非意译法,能够更大程度保留带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内涵,将原先在中文语境中使用的政治用语“原封不动”地转化为意大利语,同时又佐以注释帮助外国读者理解语义,能够帮助意大利语读者认识和学习这些专有名词的同时又理解其内涵,尤其是那些初识汉语的意大利人,在遇到汉语的政治用语时可以较快速度地进行辨认。因此,对于中国特色政治用语的翻译使用直译法会收到更好地效果,保留其文化意境和内涵。

例3 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4]

意译本:Dobbiamo avere fiducia nella via, nelle teorie e nel sistema, ed essere resistenti come il bambù: “Non importa che il vento arrivi da Est, Ovest, Sud, o Nord, anche dopo mille sferzate e diecimila colpi rimane sempre ritto”. [5]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文学家郑燮的《竹石》,意思是:竹子经历过千磨万击后,依然不改坚劲本色,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译者在处理这句诗时采用的是意译法(Free Translation),由于在原文中并未出现“竹”的形象,为了让读者能更好地理解诗意,译者在译文的诗句前已经使用“essere resistenti come il bambù”进行了解释,让读者能够明白诗句描写的主体是竹子。

由于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表达方式也会更为含蓄,汉语文化负载词会通过具体的事物来抒发真正想要表达的情感。竹子在汉语文化中与梅花、兰花、菊花被并称为“四君子”,常象征着正直、高风亮节、淡泊名利,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格追求,这也是中国文化语境中特有的含义。竹成为了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字画中最常见的题材,因此郑燮才在诗中夸赞竹子的坚挺。诗人以岩竹的坚韧和坚毅,来表现自己的刚毅、正直和铁骨铮铮的骨气。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处引用这句诗,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当面对磨难和各种考验时,应该像竹子一般坚韧有力,坚守信仰。但若在外国人面前没有任何解释,可能会让他们误以为是描写花草而难以理解作者的真实意图。[7]

例4 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4]

意译本:“Mirevoli i molti savi/ nati in questo regno./ Il regno può far germogliare,/ i sostenitori (dalla casata) degli Zhou;/ Folte le fila dei savi,/ con esse il re Wen è sereno.”

[5]

例4采用的是意译法和文内解释(Intratextual Gloss),方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即时理解诗意。例5是习总书记引用自《诗经·大雅·文王》,这两句诗的大意是,众多优秀的人才,在这个国家降生。国家得以成长发展,这些栋梁之臣发挥了重要作用。贤良之士济济一堂,文王得以安宁。周文王尊贤礼士,贤才济济,所以国势强盛。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周文王的典故,指出尊重人才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

由于例4出自《诗经·大雅》,是具有一定的韵律的,而意大利语的诗歌也是存在韵律对仗的,译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对韵律进行了一定的处理,转换成了意大利语的韵律。比如使用了两次“savi”来对应诗句中出现了两次的“士”,代表贤良之士、人才;原文的“生此王国-王国克生”还使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在意译本中也有所体现:使用了两次“regno”来重现顶针的手法。通过这种韵律的重现,实现了诗歌翻译中的“形式美”,再现了原诗的神韵。

例5 要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带头学雷锋,积极参与志愿服务......[4]

I giovani devono avviare nuove tendenze sociali ed essere i primi ad imparare da Lei Feng, devono partecipare attivamente al volontariato...[5]

雷锋(1940-1962),湖南望城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和英雄模范。意译本采用了注释的方式,在小节的最后介绍了雷锋的生平事迹。雷锋同志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乐于助人。1963年,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中国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此后,每年3月5日成为中国学习雷锋的纪念日,“雷锋”这个名字也成为了乐于助人的代名词。当有人帮助了我们,我们或许会对他说:“你可真是当代活雷锋啊!”。在中国的语言环境中,“雷锋”这个名字既是英雄模范,也指赞扬具有乐于助人精神的人。雷锋精神作为文化负载词已然成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翻译时宜采用音译将其保留。这向海外读者传达的是中华民族乐于助人的精神传统。

例6 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8]

意译本:Dobbiamo ancora scalare molti “picchi innevati” e attraversare molte “praterie”, conquistare molti passi di “Loushan” e di “Lazikou” per riuscire a ottenere nuovi progressi nella grande causa dello sviluppo del socialismo con caratteristiche cinesi...[9]

    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和追击,中央主力红军不得不从中央根据地撤出,开始了伟大的长征。雪山和草地是红军在长征途中跨越的“艰难险阻”,娄山关和腊子口是红军打胜的战斗。例6采用的是直译法和音译法(Transliteration)。译者将文中的“雪山”、“草地”进行了直接的名词翻译,地名“娄山关”和“腊子口”进行了音译处理,保留了源语文字的读音,但意译本中并未对这四个名词额外进行解释或添加注释。意大利语读者可能在看到这些词语时会疑惑不解,不清楚要表达的是什么。事实上,习总书记说我们还有“雪山”、“草地”需要跨越,就是指出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还有很多的困难需要跨越;还有许多“腊子口”和“娄山关”要征服,表示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场“硬仗要打”,我们要有长征精神,有不断开拓前进的想法和奋斗的决心。

    像“雷锋”、“雪山”、“腊子口”等这一类在文中不指代其本意的词语,如果使用意译法来进行翻译会失去部分韵味,最好是通过直译法并配有注释,通常需要对背后的文化故事或历史故事进行讲述,这样的效果才能达到最佳。尤其是例6中的雪山、草地、娄山关等词语使用了隐喻的手法,若将其意译为“problema da risolvere”或“difficoltà da superare”,意大利读者确实会更快地理解文意,但习总书记在此处想要分享的长征精神就无法传达给读者。此外,虽然译者在处理这四个名词时使用了直译法和音译法,却并未添加注释来进行任何解释,而外国人在没有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在并不了解红军长征故事时看到这些只会觉得不知所云,无法理解想要表达的意思。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意译本中,译者采取了多种翻译方法以达到对文化内涵词语的合理转述。面对政治专有名词,译者采用直译+注释的翻译方式;针对部分能够体现“中国精神”的人名和地名、中国特色用语等,译者为了保留源语的生动,保留背后的“中国故事”,使用直译法;针对深奥的诗句,译者更多地采用意译的方式辅助外国读者理解。因此,在译文中,应根据不同的翻译内容选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不仅能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源语言,还能使译文更好地体现出原文所蕴涵的文化意蕴,从而使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的政治主张,更好地认识中华文化。

四、结语

译介学主张以翻译活动为媒介,使源语中的文化内涵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播,读者不仅能通过译文了解源语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且还可以体会和学习到语言中所包含的外国文化。总的来说,通过研究意译本里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可以发现其中不少翻译都是以译介学理论为基础,保留了中文版的原汁原味,较为完整地实现了文化意向的传递。针对较容易理解的文化负载词,译者采用了直译法;而针对相对生涩的文化负载词,译者采用了直译/意译+注释的翻译方式。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未来政治文本的意译有所帮助,提高翻译从业者在翻译活动中对文化意向传递的重视,推动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从而提高国家“软实力”。

参考文献

[1] 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2] 彭丽梅.文化翻译观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文学教育,2014(9):148-149.

[3] 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 Xi Jinping (2016). Xi Jinping: Governare la Cina I.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6] 洪延凌.中华文化“走出去”背景下汉语文化负载词译介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为例[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2,43(02):111-114.

[7] 杨碧莹.文化翻译视域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J].海外英语,2022,No.483(23):35-38.

[8]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9] Xi Jinping (2019). Xi Jinping: Governare la Cina II.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作者简介:黄妍(1999),女,汉族,湖南长沙人,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意大利语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基金项目:2022年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22SKY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