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口岸码头工程设计要点分析与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0
/ 3

现代口岸码头工程设计要点分析与探讨

刘双1,许卓然1

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广州,510610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现代口岸码头工程设计要点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现代口岸码头;工程设计;要点分析

一、项目概况

某码头工程为新建口岸码头1座,码头区域长度共有298m(近期建设使用200m,预留98m远期建设位置),新建防波堤长度为682.0m,形成港池水域16.3万平方米。建设500GT客运泊位4个,可兼靠2个2000GT观光客船。98m位置远期建设预留2个500GT客运泊位,远期建设预留1个2000GT观光客船;共建设39个游艇泊位,其中30尺游艇泊位12个、50尺24个、80尺3个;建设补给泊位1个;防波堤内侧预留公务船泊位功能。

二、总平面布置

为提高港内船舶泊稳条件,同时高效利用海域与岸线资源,结合数模试验结论,本工程水域布置采用防波堤半环抱式港池的总体布置形式,口门取西北向以挡住高频浪向。

本方案新建防波堤长度为682m,堤身长度为631m,堤头长51.0m,防浪墙顶高程6.7m,临港池侧顶高程为3.60m,直立式防波堤临港池侧顶高程3.65m;结合现有岸线,综合考虑近期新建突堤码头与后方堤岸的衔接,护岸长度为179m。

港池内设置公共客运(口岸)泊位功能区、游艇泊位功能区。公共客运(口岸)功能区布置在港池东侧岸线,客运码头布置于底高程-5.8m处,与后方岸线平行,形成码头泊位总长度 298m。该位置共可布置6个500GT客船泊位,分别为1#~6#泊位,近期使用4个,远期预留2个客船泊位的建设空间,或同时兼靠2个2000GT观光客船及现有“大湾区一号”和“大湾区二号”游船,远期预留空间则可兼顾1个2000GT观光客船。客运功能区南侧为游艇泊位功能区,共设置39个游艇泊位,其中 30 尺游艇泊位12个、50尺24个、80尺3个,并设置游艇上下岸钢引桥一处,宽度1.2m,坡度15°。水上综合补给泊位位于客运码头东北角内侧,仅考虑生活物资补给用。本工程防波堤堤头段内侧预留公务船靠泊功能。

本工程港池停泊水域宽度为2倍船宽,客运泊位停泊水域宽度取31m。回旋水域按

圆形设计,回旋圆直径按2倍的设计船长进行计算,综合考虑本工程的平面布置以及周边岸线、沙滩等环境敏感因素船舶回旋圆直径取164m。客船、公务船泊位码头高程取+3.65m,靠泊水域底标高设计-5.90m,回旋水域设计底标高取-5.90m。考虑游艇靠泊对波浪条件要求较高,以及防波堤内侧靠船,因此防波按不允许越浪计算,考虑波浪爬坡,防波堤防浪墙顶高程取+6.7m,内侧考虑船舶停靠及运输。

三、港池、航道冲淤变化预测

由于工程区海域平均含沙量很小,平均含沙量为0.002~0.004kg/m3,本工程港池仅有停泊区水域和进港航道局部小范围水深不足,需进行开挖,初步估计回淤量很小,港池水深基本可以保持稳定。

四、水工建筑物结构设计方案

本工程新建口岸码头1座,码头长度共298m(近期使用200m,远期建设预留98m空间),新建防波堤长度为682.0m,形成港池水域16.3万平方米。建设500GT客运泊位6个(近期使用4个,远期建设预留2个),可兼靠3个2000GT观光客船(近期使用2个,远期建设预留1个);共建设39个游艇泊位,其中30尺游艇泊位12个、50尺24个、80尺3个;建设补给泊位1个;防波堤内侧预留公务船泊位功能。新建水工建筑物安全等级按二级设计,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0,水工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50 年。

表1、 口岸客运码头及游艇设计船型主要参数

船型

船长L(m)

型宽B(m)

吃水T(m)

500吨级客船

40

13

1.4

800GT高速船舶

50

12

4.0

2000吨客船(兼顾)

82

15.1

4.1

大湾区一号游船

71.95

18.72

2.57

大湾区二号游船

71.95

18.72

-

30英尺游艇

10

4.0

1.0

50英尺游艇

15.2

5.4

1.2

80英尺游艇

25.3

7.0

1.7

(1)客运码头结构方案

客运码头布置于底高程-5.8m处,与后方岸线平行,形成码头泊位总长度 298m,近期 先建设200m客运结构,泊位宽度30m。码头采用重力式沉箱结构,码头面高程为3.65m,码头基础为换填的10~100kg块石基础。

沉箱主要尺度为:底宽5.02m(包括趾长),长度8.01m,高7.6m,沉箱前壁厚0.35m, 后壁厚0.35m,侧壁厚0.35m,隔板厚0.25m,底板厚0.5m,沉箱趾长1.0m,纵横向分隔数为1×2。沉箱采用对接方式安装,沉箱间倒滤井回填混合倒滤材料,箱格内回填砂(φ≥28o,含泥量小于5%)。

沉箱上方设置C40现浇L型胸墙,胸墙高度为2.8m。

码头防撞设施采用400H拱形护舷,竖向布置,护舷布置间距为5.5m。码头系缆设施

采用350kN系船柱。客运突堤码头与后方陆域采用高桩梁板栈桥结构型式衔接,栈桥长125.8m,宽30m。

(2)游艇码头结构设计方案

游艇码头沿防波堤南侧内侧布置,采用垂直于防波堤的浮码头结构型式。水上游艇共设置39个游艇泊位,位于客运码头南侧。游艇浮码头的结构包括:浮体、上部结构和定位桩。

定位桩是固定浮码头的主要受力结构,根据受力计算,每个辅栈桥采用定位桩固定,同时兼顾主栈桥的固定,定位桩采用Φ800mm 嵌岩桩。主栈桥与驳岸的连接采用复合材料的引桥,因本工程港池内部波浪大,需结合波浪情况考虑浮桥结构的加强。

(3)防波堤结构设计方案

防波堤分两种结构型式,西段防波堤堤头226m为斜坡式防波堤,南段防波堤与与客运码头连接段长302m,均为斜坡式结构,两段防波堤之间连接段为直立式防波堤,预留后期停靠公务船舶的可行性,长度为154.0m。

斜坡式防波堤段堤身段堤顶高程6.7m。防波堤堤身段堤心石为1~100kg块石,外坡  

安放一层9t扭王字块护面,厚度2050m,坡度为1:1.5,内坡设置1.4m干砌块石;

护面下为800~1000kg块石垫层,厚度1.40m;护底顶撑采用300~500kg块石。

直立式防波堤段胸墙高程为6.7m,防波堤宽度为15.79m,堤身段为沉箱结构。

沉箱主要尺度为:底宽10.05m(包括趾长),长度16.39m,高11.65m,沉箱前壁厚0.35m,后壁厚0.35m,侧壁厚0.25m,隔板厚0.25m,底板厚0.5m,沉箱趾长1.0m,纵横向分隔数为2×3。沉箱间倒滤井回填混合倒滤材料,箱格内回填砂(φ≥28o,含泥量小于5%)。

沉箱上方港池向外侧设置C40现浇L型胸墙,胸墙高度为3.05m,底宽5.53m

向港池侧同样设置C40现浇L型胸墙,胸墙高度为3.9m,底宽同样为5.53m。

基础采用1~100kg堤心石基础换填,考虑到区域波浪较大,港池外侧沉箱脚部采用1.3m厚600~800kg护脚,范围为35m宽,护脚块石下采用500mm碎石垫层。

五、主要设计参数

(1)客运泊位基本参数:码头面标高:3.65m;设计高水位:1.568m;设计低水位:-0.472m;客船泊位设计年吞吐量:185.57万人次;泊位年营业天数:客运泊位取310天;港口生产不平衡系数:客运泊位1.5;设计船型:详见表2、3。

表2、客船泊位

序号

船型

船长L(m)

型宽B(m)

吃水T(m)

1

500GT客船

40

13

1.4

2

800GT客船

50

12

4.0

3

2000GT观光客船

82

15.1

4.1

表3、游艇泊位

序号

船型

船长L(m)

型宽B(m)

吃水T(m)

1

30英尺游艇

10

4.0

1.0

2

50英尺游艇

15.2

5.4

1.2

3

80英尺游艇

25.3

7.0

1.7

六、客运泊位上下船工艺方案选择

(1)方案一。500~2000GT客船主甲板面干舷高度一般约1.3~1.6m,上层甲板面一般高出主甲板面2.5~3m。本工程码头面高程3.65m,设计高水位1.568m,设计低水位-0.472m,在各种水位条件下,船舶主甲板面均在码头面以下,上层甲板面大部分情况位于码头面以上。

在此条件下,从节省工程投资角度出发,本方案考虑码头结构面上设置向下踏步,码头上配置简易移动式登船车。当客轮上下旅客甲板面位于码头面以下时,客舱旅客可通过码头踏步上下船,当客轮上下旅客甲板面位于码头面以上时,客舱旅客可通过移动式登船车/船舶舷梯上下船。

船舶舷梯是露天作业,设备简单,造价低,适应船型和水位变化的能力较差,旅客上、下船不舒适,该工艺方式人性化程度较低。

图1、 船舶舷梯

图2、移动式登船车

D:\My Documents\Desktop\25469_db20137300226036e9288dd800217.jpg

图3、码头踏步楼梯

(2)方案二。从提升项目形象,提高客运泊位上下船舒适和安全程度的角度出发,本方案考虑采用斜坡登船桥的上下船工艺。

登船桥能够为上下船的旅客提供了一个全天候、舒适和安全的行走空间,其主要由升降液压系统、通道、地板、幕墙、护栏、照明、空调等部分组成。

登船桥的走道坡度和对接位置均可根据船舶登船口的位置进行调整,满足各种条件下的上下船要求。由于存在旅客上下船甲板位于码头面以下工况,因此登船桥布置处的码头需设置凹口,以满足登船桥对接码头面以下登船口的要求。

图4、液压式斜坡登船桥

七、游艇泊位

根据总平面布置及水工结构方案,本工程游艇泊位采用浮码头型式,浮码头可随潮位变化自由浮动,旅客通过浮码头上下游艇。

考虑到本工程游艇类型、地形等因素,游艇上下岸工艺采用斜坡道工艺,配备艇架拖车或可调艇架车。

D:\My Documents\Desktop\timg.jpg

图5、游艇泊位

八、结语

综上,现代化的码头科技感更强,在现代技术、现代理念的支持下,由于港口码头工程建设要求不断提升,因此,加强对码头设计理念的不断创新,对工程设计方案不断的进行优化、细化,从而节省施工成本,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本项目由于设计方案对各方面的因素进行了细化和优化,取得了满意的设计效果,得到了业主的好评。

参考文献

[1]《港口与航道水文规范》(JTS145-2015)

[2]《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2013)

[3)《游艇码头设计规范》(JTS165-7-2014)

[4]《交通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T60-2012)

[5]《国家口岸查验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建标185-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