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新型农村发展模式研究—以广西上林县覃浪村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6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新型农村发展模式研究—以广西上林县覃浪村为例

徐良,石伟铭,朱炜焕,潘妹,刘少霞

广西外国语学院 广西南宁 530222

摘要:“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土地附加值,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给覃浪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经过实地考察和研究,该新型农村发展模式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并为覃浪村脱贫攻坚战起到推动作用。通过对广西上林县覃浪村目前的现状与经济、生态、文化等方面进行探究,并结合构建新型农村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型农村 发展模式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上林县覃浪村构建新型农村发展的现状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的定义从贫困到小康,能得到这样的成果是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更离不开人民的配合。

油菜花作为覃浪村的共享作物之一,2020年,覃浪村的油菜花田占地超100亩。具有种植冬闲油菜花的带动增加农户平均收入不低于150元的经济效益和种植冬闲油菜花收益人口不低于500人的社会效益。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下,上林县西燕镇覃浪村在多处村庄实施共享菜地战略,当前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土地,要实现乡村振兴,第一步得重视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第二步要询问农民的意见,第三步是寻找共享农田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当融入各种新兴技术农村发展建设,同时随着共享农田中各种活动的开办及各种模式的完善,城乡交流的不断深入,实现农业文化与三农的结合与传播。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下,上林县西燕镇覃浪村多地连片种植的油菜花相继开放,逐渐带动了该村的旅游经济,随着油菜花带来的经济不断增长,上林县西燕镇覃浪村不断以油菜产业发展作为吸引游客观光,发展旅游经济和休闲农业,着力打造“壮族老家油菜花海”,不仅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和旅游观光双丰收,还吸引更多年轻劳动力回到家乡再就业,顺应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上林县覃浪村构建新型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构建新型农村发展模式研究模式,打破了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解放当地居民的思想,推动广西上林县覃浪村脱贫攻坚战。在初步了解现下上林对覃浪村旅游业的未来规划模式以及主要分布形式,以求探索出一条顺应上林覃浪村发展的特色综合型新型发展模式。通过“智能化”“共享农田”“信息化”为基础,打造新型农村。又在此基础上提供生态旅游服务,使得农业和当地旅游景点结合推动传统农村的转型升级,吸引更多年轻劳动力回到家乡再就业,顺应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在新型农村发展模式下贯彻习近平主席的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重要论断,为新时代营造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受到自治区和政府积极响应,推出了一系列可行乡村发展模式,并推进乡村的建设发展。该发展模式极大的促进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以下几个不足之处:

1.覃浪村可供建设的土地不集中,难以实现规模化

目前,上林县覃浪村地形特征为丘陵、喀斯特地貌,山地面积占全村面积约达71%,可用于发展新型农村、发展共享农庄的土地较少而分散,再加上政府主管部门对于覃浪村建设用地的审批具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多数新型农庄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集体建设用地难以有效获批,导致其发展受限,难以实现规模化,获得更高效益。获得更高效益。在地形地势优势不明显且可建设用地指标较为紧缺的情况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关键在于充分、灵活、有效地利用存量土地,提高土地附加值。

2.新型农村建设还存在人才缺口

高素质劳动力在新型农村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新型农村建设各类人才缺口的突出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人才结构性短缺。当前,新型农村建设普遍面临人才缺口,但结构有所差异。农业生产型新型农村建设主要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而休闲型新型农村建设主要缺乏能够熟练去运营的人才和高素质的工作服务人员。

二是雇佣成本较高。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如覃浪村等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新型农村建设周边的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设施配套不全,高素质劳动力缺乏,劳动力的市场供求不匹配。这些都导致新型农村建设需要以较高的成本雇佣高素质劳动力。一是人才结构性短缺。当前,各类共享农庄普遍面临人才缺口,但结构有所差异。农业生产型共享农庄主要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而休闲型共享农庄主要缺乏熟知特色项目运营的人才和高素质的服务人员。

3.融资渠道少,政策支持不足

由于当前覃浪村农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缺少地方特色产业,当地知名度不高,多数人对于覃浪村的认识不足,难以吸引外界对覃浪村建设新型农村模式的资金投入,而且覃浪村新型农村建设周期长、投资期回报长、无法保障得到高回报利率、受市场风险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因此从政府获得财政支持较为困难;而新型农村模式建设中的许多休闲娱乐项目的配套设施建设成本高,传统的融资渠道不支持此类建设项目。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覃浪村新型农村

发展模式的对策建议

1.因地制宜,实现土地规模化

合理的农业布局要求农业各部门和作物尽可能分布在条件最优越的地区,而每个地区内的农业各部门又保持着合理的比例,能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可转让资源。改革以来,农户承包的土地分散,经营规模小,外出打工新潮,耕地收入减少等问题越发严重。国家便出台了刺激农业生产的政策:即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充分利用了闲置资源。

国家鼓励土地适度集中后,可大量的整合资源,优化配置资源结构。为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做准备。

我国农业机械化已逐渐走向正轨,可以替代更多劳动力,加大生产力度,且能避免土地闲置,这些都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所不可少的。

2.吸引人才,号召大学生回乡发展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留住人才一是要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人才提供一个舒适的办公、生存环境;二是采取系列奖励机制,引导有情怀有能力的年轻人先返乡,比如对于投入到乡村振兴建设的基层干部,给予一定的成长空间和上升机会,对于有意愿返乡建设农村的人才,为其创造充足的创业机会和政策支持;三是提高乡村社会公共服务质量,例如娱乐、教育、金融服务、等等;四是对人才给予足够的尊重,爱惜人才。

3.产业结构多元化

针对产业结构单一,可从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入手,如建立种桑养蚕基地,鼓励村民进行牲畜养殖等。利用上林县的香米的知名度进一步拓展、提升覃浪村的知名度,同时通过推文形式网上宣传提升知名度,吸引外界对覃浪村的关注,吸引投资。以覃浪村的地理优势为条件,进一步阐述新型农村建设的可行性,以及说明建成可以增加当地财政收入,获取政府财政支持。

4.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只有生态好,居住环境好,吸引到的人才会更多,更多人会选择到覃浪村旅游,欣赏油菜花,这样的措施会进一步给覃浪村的发展带来经济上的促进,进一步拉进农村与城市的交集,不仅农村促进农村,更以城市经济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吸引人才,留村发展、驻村发展,打造出更好的新型农村。

5.发展绿色附加衍生品

面向市场,围绕需求,借助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借助上林香米知名度,推动产业优化,让村民的收益提升。要想富,就是围绕三农问题,提成农民收入,改善农业布局、建设新型农村。

结语

自新型农村发展模式研究以来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上林县覃浪村的发展模式也为其他乡村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照性。通过对覃浪村的新型发展模式深入调研,对于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分析,证实了该发展模式的可行性。从覃浪村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在新型农村发展模式的作用下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进行,而乡村振兴战略也为该发展模式提供了政策保障,两者相互作用,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以安徽省南陵县为例[J]. 杨青友.安徽农学通报,2017(09)

[2]新型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以德州市为例[J]. 徐世雨.安徽农学通报,2018,24(09)

[3]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多情景交融下的发展模式研究-以阜平县北果园乡村庄建设规划为例[A]. 寇建帮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2018

[4]网络时代数字经济对农村发展模式的影响研究[J]. 付政.农业技术经济.2022(07)

[5]乡村振兴背景下西北地区典型农村发展模式与路径探究 -以甘州区六号村为例[D]. 张立鑫.兰州大学,2022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新型农村发展模式研究——以广西上林县覃浪村为例”(项目编号:202113830067

作者简介:徐良(1998.07-),男,汉族,广西百色人,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金融工程专业学生,研究方向:农村金融、乡村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