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6
/ 2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亚力坤·吐尔逊,布热比牙·毛拉库尔班,吐尔逊·托合提

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844700

摘要:玉米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其空秆、秃顶、倒伏等病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其增产潜力。此外,高密植还会使大田土壤营养物质供给减少,从而影响大田的通风和透光,从而影响大田玉米的品质。在这种情况下,对玉米茎秆特性,产量和品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产量;品质

引言

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叶面积、光合特性和叶片干质量有显著影响,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下,其相关参数也有差异。合理的密植是提升玉米光合效率,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科学地确定玉米的栽植密度,从而提升玉米的栽植品质和产量,这是有关方面必须加以探讨的问题。

1玉米种植工作的概述

首先是玉米茬口的多样性。在北方地区种植玉米,各个区域的发展都不一样,因此会涉及到很多种类的玉米品种,春季玉米的种植工作主要在北方。所以,在进行玉米种植的时候,种植者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和特征,选择出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玉米种植方式,以适应玉米生长环境的需要,从而推动玉米的健康成长。其次,采用立体种植的方式。当前,在我国北方,多采取“套播”的方式,既能保证玉米对气候的适应性,又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并且,通过间作套种立体种植,可以有效地推动玉米实现经济化、社会化和生态化,从而实现玉米产业健康稳定地发展。最后是对玉米产量的制约。在玉米的生产工作中,为了保证玉米的生长,必须要有天然的降水,但是,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在玉米的生长时期,如果分配不均匀,不仅会导致玉米的产量下降,还会影响到玉米种植工作的经济效益。因此,在玉米种植工作中,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玉米种植方案,使其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价值和作用,从而达到个体玉米与整体玉米协调发展的目的。

2玉米高密度种植存在的问题

密植可提高玉米单产。这个时候,如果遇到暴雨,就会造成庄稼的倒伏,从而对玉米的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其次,在密植的条件下,玉米的授粉也会变得更加困难,极易发生雌雄错位,从而影响成花,造成空杆现象。第三,过高的密度还会影响到透光性和透光性,玉米杆本身就比较纤细,容易发生病害和病害。最后,如果植株密度比较高,所需要的水分也比较多,如果这个地区的降水量比较少,或者是该年份的降水量比较低,很难满足它的生长需求,也会导致玉米的产量比较低。

3玉米产量受到种植密度的影响

3.1产量的影响分析

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地理因子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玉米品种,并根据其基本特性,进行合理的密植,以达到高产的目的。对于玉米本身来说,在生长过程中,绿叶系数很容易影响到玉米种植的密度,而玉米种植密度过低,则会降低其粗蛋白产量。相反,玉米的种植密度太大,也会影响到粗蛋白的产量,因此,要想提高粗蛋白的产量,就必须控制玉米的种植密度。因此,在播种时要针对不同品种进行合理的密植。经试验研究发现,玉米种植密度偏高或偏低,都会影响玉米百粒重、穗数,会减少玉米叶片的光合作用,表明玉米种植密度会影响总体产量。

3.2玉米品质的影响

近年来,人们对玉米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进行质量评定时,要特别关注其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玉米的种植中,如果密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必然会对蛋白质的含量产生影响,尤其是在玉米的不断生长达到灌浆期时,还会有一定的反比例关系。种植密度对脂肪含量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在玉米长成后,开始的时候,脂肪含量比较高,但是很快就会下降。高密度的种植,必然会对其油脂含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最终导致玉米的养分含量达不到预期。此外,种植密度过高,对淀粉的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与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相比,淀粉含量所受的影响更加明显。当没有对种植密度进行科学控制而造成密度过大时,会使淀粉含量明显下降,并且呈现出由低到高的线性关系。因此,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玉米最终品质与种植密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保证整体质量,在种植中要严格控制种植密度。

4强化玉米产量与品质的有效对策

4.1种子处理

经过仔细挑选的玉米种子,剩下的都是最好的,然后在阳光下晒干。在玉米种子暴晒之前,要对种子进行筛选,剔除一部分霉变、残缺、受虫害侵蚀的种子,留下的玉米种子在阳光下暴晒,不但吸水效果好,种子出苗速度快,而且可以有效地杀死种子表面的细菌,减少玉米病虫害的侵蚀,有效地促进玉米的良好生长。在晾晒后,要对种子进行浸泡,将种子在40℃-50℃的温水中浸泡3小时,每隔半个小时或40分钟就要搅拌一次,保证种子吸收足够的水分,然后用消毒纱布包裹,在20℃-25℃的温度下进行催芽,需要注意的是,催芽的种子不能在太阳下暴晒。与此同时,农户还必须对种子进行农药拌种,以增强种子的抗病、抗虫性,这样才能确保玉米的发芽和成活率。

4.2玉米种植密度合理确定

如果是扁平型,就不具有很强的抗密性,所以在栽培的时候要适当的减少密度,不然会造成产量下降。例如,可以选择特早熟品种,在特早熟生态区种植,由于该品种没有较长的生育期,并且籽粒较小,体型不大,与其他品种相比,单穗粒重、千粒重更低,在种植时,如果选择其他品种的种植密度,则会降低最终的产量。不过,这种植物的个头比较小,最好是密植,这样才能提高玉米的产量。在其它生态区域,若选用紧凑品种,则可适当加大密度,若选用扁平品种则需采用稀疏方法。若所选品种为大穗高杆型,则应对其进行适宜的稀植,以解决各株间互相遮挡的问题,以保证各株间的养分吸收,并降低株间的倒伏率。若品种为小穗短杆,则应加强对密植的重视,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体优势,达到高产目的。如果所选择的种植地肥力较高,则可以采用密植的方式,充分发挥水肥优势,使成穗数明显增加,最终达到增产的目的。但是,在旱地种植时,由于灌溉工作非常的不方便,并且这种土地的肥力也不是很高,因此,要减少种植密度,避免作物之间争肥争水的问题,从而保证产量,甚至增加产量。

结论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要想提高玉米的最终产量,就必须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重视玉米种植密度的影响因素,科学合理地进行玉米种植密度的设计,在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保证玉米各生育阶段的需要。在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在种植玉米的时候,要结合当地的发展现状,制定出一套合理完善的玉米种植计划,要严格控制玉米的种植密度,强化玉米生长时期的光合作用,达到个体与整体的统一发展,从而推动玉米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柳莹.浅议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新农业,2021(15).

[2]罗华.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提升策略[J].乡村科技,2021(17).

[3]程祥恩.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