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6
/ 2

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分析

黄亚芬

(厦门市仙岳医院   福建省厦门市   361006)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讨论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实验组采用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认知功能、干预有效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心理评分降低,认知功能、干预有效性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改善认知功能。

关键词:知信行模式;精神分裂症;心理状态

精神分裂症是目前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其在临床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发病率以及严重程度明显增高的趋势。研究显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虽然采用药物能够对患者进行疾病的控制,但是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显著因此疾病治疗的效果差异也较大[1]。而调查显示患者以及家属对疾病的不了解是患者治疗效果差、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如何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以及提高其依从性是目前最重要的问题。研究显示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在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中有一定的应用效果,但是临床中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析不同的干预模式对患者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中年龄32-70岁,平均(44.54±6.21)岁;男性45例,女性55例。实验组中年龄30-68岁,平均(44.58±6.22)岁;男性48例,女性5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

    实验组采用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一,知。提高患者以及家属对精神分裂症的了解,可以采用观看相关视频影像,集中开展小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改善患者对精神分裂的认知,尤其是对于该疾病的错误认知。及时对患者进行相关指标的测试,必要时可以调整干预方案。二,信。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主要通过医护人员与患者积极的沟通促进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在进行相关干预期间及时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估,调整目前临床中使用的治疗方案,避免患者的心理情况进一步恶化发生。三,行。在对患者进行充分的了解后及时对患者的治疗以及后续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在进行干预时可以结合既往患者的治疗方案以及针对其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方案进行参考。但是应该注意个体化方案的制定。

1.3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认知功能、干预有效性。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心理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心理评分比较(x±s)

组别

例数

(例)

SAS评分(分)

SDS评分(分)

干预前

干预一天

干预三天

干预前

干预一天

干预三天

对照组

100

49.33±4.36

40.35±3.59

29.66±1.83

48.52±4.46

38.21±2.81

28.43±1.92

实验组

100

49.35±4.41

32.11±2.41

20.42±1.01

48.50±4.41

31.10±2.11

20.26±1.00

t

-

0.032

19.057

44.206

0.032

20.233

37.740

P

-

0.974

0.000

0.000

0.795

0.000

0.000

2.2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x±s)

组别

例数

(例)

语言能力

(分)

定向能力

(分)

抽象思维

(分)

计算能力

(分)

记忆能力

(分)

总分数

(分)

对照组

100

3.42±0.81

3.45±0.67

3.36±0.74

3.53±0.81

3.18±0.66

17.78±3.41

实验组

100

4.59±0.50

4.22±0.51

4.86±0.48

4.79±0.55

4.02±0.48

22.55±3.02

t

-

12.291

9.145

17.006

12.869

10.293

40.472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3两组患者干预有效性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干预有效性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3。

表3两组患者干预有效性比较(n,%)

组别

例数

(例)

十分有效

(%)

基本有效

(%)

一般有效

(%)

基本无效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

100(100.00%)

36(36.00%)

10(10.00%)

12(12.00%)

42(42.00%)

58(58.00%)

实验组

100(100.00%)

66(66.00%)

24(24.00%)

7(7.00%)

3(3.00%)

97(97.00%)

χ2

-

18.007

6.945

1.454

43.613

43.613

P

-

<0.001

0.008

0.228

<0.001

<0.001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精神相关疾病在临床中的发生率有了较为显著的增高趋势。而调查研究发现在所有的精神相关疾病中发生率增高最为显著的是精神分裂症。虽然目前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及进步,越来越多的药物能够用于治疗以及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2]。但是由于患者的自身情况不同,对于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因此整体的治疗效果差异性也较大。如何能通过药物以外的其他方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是目前最需要关注的问题。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是目前临床中针对各种疾病均有一定效果的临床干预措施,其能够通过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知,信,行三方面的干预,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整体了解,进而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3]。研究显示对于采用该健康教育的患者而言不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明显的提高,而且患者的心理状况有较好的好转,心理评分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采用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情况以及疾病的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青.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6):179-180.

[2]邹海云,肖慧莉,张映莲.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07):246-249.

[3]赵敏,张丽,王翠,等.知信行护理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理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12):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