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差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6
/ 2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差异

王法学 ,韩英男

黑龙江省第三医院  164000

【摘要】目的讨论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100例为参与血常规检验的人员,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50)、观察组(n=50)两组,对照组采末梢血,观察组采静脉血,对比两组人员的指标差别,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8月-2022年8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WBC(白细胞)、RBC(红细胞)、HCT(红细胞比容)、HGB(血红蛋白)及PLT(血小板)等指标具有明显的差别,观察组的检验结果更接近于标准值,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中,采静脉血能够提高检验的精准度,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末梢血;静脉血;血常规检验;效果差异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peripheral blood and venous blood in routine blood test. Methods 100 subjects were enrolled in blood routine test and were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50) and observation group (n=50) by computer random method after admission. Peripheral blood was collect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venous blood was collect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study started from August 2021 to August 2022. Results WBC (white blood cells), RBC (red blood cells), HCT (red blood cell volume), HGB (hemoglobin) and PLT (platele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test resul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closer to the standard value, and the compariso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routine blood test and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 Key words 】 peripheral blood; Venous blood; Blood routine test; Effect difference

血液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项目,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指标能够准确的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是临床上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上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是不容忽视的一项【1】。血液常规检测通常需要采集血液,通常采用的是末梢血液和静脉血液。近几年来,有关的临床数据显示,静脉血与末梢血在临床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在临床上有更高的参考价值。本次研究主要探讨的是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象100例为参与血常规检验的人员,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50)、观察组(n=50)两组,对照组采末梢血,观察组采静脉血,对于两组人员的指标差别,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8月-2022年8月。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24~60岁,平均年龄为(47.28±3.16)岁,采末梢血检验;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23~60岁,平均年龄为(46.18±3.35)岁,采静脉血检验。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采血检验之前,医护人员要提醒检验人员采血前10小时内禁食和禁水,保持空腹状态,在晨间的空腹状态下采集血液样本,取血后把样本放入贴有标签的抗凝管中,所有样本都必须要一日之内完成检验。

1.2.1 对照组

采集对照组人员的末梢血,将手指的末梢位置作为主要的采血点,给相应部位进行清洁和消毒,皮肤干燥后穿刺采血。

1.2.2观察组

采集观察组人员的静脉血,将肘部静脉作为采血位置,采血开始前给人员进行清洁和消毒,然后采血。

医护人员需要记录下两组人员血液样本的变化情况,然后将结果制作成表格,方便后续的参考和研究,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可靠。

1.3 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的检验结果,分析采集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差别。WBC的标准值为(4.0~10.0)×109/L、RBC的标准值为(4.0~5.0)×1012/L、HCT的标准值为37%~50%、HGB的标准值为110~160g/L、PLT的标准值为(100~300)×109/L。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4.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检验结果的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WBC、RBC、HCT、HGB及PLT等指标具有明显的差别,观察组的检验结果更接近于标准值,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检验结果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WBC(109/L)

RBC(109/L)

HCT (%)

HGB(L)

PLT(L)

观察组

50

5.12±2.42

3.66±0.36

38.14±5.62

120.51±10.26

213.45±22.44

对照组

50

7.55±2.53

5.72±0.63

53.49±6.73

109.23±9.88

167.83±18.75

t

-

4.908

20.075

12.379

5.600

11.031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血常规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生理指标检查,用于确诊贫血、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上的检查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依靠检查结果来完成。通常来说,如果身体组织的某个器官发生了异常的变化,大部分都是因为血液中的相关成分发生了变化,所以,血液的检测在临床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血液的检测结果将会对诊断的准确度产生很大的影响。临床上常用的血液检测有静脉血检测,末梢血检测【2】。静脉血与末梢血在化学成分、细胞成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别,将它们用于血常规指标的检验时,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必须要深入理解其中的差别,才能有效地提高临床检测的质量。本次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检验结果更符合标准值(P〈0.05)。这是由于人的末梢血管管腔比较狭窄,在收集血液的过程中,如果周围的温度比较高,就会造成血液中的沉积,同时在收集血液的过程中,还会有血管挤压等情况,从而造成血小板的消耗和聚集,所以就会造成患者末梢血中的血小板数量减少,而血红蛋白和白细胞的数量增加【3】。另外,在血液采样的时候,如果出现了过度挤压等情况,也有可能会导致部分血小板组织液出现,从而导致血样被稀释,从而影响到临床检测的效果。静脉血的循环性比较强,而且在采集过程中,它不容易受到位置和温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实际测定结果与检测结果的差异变得更小,这样就可以减少临床上出现的漏诊问题。

综上所述,在血常规检验中采集静脉血能够提高检验的精确度,减少误诊问题的发生,为病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对于尽早发现疾病,治疗疾病具有突出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永强.血常规检验中进行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的结果比较分析[J].中外医疗,2021,40(05):187-189.

[2]邱双成,黄少兴,曾耀.血常规检验中进行末梢血检验与静脉血检验的结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2):92-94.

[3]王真真.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差异比较[J].中国卫生工程学,2021,20(02):29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