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阶段的施肥技术要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6
/ 2

小麦种植阶段的施肥技术要点研究

张泽稳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农业农村局   河南濮阳   457000

摘要: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因此确保小麦高产对于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很大重要性。本文根据某地区小麦栽培的具体情况,阐述了小麦栽培与施肥要求,在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同时降低了肥料的使用量,同时保证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小麦;种植;高产稳产;施肥技术

小麦是目前我国栽培得最为普遍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种植业生产的发展科学管理对于我国现代农业的开发和粮食安全供给,具有非常巨大的现实意义。小麦适应能力很强,可在广大土地上稳定发育。要保证小麦产量和品质,必须进行合理种植、正确科学管理。

一、小麦种植技术要点

1、科学选择种植地

小麦播种之前,要根据本地的气候环境和品种特点科学选地和整地。小麦的适用力很强,可在各种条件下健壮地生长。为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宜优选栽培地,尽量避免连续几年在同一土地栽培。要保证土壤层厚,有机质含量充足,各类养分供应齐全。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对土质进行有效监测,以了解土质中的各类营养物质浓度。一般选用地形平整、地势较好、透气性良好、日照充分、背风向阳、栽培地范围较宽、便于规模化作业的栽培地,以壤土为宜。             

选地后,对所选择地实施有效翻耕。在前茬作物收割后利用翻耕法,实施深松灭茬的操作。整地完成后,使土壤上实下虚,有利于播种。不少种植人连续几年在同一区域播种玉米,由于过度应用肥料,导致耕作层逐渐过淡,生长品质也随之恶化。因此为了提高耕作层深度,每间隔~3年应通过深松法对耕作层较淡的种植地实施一次全面深松作业以,并打破犁底,保证了玉米植株根部的纵深发育。

2、优选小麦种子

种子的产量和适应能力直接决定的产出价值。应根据各地的气象情况、种植制度以及小麦生长周期,选用高产、稳产、适应气候能力较好、抗病虫害的适应性较强的优良高产小麦良种。在开展新品种研发与示范之前,必须先选择各地的示范基地开展5~6期的示范种植,使得其产品符合该区域气候条件并具备增产能力,之后才可以在各地推广应用。

3、种子处理

小麦种植的前一星期选取晴朗气候,可以连续晒种~3天,用太阳光中的紫外光可以把种子表层的病原细菌全部杀灭,同时还可以增强种子的吸水能力和萌发能力。晒种完成后进行机械性选苗或用饱和的食盐水选苗,把干瘪粒、机械伤粒和病虫害防治颗粒等全部去掉。在种子化前,对有条件的种户还应进行萌芽速度测试,保证萌芽速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4、科学播种

(1)播种时间

合理的种植时间可以让麦子错过病虫害发生高峰期,同时还可以适应麦子成长阶段的需要。要根据各地的气候环境、种植制度和种植习性综合判断。某地区小麦的种植时间通常在十月中旬至十月下旬,但具体种植时间则要根据当年的天气条件加以调节。

(2)种子处理

种植前对种子进行适当处理。有条件的种户推荐选择包衣种,而不能包衣的小种则宜于种植前先选用适当的种衣剂并进行药剂拌种。通过药剂拌种可杀死种子表面的病原微生物,同时降低了小麦苗期病害的发生率。

(3)播种量

播种量可根据品种的生长特点和栽培地的实际要求制定。在适期种化前提下,将亩产基本苗控制在1~14万,亩产播种量控制在7~8公斤。

(4)机械播种与镇压

下种时应对机械设备进行精细化调节和试播,调节好下种深浅和行距,保证下籽一致,避免重播和漏播现象。小麦精量的下种深度一般要求在3~5cm,同时机械人要匀速前进,以确保下籽大小均匀、下种深浅一致,以确保下种到头地有边。对于废弃秸秆还田后的种植地,在下种过程中也应进行镇压作业,以确保籽粒与土地紧密对接,以增加发芽率。

5、冬前管理

出苗速度后要进行查苗工作,缺苗时应采用同一个小麦种进行催芽后补种;缺苗情况不严重的可在较稠密地方移植幼苗后出土。持续降水后,应适时打破土壤板结,以防止土壤墒情散溢。在十一月底到一月上旬,在土壤昼消夜冻时浇灌越冬液,以确保小麦苗安全过冬,为来年的正常返青、高效分葉奠定了坚实基础。

6、春季管理

早春时节应仔细观察田间麦苗的生长发育状况,并适时划锄,可发挥增温保墒的功效。旺水生长的小麦田应做好镇压管理,在起身期间和拔节期间适时灌水。如果田间墒情较好、肥力充沛,可将浇水时间推迟至灌浆初期。

二、小麦施肥技术要点

1、确定最佳施肥时间

小麦各个成长阶段,对营养的要求有着较大不同。针对小麦生长各个阶段的营养需要,通过选用合适的肥料科学施肥,以确保营养的针对性供应,可保证小麦产量和品质。对小麦施肥应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在下种前施足底肥,并根据田间麦苗的生长发育状况施用冬肥和返青肥,重施拔节期肥,轻施孕穗肥,并进行合理的叶面施肥。

人冬前,根据麦苗生长及发育状况,施人适当尿素改性,提高植株的抗衰力,以保证麦苗安全过冬。在第年进人拔节期后,按照分糵量适时追施拔节期肥。若田间麦苗生长旺盛、分葉量达标,适当推迟施肥日期;否则应早追施,但主要仍以速效氮肥为主。

孕阶段也是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追施适量尿素,可以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从而保证麦穗吸入更多氮元素,并积蓄更多的有机化合物。小麦生长发育期相对较长,受天气影响很大,每年五月下旬易发生干热风影响生产。因此可以采用百分之零点二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每间隔5~7天使用一次,或连续使用1~3次,可以有效抵御干热风对小麦生长产生的威胁。

2、精确计算施肥量

施肥前,应根据测土结果与田间的目标产量,科学搭配施肥。亩产在四百公斤以上的栽培地,在小麦生长与发展阶段必须吸收纯氮1公斤、五氧化二磷4公斤、氧化钾一公斤,三者中营养元素的配比一般是3:1:3。因此小麦在起身期前对养分的需要量不大,进人拔节期后,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吸收率明显上升,分别占全部生育时期的百分之五十六、百分之七十和百分之六十。因此技术人员要根据土壤的营养含量准确估算施肥量,以满足小麦健康生长发育,防止过度施肥,降低肥料残留。

结束语:

小麦高产、稳产从类型选定、种植时间决定、田间种植控制、合理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入手。种植业科技人员要密切注意本地小麦的栽培特性和品种情况,并根据小麦的生长需求,结合追施有机肥对土质进行合理调整;根据苗情及时追肥,确保营养供应充分,以适应小麦的生长发育需要,从而达到玉米高产稳产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权.小麦种植阶段的施肥技术要点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01):223-225.

[2]黄以发.小麦种植的施肥技术探讨[J].广东蚕业,2021,55(12):87-89.

[3]夏·欧亚.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技术研究[J].种子科技,2021,39(2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