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社区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5
/ 2

风险管理在社区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探究

杨旭英

招远市蚕庄中心卫生院 265402

摘要本研究目的针对社区内科患者,分析风险护理应用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择我社区从2020年5月到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内科患者6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在对照组中,实施常规护理,在观察组中,实施风险管理,统计两组患者产生的风险事件、护理满意度和投诉事件概率。结果在观察组中,患者的风险事件产生概率和投诉事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社区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护理的应用能够显著减少风险事件,减少患者投诉,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风险管理;社区;内科护理;应用;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护理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在内科护理中,风险事件随时存在,因此必须要提前进行判断和预防,减少风险事件产生,加强风险管理。在本研究中,选择我社区从2020年5月到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内科患者60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我社区从2020年5月到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内科患者6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中,包含男性患者16例和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平均年龄是(59.4±3.1)岁。其中包含6例神经内科患者、12例心血管内科患者、7例消化内科患者、2例泌尿内科患者和3例呼吸内科患者。在观察组中,包含男性患者15例和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平均年龄是(58.7±2.9)岁。其中包含7例神经内科患者、1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8例消化内科患者、3例泌尿内科患者和2例呼吸内科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疾病类型等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中主要是常规护理为主,在观察组中,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具体的管理策略有:

(1)构建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在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必须要明确工作的行为规范,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护理技能培训,做好实践演练,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在管理层面中,要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检查护理风险具体的落实状态,针对日常工作问题进行改正,基于医疗法律法规开展社区护理工作,提前预测可能产生的风险,设置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确保良好的就医环境,保证医疗环境的整洁,确保卫生地面保持干燥,定期维护社区病房,粘贴一些温馨的提示。

(2)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护理风险包含了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直接风险主要是医护人员造成的风险,因此必须要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他们工作能力,让护理工作者掌握日常护理的技巧,获得急救的相关知识,同时学会药物的调配,熟悉禁忌证,基于日常规范操作开展工作,对患者的用药进行指导,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思想道德意识。

(3)加强患者风险管理

要定期维护好器械设备,防止一些硬件实施原因造成的意外伤害,比如滑倒事件。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让患者更加了解自身的病情,及时回答患者的疑惑,实施有效的人文关怀,加强患者的沟通,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减少他们紧张焦虑的情绪,配合护理工作开展。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产生概率、护理满意情况以及投诉事件产生概率,调查分析其原因,然后进行比较分析,从而研究风险管理的具体应用价值和意义。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数据统计和分析主要使用软件SPSS19.0,在两组间,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利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进行检验,当P<0.05时,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患者产生的风险事件率以及投诉事件率显著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社区内科护理中,风险管理护理模式的应用有着显著的效果,具体参考表1。

表1两组满意度、风险事件及投诉事件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满意度

风险事件

投诉事件

观察组

30

29(96.67)

2(6.67)

3(10.00)

对照组

30

23(76.67)

7(23.33)

10(33.33)

3讨论

在当前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护理是重要的环节,护理安全也是基础内容。在临床中,怎样保障护理安全是医疗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社区医院是我国基层的医疗机构,直接面向个人和大众,其护理工作十分广泛,有着全科性,更需要加强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是在给患者带来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因为一些不安全因素可能给患者造成伤害甚至是死亡的事件。护理风险的发生具有严重的后果,同时具有不确定性,又可以划分成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在社区内科中,其护理工作十分复杂,并且患者疾病类型众多,这就给护理者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要提高社区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就必须要不断提升护理工作者自我的护理能力,增强他们的风险意识。要定期开展护理人员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让护理人员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身风险应对能力,及时发现并预防风险,同时避免并解决风险。社区内科护理工作者必须要做好和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身的情况,回答患者的疑问和问题,满足患者合理的诉求,将疾病的相关预防、治疗和护理知识告知患者,提高他们治疗的信心,加快患者的康复。营造良好的社区医疗环境,保持合理的温度、湿度和光线,确保干净整洁,避免患者受凉或者是产生意外情况。在社区中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工作机制,积极预防风险事件,给患者带来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不断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在本研究中可知,在观察组中,患者护理满意度(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观察组产生的风险事件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投诉事件发生率(10%)显著少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社区内科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护理的质量,减少风险事件产生,降低患者投诉,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侠.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综合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20):95-97.

[2]张丽春.护理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6):112.

[3]刘文娣,张春梅,汪湾湾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名医,2019,No.71(04):207.